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最高档的茶庄之一:茉莉双熏

admin

1950年6月9日清晨,我和梅先生抵达北京,入住里铁拐街的远东宾馆。那天晚上,晚风透过纱窗,吹走了白天的炎热,让我们重新恢复了旅途的能量。累了,头脑清醒了。我们两个相对坐在沙发上,泡了一壶东红记茉莉花双薰,慢慢喝了下去。

这是徐继川先生在《舞台人生四十年》一书中写的一段话。 文中的“梅先生”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 两人聊天时喝的茶是东鸿记的茉莉双烟。 东红记茶馆旧址位于前门外大栅栏洞头路北侧。 当时,它是北京最高档的茶馆之一。 梅兰芳先生等社会名人买茶必选此店。 如今,在北京,知道“东红记茶馆”的人已经很少了。 至于老二喝的茉莉双烟,恐怕北京的茶友们也很陌生。

烟台茶馆喝茶价格_山东烟台茶庄_烟台张一元茶庄

在昔日繁华的大栅栏里,吴德泰、张怡园、东红记、西红记等茶店都坐落于此。 (何大奇 图)

01

喝茉莉花茶是俗事吗?

中国名茶种类繁多。 老茶馆的包装上常写着“兴国岩茶”、“密云香龙”、“太平嘉瑞”、“洞庭碧螺”、“景谷普洱”等。 但事实上,卖得最好的只有三类:花茶、清茶和红茶。 其中,花茶自然是最受欢迎的。

梅兰芳先生是江苏人,口味也是南方人。 北京老字号淮扬菜馆雨花台是梅先生经常光顾的餐厅。 虽然他吃的时候口味清淡,但他的茶一定是花茶。

原因是北京的水质比较硬。 即使用北京水冲泡最好的龙井茶,汤也会平淡无味。 只有茉莉花制成的香片。 白开水倒下去,确实能解渴、醒酒、提神。 另外,茉莉花本身具有无与伦比的芳香,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因此,茉莉花茶的提神作用比普通绿茶强很多。

烟台茶馆喝茶价格_山东烟台茶庄_烟台张一元茶庄

民国时期东红记茶社的铁制茶叶罐。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今,总有人认为北京人爱喝的茉莉花茶低俗。 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要知道,老北京茶馆茉莉花茶的制作相当复杂。 含苞待放的茉莉花层层搅入上等绿茶中。 夜幕降临,茉莉花蕾纷纷绽放。 而甘甜的香气则浸入茶底之中。 因此,茉莉花茶的香气深入茶骨,绝对不是调味茶可比的。

比如梅先生常光顾的东鸿记,最著名的茉莉双烟更是精致。 所谓“双烟”,就是这种茶被熏了两次,就像中医里的“双料”是同一个意思。 如今,人们常常将“双重吸烟”理解为吸两次烟,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要知道,再好的茉莉花茶,即使熏了五六次也不算新鲜。 只抽两次,这不是东红记茶馆的要求。

如今,大多数北京人对东红记茶馆还很陌生。 这是因为东红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倒闭了,过早地退出了北京茶叶市场。 但说到东红记的老板瑞福祥,大家一定都知道吧? 说到这里,你或许不禁会提出疑问:瑞福祥是一家著名的丝缎店烟台张一元茶庄,位居老北京“八祥”之首。 什么时候改行卖茶了?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卖茶确实是瑞福祥的拿手好戏。 瑞福祥丝屋与茶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烟台茶馆喝茶价格_烟台张一元茶庄_山东烟台茶庄

瑞福祥熙鸿基丝缎店广告

02

瑞福祥孟家百年茶缘

老北京有“头戴马聚元、身佩瑞福祥、脚蹬内联胜、腰佩四恒”之说。 这些老字号在老京都非常有名。 尤其是瑞福祥丝缎厂,其影响遍及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 那时的“瑞福祥”三个字就和今天的奢侈品牌差不多,穿起来既高贵又时尚。

