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 | 张彦君
▼全文3675字,阅读需7分钟
海南省海口市不少居民发现,9月5日,市气象站被蓝色铁皮封住,大门严严实实堵住。当晚,海口市气象站官方微博还发布气象站封门、堆沙袋的照片。“针对台风‘玛卡’,我们做好准备了!”配文写道:“防空防敌,不如突破防线。”
受台风“玛卡”影响,海南关闭当地所有旅游景点,海南文昌海岸警卫队会同多部门疏散滞留渔船渔民,转移危险区域人员,琼州海峡客车渡轮停止运营,广东深圳停课,广西启动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港珠澳大桥主桥临时封闭,澳门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防范状态……
这场秋季台风的确来势凶猛,华南沿海很多地区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9月1日,今年第11号台风“玛卡”生成,截至9月3日已造成菲律宾12人死亡。9月4日,玛卡由强热带风暴增强为台风,再增强为强台风,随后增强为超强台风,一天内上升3级。
9月6日早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最高级台风红色预警,预计台风“玛卡尔”将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我国,强度为17级以上。
6日16时左右,“玛卡尔”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
气象专家预测,“玛卡”台风将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其登陆强度与2014年的“威玛”台风接近,其中“威玛”登陆时最大风速达70米/秒,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海口市气象台大门被铁皮封住。来源:海口市气象台官方微博
雷鸣般的夜晚
多名海口居民表示,9月5日晚间看到闪电,连续不断的强闪光让人睁不开眼睛。“傍晚我们还在欣赏日落,可晚上就打雷闪电了。”一名居民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在海口就读的大学生小范记得,9月5日凌晨就开始下雨、雷电交加。也是从那天起,学生们接到学校的通知,所有课程停课,紧急准备应对台风。他们在宿舍窗户上贴上“米粒”形胶带,提前储备饮用水和方便面:“如果真的被困在宿舍里,我们还能坚持三四天。”
小凡除了紧张之外,还有好奇。
“我的家乡是陕西西安,今年19岁,作为内地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台风。”6日凌晨1点左右,他和朋友看到大风、雷电,按捺不住冲动,带着相机、三脚架到楼内相对开阔的楼道窗口准备拍摄。
“我的专业是摄影相关的,希望记录下这种极端的自然天气。”小凡一开始感觉风不大,但为了保持稳定,还是把一个书包挂在了三脚架上。
然而,在拍摄的两三个小时里,闪电越来越强,让他害怕:“如果被击中,我们就完了。”最后,他拍了一千多张照片,从中挑选了三四十个被闪电定格的瞬间,将它们拼接成一张。
小凡拍摄的闪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天晚上,小凡被雷声惊醒。
6日凌晨四五点左右,还在睡觉的他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立刻被惊醒:“就像是爆炸一样。”但到了6日中午,雷声几乎已经消失,雨也小了,只有风越来越大。小凡发现,宿舍旁边的小树被吹倒了。
一名海口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她家住27楼,6日凌晨5点被大风吹醒,立即起床用胶带封住从阳台到卧室的门,随后移到楼道睡觉。后来在网友建议下,她移居到4楼的一家酒店暂住。“带了足够两三天吃的干粮,打算风停了就回家。”
6日上午,三亚西岛一位民宿老板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岛上有7至8级的大风。这已经是他第三年在岛上经营民宿了,以前遇到的台风都不强。民宿距离海边80米,看到台风预告后,住客们都乘船离开。他准备了8至10天的食物和淡水,决定留在岛上守护自己的民宿,这样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处理。
登陆点翁田镇再次遭遇超强台风
9月6日下午2点左右,在“玛卡尔”登陆点文昌市翁田镇,30多岁的周斌(化名)透过贴满十字形胶带的玻璃窗,目睹了超强台风登陆前的情景。
风雨一波一波袭来,上一波把我家附近的树都吹倒了,这一波又开始摇晃六米多高的路灯。雨滴不大,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弥漫在空气中,形成雨雾。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已经是近10年前了。2014年7月18日15时30分,超强台风“威尔马森”登陆海南文昌翁田镇。当时,周斌提前搬出了村里的老房子,在村里的建筑里避难。
与登陆前不同,台风“威马森”登陆时,风声“呼呼呼”,天色越来越暗,风先是缠住树叶、树枝,很快,灰褐色的瓦片出现在风中,最后,红砖被吹上天空。村里的老房子受创更严重,瓦房被吹走,新建的砖房稍好一些,但也只有屋顶被风掀翻,被吹到几百米外。汽车手刹失效,“滑出二三十米”。
那一年,周斌家有淡水养了30塘鳗鱼,台风切断了供电线路,塘里供氧不足,鳗鱼全部死了,“损失近百万”。
