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8月4日电(记者程经伟)位于广州白云山西麓的云溪植物园,历时3年建成,将于8月8日向公众开放。记者4日提前探访了云溪植物园。
云溪植物园核心区面积35公顷,是广州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构建的城园一体化体系的一部分,是首批建成的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区之一。
云溪植物园位于广州白云山风景区西麓。图片来源:白云山摄影家团体
当日上午,记者从云溪植物园云溪广场出发,沿着环溪栈道行走,途经云桥、山林谷、珍稀植物展示园、松泉园、云溪池等景点,最终抵达自然教育馆。清澈的溪水、各类特色植物一路相伴,收获了“观谷、溯溪、赏园、观山”四重园林体验。
云溪植物园园长吴毓毅介绍,该园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将“山水交融”的自然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山水一带、双路两院”的空间布局,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山水理念。
云溪植物园的水很清澈。图片来源:白云山摄影团
云溪植物园依托广州白云山的生态资源,山峦葱茏、溪水纵横,为各类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养护环境。植物园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通过地形塑造、植物配置、生态修复等措施,建设了新优花卉展园、睡莲植物展园、蜜源植物展园、珍稀植物展园、野生牡丹展园等五个专业展园,展示从热带到亚热带气候的植物种类,为市民提供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窗口。
云溪植物园内有本土及珍稀植物1300余种,有桧柏、蜀葵、野牡丹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5种。值得一提的是,园内57片“一级保护植物乐园”,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堪称园中珍品。
云溪植物园云溪池。 程经纬 摄
“园子里还种植了薏米等本土植物,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屋前屋后常见的植物。”吴昱懿指着薏米旁边种植的含羞草说,“现在城市里很难找到含羞草,所以我们特意种了一片。”据悉,公园开放后将继续收集植物资源,引进各类适宜植物,不断推进植物保护技术和探索实践。
文化与科学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共乐。记者注意到,公园内设置了多条自然教育步道,以丰富的植物资源、有趣的植物故事为主题,设计了精美的科普展板,悬挂了大量植物识别牌,初步建立了自主式科普讲解体系。公园开园后,还将定期开展植物博览会、自然观察等20余场自然欣赏和科普教育活动。
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王瑞江认为,广州近年来致力于开拓城园融合之路,从国家植物园到城市公园再到社区绿地,全面构建了集植物资源收集保护、生态科研、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体系。云溪植物园在景观展示、植物迁地保护、自然科学教育等方面做好规划布局,成为城园融合体系建设的典型代表,为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植物故事和广州植物故事开辟了新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