瑞福祥的雇主是山东省章丘市九军镇的孟家。 清末民国时期孟氏开设的丝缎店很多店名中都带有“祥”字,如瑞林祥、瑞盛祥、瑞增祥、清祥、千祥一、一和祥、龙祥等。 、瑞福祥等,当时俗称“八大祥”。 据说,孟家的祖先早在明代就是富商。 但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新中国成立初期,据两位在瑞福祥服役五十多年的老兵介绍,清朝嘉庆年间,孟氏家族在山东的生意已经非常庞大。 当时的企业名称是“万福祥”。 一扇大门有五个柜子,卖铁锅、棉布、丝绸。 它还附有一家金店并经营银行业务。

清嘉庆年间,孟家分四间,即三叔殿、七叔殿、荣叔殿、金叔殿。 原来,祖上的土地是共有的,万福祥在周村的生意也是共有的。 随着财富的积累,孟家的四家开始各自发展。 按照今天的商业术语来说,就是在总公司的基础上开设几个子公司。 先是三树堂在济南开设了清香布店,后来又在天津、保定开设了分店。 其后,七树堂、荣树堂在济南、北京、沉阳等地开设了瑞盛祥银行、瑞增祥布匹店; 金树堂在济南开设全香茶店、瑞福香布艺店。 此后,三树堂、七树堂、荣树堂相继衰落,只有金树堂脱颖而出,发了财。

因此,金树堂孟家的经营版图一直分为瑞福祥和全祥两个体系。 其中,瑞福祥体系以布业为主,全祥体系以茶业为主。 全香茶馆不是一个茶馆,而是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 文章作者称,这些年来,他已经从全祥系统收到了几十个茶叶包装罐。 根据以上信息,他大致梳理出了全翔的商业版图。 首先是全祥茶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开于山东济南西关挂衣街。 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全祥也走出了齐鲁,逐渐进入了京津冀地区。

孟氏家族先在天津国店街设立全祥弘记总店,后又在天津英租界设立全祥弘记分店,目的是与天津大茶馆正兴德分店竞争。 在北京前门外最繁华的大栅栏,全祥又设立了两个商号:东红记茶社和西红记茶社。 而全祥的大本营山东省,更是开设了更多的门店。 例如,在青岛市高密路开设了全香茶馆,在烟台开设了红基站茶馆,在周村开设了全香茶馆。 在济南,除了西关挂一石街的老全祥茶馆外,还有远东街的全祥弘济东,经二路、纬三路的全祥西,以及元西街(日本)的弘济茶馆。 伪时期迁至经二路、纬五路,更名为全祥洪记茶庄第一分店)。 后来又在经二路、纬九路西侧购买了房产,并计划在纬九路开设分店。 但因“七七事变”的爆发而被搁置。 可见,孟家对于茶的经营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是瑞福祥后来成为享誉京城的“八大祥”之首,让孟家的茶叶生意逐渐被人们遗忘。

孟家经营的茶馆是如何成功的? 原来,全祥创业时,实行的是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思路,既做茶叶生意,又做杂货生意。 由于杂货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太薄,所以我后来专注于茶叶行业。 早期,全祥主要销售皖西地区的黄茶、绿茶等品类,深受民间喜爱。 如今的茶友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全祥茶庄是靠黄茶起家的。 确实,时至今日,黄茶仍被视为珍品,其价格动辄数千元一斤。 其实,黄茶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黄芽茶一直产量极低,价格却很高。 它们绝不是普通人能够享受到的。 而皖西黄茶、广东大青青等黄茶,物美价廉,适合大壶冲泡,早年是老百姓的口粮茶。 尤其是在山东,一直保留着喝黄茶的习惯。

当然,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梦家茶馆经营的茶品种也越来越多。 本文作者收集了一份1930年代天津全香宏记茶庄的价目表(长270mm,高210mm),其中列出的经营品类为:“茉莉花香茶小叶”、“茉莉花香茶大叶”、现有“青素嫩茶”、“珍珠兰香茶”、“红茶杭菊”、“苜蓿香茶”六大类共129个品种。 在全香红记茶庄的另一张价格表(长225mm,高210mm)中,分为“茉莉花茶小叶型”、“花双螺型”、“茉莉花茶大叶型”、“茉莉花茶”“大方茶”、 “茉莉花香龙井”、“青苏嫩茶”、“苏碧鸾茶”、“苏六安茶小叶型”、“苏六安茶大叶型”、“精品珍珠兰花香茶”、“珠兰大方茶”、“精品红茶”、“大红茶”、“普洱茶”、“菊花茶”、“苜蓿香茶”,共119个颜色。 茶叶品种之齐全,是当今普通茶馆所望尘莫及的。