台风“威玛”的教训太大了。从那以后,周斌村每户都备了一台柴油发电机。9月5日,村里商店里的电源转换器已售罄——一些人准备用电动汽车电池作为临时电源。
9月5日晚,为防范台风造成灾害,全村停电,村子短暂陷入黑暗,随后各家灯火又亮了起来。
一位养文昌鸡的朋友打电话给周斌,让他来家里帮忙。两人在客厅铺上塑料布和铁丝,把3500多只雏鸡搬进客厅。雏鸡脆弱无比,最怕风雨。
相对于动物,植物总是最先感受到风雨的。台风威马森过后,人们在田野里路边种上一群木麻黄树来防风,如今它们已经长到三层楼那么高。
6日下午,风雨依然渐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青臭”味,这是当地方言,形容“绿叶被碾碎时发出的味道”。
这次,周斌和妻子、父母及两个孩子住在“威尔马森”号之后修建的水泥房子里,等待“马卡尔”号登陆。
他从父母手中接过养殖场,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近年来,东风螺和石斑鱼养殖在文昌市兴起。今年,他养了100池东风螺,并改用海水养殖。
幸好,他养殖的第一批5万公斤东风螺不久前已销售一空,原本计划近期投放新螺苗,可就在池塘里铺好沙层供螺苗躲藏时,却接到台风即将来袭的通知,他根本来不及投放螺苗。
昨天,他和父母把养殖池里的塑料篷布拆掉,把篷布绑在旁边的一根金属杆上。父亲告诉他,要再绑三圈,“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池塘里没有蜗牛,但还是要灌满海水,防止大风把沙层吹走。
9月5日,周斌帮朋友把3500多只文昌鸡雏鸟搬到客厅。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滞留的跨海卡车
海口一名居民反映,其所住小区物管已将每户人家的门都封了,现在居民只能从地下室进出,电动车也被开进地下车库,但只准开进去,不准出来。
跨海货车也受到台风影响。
据相关媒体报道,受琼州海峡停航影响,9月4日以来,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各港口附近已有3000余辆跨海货车滞留,司机及随行人员4500余人受困。
滞留徐闻县的一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9月初,他从广东清远出发,开着一车快递前往海南。9月4日琼州海峡断航后,他被困在徐闻县,在车里过了一夜,直到9月5日晚11点左右,当地才派出大巴将他们转送到徐闻县实验中学避风。在安置点,当地工作人员给他们送来了食物。
在海南省海口市椰海大道上,无法出港的货车也排在路边。
9月6日,海口市椰海大道,滞留货车排成长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海口市交通航运管理局消息,台风“马卡”将对琼州海峡海域造成较大影响,9月4日零时起,海口新海港区暂停开放,9月5日零时起,秀英港区、铁路南港区暂停开放,后续恢复开放时间将视天气情况确定。
9月6日,货车司机缪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原计划9月4日中午驾驶货车从海口市秀英港开往山东运输油田管线。4日中午他排队进港,但下午5点就收到通知,受台风影响,秀英港将于9月4日中午12点左右关闭。
“4日傍晚,就看到工作人员让载有绿色产品(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等)的货车先出港。”最终,他4日未能乘船离港。
苗师傅回忆,他和其他货车司机从9月4日下午开始就被困在海口市椰海大道上,“(车队)排得长长的。”为了防止台风把货车掀翻,司机们把车并排停在一起,只留出一条车道通行。
“此刻风雨不大,就下着毛毛细雨。”苗师傅说,从9月4日开始他就一直在车里吃饭睡觉。台风来袭前,他在车里准备了一箱12桶方便面和一桶5升的矿泉水,给车加满了油。“车里热就开空调,车里没热水就用冷水泡方便面,一天吃两桶,怕等会儿不够。”苗师傅告诉记者,目前,附近所有便利店都关门了。洗漱也成了一件难事,“我已经好几天没洗澡了,以前都是在加油站接一桶水,这两天就用这些水洗漱。”
海口市一居民用桌子和矿泉水堵住14楼窗户玻璃。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9月5日,国家防灾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根据超强台风“玛卡”发展情况和广东、海南防风减灾需要,紧急调拨折叠床、毛巾毯、家庭应急包等7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向广东、海南两省运送,支持两省全力防御应对台风灾害和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海口市气象局建议,面对台风,居民要关闭门窗,准备好手电筒和蜡烛,储存饮用水和食物,以防停电、缺水;位于低洼地区或可能被水淹的危房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野外劳动或水上作业;清理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幼儿园、学校应采取临时避难措施,必要时停课;不要在台风可能经过的地区或海边游泳,不要乘船出海;遇到打雷情况,不要在山顶、高地逗留,避开孤立的高大物体;大风过后刚过的短时风雨可能预示着台风眼已经过去,不要急于外出;对于坚固的房屋,要用胶带将窗户玻璃封成“M”字形,防止窗玻璃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