“一罐”的故事在福建宁德下党乡一直流传着。
1989年7月19日,时任福建省宁德区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党乡考察。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耐。村民们自发送来了用当地药材熬制的清凉汤,为习近平等人解暑。
现场办公会议期间,村民们找到了村里唯一一瓶罐头食品,送给了习近平。习近平打开罐子,倒进碗里,送给在场的一位老太太,又给自己装满了凉茶。
习近平这种自然的尊老行为,给在场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习近平始终践行孝敬老人的美德。
推着轮椅上的父亲,牵着母亲的手——习近平和父母在一起的两张照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2001年,习近平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从我出生起,我已经和父母在一起四十八年了,我对父母的了解和对他们的感情一样深厚。”
年轻的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遇到了一位在街上讨饭的老人。 “他把身上所有的钱,包括陕西省粮票、国家粮票,都拿出来给了老人,还有他的外套,还脱下来给了别人!”当时,习近平经济也很紧张,没有多少钱和粮票,但他为老人“脱衣供食”,并拿出全部钱来帮助他,令很多人敬佩。 。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青年干部要“敬老”》的署名文章;他把全县仅有的212辆吉普车让给了老干部,自己骑自行车下乡,还专门设立了老干部活动室。习近平离开正定时,一些老干部红了眼睛说:“我不想让你们调走。”
他在福建工作时,有一次要参加奠基仪式。习近平特意要求秘书提醒基层干部,号召每一位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老干部生病住院时,习近平总是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一位基层干部回忆道:“有一次,一位老军队干部说,夏天绿豆缺货了,习近平立即要求市双拥办给每名老干部送去5公斤绿豆。”
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一家养老餐厅,给一位老人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
习近平从心底里尊敬、爱护老年人。到中央工作后,他多次深入老年人之中,践行“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餐厅,他亲自给老人递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请老人吃饭”;在北京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与老人合影后,他小心翼翼地嘱咐陪同人员,“要给每一位老人发一张照片”。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舞蹈工作室,他观看退休人员排练歌曲,带头鼓掌……
在习近平心目中,“老年是人一生的重要阶段”,“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退休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
2017年11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习近平看到人群中站着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老代表。他们扶他坐在他旁边。这一暖心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2018年5月,习近平访问北京大学,专门看望了钱成丹、杜维明等老教授。看到老教授身体健康、精神抖擞,习近平高兴地说:“几十年来,你们辛勤工作、精心育人,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向你致敬。” ”
201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仪式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张福清因行动不便,坐着轮椅上台。习近平上前俯身,向他们庄严授勋。他们抱胸与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
…………
发自内心,付诸行动。尊老敬贤,团结家国。
“让所有老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让每一个老人过上安宁、从容、舒适的生活”是习近平始终关心的“国家大事”。
习近平秉持尊重老人的精神,多次深入村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调研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发展。
您的健康状况如何?医疗保健怎么样?食物好吃吗?住在这里要花多少钱?您对养老院的服务和生活满意吗?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每一个问题,看似小,却是关系老龄事业发展的大事。
2019年9月13日,在浙江南浔九安老人小镇的餐厅里,沉雪安老人(前右二)和前来探望的亲人幸福地相聚。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各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养老产业和养老产业的完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路线图。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的模范老人刘金文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保持心情愉快,幸福地度过晚年。 “大家都觉得总书记的话特别温暖,老年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保持优雅。”在这里度过你的晚年。”
茵茵心如寸草不生,夜里世界清明。
导演制度丨罗红兵魏曲虎
制片人丨王敬东
主编丨李轩
编辑丨李珊珊
校对丨李丹、王卓杰、宋春燕、梁亚勤、严甜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网络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