03

梦家茶馆的成功秘诀

这么多好茶哪里找? 事实上,无论是全祥的价目表还是茶叶罐,都会醒目地显示“福建、浙江黄山、朱岭、六安自设茶厂”的字样。 这条不起眼的线,透露出梦家茶馆的成功之处,就是深入产区,控制货源。 我听山东、北京的茶界前辈讲过很多孟家茶馆大师的故事。 比如,孟氏家族聘请了一位负责南方业务的经理,名叫李竹轩,驻扎在福州南台茶厂,亲自指导收购、加工、运输等事宜。 李竹轩有着丰富的茉莉花茶制作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在同行中久负盛名。 他的生意一向以稳定、精准为特点,所以孟家经营的花茶不仅成本低、品质高,而且货源丰富稳定,永远不会缺货。 众所周知,茉莉花茶是华北地区最受欢迎的品类。 如果控制住了花茶的产量,茶馆的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位经理马振南也是一个能人。 对原茶毛坯采购的评估和鉴定有着丰富的经验。 春秋采摘的茶叶,通过观察、冲泡、品尝,他就能准确判断其品质、产地和品质。 全祥派马振南留在杭州。 当地的茶店经纪人都知道他的水准很高,从来不敢有半点作弊。 因此,全祥在江浙地区总能收到正品货,价格合理,利润空间大。

孟家旗下各大茶庄不仅茶叶品种齐全,而且价格涵盖高、中、低档。 从上面的价格表可以看出,其中有精品龙井产品石峰七品,售价24元每斤,配给花茶双香,售价9.6元每斤。 毛峰. 也就是说,全香红记不仅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也愿意为普通老百姓做生意。 你觉得这样的生意能生意兴隆吗?

如今,在一些茶店,茶叶价格极其昂贵,往往每斤要几千甚至上万元。 如果你要找的是每斤几百斤的茶叶,人们会平静地回答你:我们家不给大众泡茶。 言外之意就是,别人的顾客不是富就是贵,我们普通老百姓不应该进来。殊不知,如果不立足大众,不回归生活,这茶生意就不会长久。长的。 仅从这一点来看,老茶馆就有太多值得今天的商人学习的地方。

04

激烈的商战

鼎盛时期,孟氏家族的茶业遍布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 其中,孟家在北京的茶叶生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孟氏家族在前门外大栅栏中部开设弘记皮具店,专营皮具、新衣,兼营茶叶。 笔者收藏了一个贴有“康记茶馆”铁贴的茶桶。 上面写的位置和鸿记皮具店一样。 由此可见,瑞福祥梦佳在北京最早的茶店应该叫“鸿基茶馆”,是鸿基皮具店的附属店。

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时,北京人民也人心惶惶,许多企业不敢营业,甚至倒闭。 只有瑞福祥不仅照常营业,还在大栅栏东头开设了红记茶饮店。 1918年,孟氏扩大皮具店业务,将原本附属于皮具店的茶叶业务分离出来,开设了新的茶店。 就这样,孟家在前门外的大栅栏就有了两家茶铺。 为了区分,位于大栅栏东端的称为东红基,位于大栅栏西端的称为西红基。 人们从东门进入大栅栏,立刻就能看到东红基。 从西入口进入大栅栏,就会遇到西红基。 你看,每次去大栅栏,我们一定会路过孟氏茶馆。 大栅栏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孟家的茶馆占据了最好的商圈,生意自然红火。

