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接下来会推行新版《汽车产业促进发展计划(2025至2026年)》,不断改进新能源汽车买车的税收减免、船舶使用费等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农村地区、促使公共部门交通工具全部转为电动模式。9月13日,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兼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在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这样说明。
九月份十二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个单位公布了一项关于汽车产业稳定发展的计划(该计划被称作《方案》),《方案》中设定了新的指标,计划在二零二五年,努力达成全年汽车销售大约三十二百三十万辆,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三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大约十五百五十万辆,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汽车对外出口要持续稳定地提升,汽车制造行业的附加价值要比先前增长百分之六左右。
制定《方案》意在立足扎实工作成效,秉持问题驱动、目标驱动、兼顾当前与长远、采取多元措施,力求达成汽车产业经济运行核心预期成效。9月13日,工信部相关人士在回应媒体提问时阐明,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其产业链绵长、关联领域宽广、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
多项举措扩大汽车消费
中汽协最新披露的统计资料表明,今年一月至八月期间,国内汽车制造与销售量初次同时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具体生产数量为二千一百零五万零一千辆,销售总额达二千一百一十二万八千辆,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实现了十二点七个百分点和十二点六百分点的显著提升。
汽车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这与一系列促进购车需求的措施紧密相连。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谈到,“‘两新’政策不断推进,个人购车贷款获得财政支持等政策迅速落地,企业积极推出新款汽车,行业整体竞争环境改善,汽车市场整体运行保持稳定状态。”
今年前8个月期间,国内汽车市场平均每个月销售量为264.1万辆,以此速度推算,到2025年年底剩下四个月,预计销量能额外提升一千万辆左右。
根据2024年中国汽车销售数据,2025年汽车销售量预计可达3230万辆的目标具有可行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国内汽车销售总额达3143.6万辆,相较上年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幅为35.5%。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这份《计划》中包含了诸多措施来促进国内汽车购买,例如促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深入乡镇、加强县域充换电设施建设、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改进新能源车保险制度并执行税收减免政策,还有实施车辆以旧换新方案、建议汽车限购地区调整购买限制等。
再提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当前国内汽车制造业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和复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有效需求不够旺盛、市场竞争混乱等现象依然存在,行业实现稳定增长的任务依然十分困难。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官员透露的信息。
郭守刚同样透露,现阶段,国内产业前进中尚存若干严峻挑战。比如,尖端工艺汽车芯片、根本性软件等领域尚存不足;市场层面,实际需要不够充分;行业内部,非理性争夺现象较为严重;动力电池回笼运用等辅助系统亟需健全。
上述情况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五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文件。该文件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三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治理工作。
这份《方案》同时指出,将严格管理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强化费用核算与价格监督,推动主要汽车制造商严格执行付款期限等要求。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统计,今年前六个月,有14家汽车公司的应付账目及票据总额较去年年底有所降低。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削减数额最大,分别为240,85亿元、105,91亿元和81,24亿元。就减少比例而言,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位列前茅。然而纵观整个汽车产业,“60天账期”的承诺依然是一场尚未结束的“资金大考”。
汽车行业要实现稳定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竞争条件,并且要取得重要技术的关键进展。《方案》建议,要迅速攻克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核心领域的技术难题,不断增强产品的经济实惠程度、持久耐用水平、乘坐舒适体验等指标,同时研制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操控界面、自动驾驶辅助等创新功能。此外,《计划》建议,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注册和行驶测试,对特定条件下的L3级车辆生产许可予以许可,促进交通安全、责任承担等相关法规的健全。
根据那位来自工信部的负责人表示,这份《方案》是在先前工作成效良好背景下制定的,它将遵循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设定明确的成果指标,兼顾短期行动与长远规划,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以期达成汽车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预期成效。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