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籍出版社近日推出由敦煌研究院编撰、赵生良主编、樊锦诗作序的八页彩色高清图集《敦煌藏经洞艺术精品集(大英博物馆)》。全书以赵生良撰写的《英国敦煌绘画艺术》总简介为开篇,后面是103张高清彩图,每张图除总图外,还附有细图。最后是吴琼芳、赵生良、刘刚撰写的《插图》。
敦煌藏经洞艺术精品集结,赵生良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赵生良的《英国收藏的敦煌绘画艺术》一文为我们阅读全书勾勒了一个提纲,在简单介绍了藏经洞的发现和绘画的流失之后,回顾了前人对敦煌绘画的调查研究,特别强调了松本荣一1937年出版的《敦煌绘画研究》的成果,该书利用斯坦因和伯希和的照片以及他所获得的帛画、纸画,对各类敦煌绘画的佛经、表现形式、图像来源等进行了基础性研究;接着他阐述了1940年代以来驻敦煌的研究者在解读众多壁画内容、辨别时代风格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对帛画、纸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介绍了1982年日本讲谈社出版的R.怀特菲尔德所著的《西方艺术: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收藏》和1994-1995年秋山光和、Jacques Giès所著的《西方艺术: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收藏》。文章还讨论了Giès主编的《西域艺术:吉美博物馆伯希和收藏》两本大型绢本及纸本绘画图录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以及赵峰主编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中丝绸织物研究对了解相关敦煌绘画的价值。文章主体部分是对各类敦煌绘画的内容和艺术作了详尽的阐释,在说明这些绘画的用途后,按照书中图版的顺序,依次讲解了讲经图、经藏图、佛像、佛传、菩萨像、天王、大力士、高僧、坛城等。我们还特意选取了一些类型的绘画进行详细的分析。
因为赵生量也是常年驻守敦煌的研究者,他根据研究成果对敦煌壁画的风格、年代,甚至内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还根据壁画图像的分布情况,把一些零散的绢本画放在一起考察,甚至指出有些不同的部分原来是一幅画。这些都是作者在掌握了大量壁画研究资源的情况下,对绢本画进行认真考察的结果。赵生量还是一位书法家,所以他从书法的角度指出,著名的咸通九年(868)版《金刚经》引本的题跋与后面的经书不是同一笔迹,所以该版画的年代必定晚于唐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这是印刷史学者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我也看过原作,同意他的理解,图文不在同一张纸上,层次不同。最后赵生良还特别指出,绢本纸画是对壁画研究的一个补充,一些题材如炽光佛像、地藏菩萨像、十王化经像出现的比例比敦煌壁画要高。
1907年拍摄的藏经洞照片
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在书后对每幅画都作了详细的阐释,主要对画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对壁画的比较研究结果却没有作详细的说明。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些很深的感受。
藏经洞中发现的帛画,有的描绘佛、菩萨、天王、大力士、高僧等,也有唐代流行的经画和佛教故事等;纸画有曼荼罗像、佛经插图等。这些图像大部分在敦煌壁画中都能找到,但这些图像或为单幅画,或为幡状画,有的与佛经抄本中的文字相结合,说明其功能与静态壁画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这些帛画是可以移动的,正如赵生良在总论中指出的,有些帛画是悬挂在寺庙或佛教活动场所的,幡状画可能被支撑悬挂在佛坛两侧,也可能被悬挂在寺庙等特定场所。如果从敦煌文献所反映的佛教活动来看,这些画或幡可能不仅悬挂在寺庙或洞窟内外,还可能作为“行像”活动的幡,在城内行走,向道路两边的民众展示。书中的四大天王,颜色大小大致相同,很可能是同一组图像,可能是同时期使用。敦煌文献中提到,每逢某些节庆时节,沙州城墙上都会举行佛教活动,这些天王像很可能悬挂在城的四角,就像敦煌莫高窟第98窟主室四角的天王一样。因此,关于经洞中这些绢本和纸本画的功能和用途,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结合敦煌文献进行解读。
光明五星佛
经洞中的绢本和纸本绘画由于在洞窟中封存多年,颜色基本没有改变。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洞窟壁画上的颜色,很多都因长年风化而褪色或变色,比如很多朱红色已经变成褐色。如果不是有隐形的“变色眼镜”,有些洞窟中的原色根本无法辨别,甚至会造成对画作的误解。因此,借助经洞中的图像判断敦煌绘画的正确色彩观,是阅读壁画前最好上的一门“课程”。经洞中保存下来的绢本和纸本绘画的色彩,是敦煌艺术的真实再现,值得特别关注。本书中的高清彩色图片将这些原色呈现出来,实在是赏心悦目。
本书除了每幅图像的全图外,还增加了一些细节图,让读者可以近距离观察许多画像的细微之处。过去出版的敦煌帛画或壁画,大多是全图,这些图像印在16页的书上,细节已无法辨认。现在一些出版物,如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已出版了许多按主题分类的敦煌壁画细节图,很受读者欢迎。目前,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也陆续发布了许多壁画细节图,对学者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经洞中的许多绘画都是用帛画成的,笔触比较细腻,因此观察画家的笔法更为准确。同时,研究不同主题的学者可以仔细观察图像中的服饰、器物、风景、建筑等,这是不可多得的资料。我对《佛陀传》所反映的唐代社会的各种场景很感兴趣,因为这些画面可以“激活”长安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中超细致的图像很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大概是中国第一次获得大英博物馆珍藏的敦煌壁画的正式版权,并能以高清彩色出版。它的印刷质量丝毫不逊于日本讲谈社的《西域艺术》系列,有些细节可以说更胜一筹。这种将海外收藏的敦煌壁画以高清图像形式再现的高科技手段,不仅方便国内学者研究敦煌壁画,也是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的极好方式。为此,我们要向浙江古籍出版社斥资出版这本大型彩色图录致敬,同时也希望他们继续努力,陆续出版法语版、俄语版等敦煌壁画。
本文图片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