但孟家开东乡弘记茶铺不仅仅是为了卖茶,更是为了打败千香衣丝缎厂。 茶叶店怎么能压倒丝缎店呢? 原来,当时与瑞福祥竞争最激烈的业务是千祥怡。 钱相宜也是八大相之一。 他的老板也姓孟,都是山东章丘九军镇人。 在全国范围内,这两个数字旗鼓相当。 因此,两家公司之间的业务战变得更加激烈。 清末,瑞福祥在当时北京最好的商业区大栅栏开业。 钱相宜开在北街。 为了争取更大的发展烟台张一元茶庄,他还试图挤进大栅栏。 瑞蚨祥见状,出手阻止千香怡插手。 例如,当千祥仪征想要购买大栅栏西端的土地时,瑞福祥率先出手,开辟了那里的西路; 当千祥一正想买中段的粉底时,瑞福祥先走了一步。 ,开了一家皮具店; 还买了停车场,建了西客栈。 以后开茶铺的目的,也是为了阻拦钱香怡的扩张。

烟台茶馆喝茶价格_烟台张一元茶庄_山东烟台茶庄

东红记茶社茶罐上的广告语。 (版权归作者所有)

烟台茶馆喝茶价格_山东烟台茶庄_烟台张一元茶庄

东鸿记茶馆的完整英文价目表。 (版权归作者所有)

02

鸿记茶饮店已成为过去

当时,前门大街一带茶馆林立。 森泰、永安、清临春、张艺媛等都是东红基的竞争对手。 为了竞争,东鸿记采用了独特的熏制技术,让顾客在走进茶店之前就可以远远地闻到茶香。 它不仅是茶的清香,也是花的甜香。 凡是走过门的人,都会从舌底流下口水。 可以说比广告招牌更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东红记茶社的广告特别考究。 本文作者收藏了民国时期东红记茶社的铁贴茶罐。 它的正面有这样的广告语:

“盖闻茶为物,蒸云云摄宇宙精华,玉垒金沙触山水之美,鹤岭雪芽煮,汤盈满”。竹叶。顶上云彩缭绕,香奶花飘浮。一瓯子舌,宿醉解。三碗饮下,余香萦齿颊。背东坡诗,鼎鼎歌声细雨,读玉川诗,感受腋下清风,古代文人墨客无不沉迷于此,诚心体味茶性,清净,有怡心养神之效,有益身心。起床睡觉。现代茶已经广泛备制。我们从业多年,烘焙经验丰富。不敢自称优秀,但品质和味道的产品是劣质的。要有信心。 对露露上瘾的人可以先尝试一下。”

广告,却一点铜味都没有。 而是引经据典,请书法家临摹,处处显出儒雅之气。 如此优雅的措辞和句子并不是为了给人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是为了吸引社会上层人士。 另外,在笔者的收藏中,还有一份东红记茶馆的完整英文价目表。 可见,当时东红记的客户群已经扩展到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

一方面,有瑞福祥的资本做后盾。 另一方面,孟氏家族则是茶叶生意的专家。 于是,东西红记两家茶铺的生意就红火起来。 据《北平市茶业协会人员名单》显示,东红记员工多达30人,西红记员工28人。 这样的经营规模在北京数百家茶馆中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瑞福祥旗下的东红记是老北京最大的茶馆。

1952年,茶柜生意破产,并于11月停止营业。 管理层想裁员,但又怕工会反对,于是提出五柜大合并,打算利用合并后员工内部矛盾来分裂员工。 该情况向上级工会汇报,立即责成瑞福祥基层工会对员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征得全体员工同意,并通过劳动协商会议与管理层进行了争论。 管理层承诺不解雇员工,因此于1953年3月实施了五个内阁的合并。

五彩合并后,企业组织形式由独资改为合伙,实行统一领导。 原瑞福向东店改为北京总店,原西红基(即西豪)改为第一营业部,原红基皮具店改为第二营业部。 第三名全部从事布料和皮革制品业务。 所有资产均由总公司统一登记。 会计、货物由总公司统一掌控,人员(包括资金、劳动力)统一调配。 东红记、西红记茶店关门,员工并入三号,房子变卖作为投资,加快资金周转。 从此,东西红记茶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东西红记的故事已成为老北京茶业史上的传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