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8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联合召开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多位监管部门人士表明,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让股、债、贷这三种融资渠道更加畅通,投入更多各类金融资源要素,为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给予有力的金融支持。
畅通信贷融资渠道
此次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金融“活水”正朝着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汇聚。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并且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让融资成本处于低位水平,以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称,会持续增强监管的引领作用。并且会继续用大力气去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让其对各类所有制企业都一视同仁。还要将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得扎实、深入且精细,以此推动民营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从风险偏好这个角度来看,潘功胜着重指出,在金融机构的层面上,需要对各级机构的风险偏好进行适当的校正。在客户准入的环节,要适当降低风险偏好;在授权授信的环节,要适当降低风险偏好;在风险管理的环节,也要适当降低风险偏好。
不少民营企业家提到,希望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来达成自身的转型发展。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表示,期望金融机构能够紧紧跟随实体经济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这一趋势,开发出与之相应的数字化金融产品,从而满足企业在技术升级、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化产业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称,会切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会让股、债、贷等融资渠道保持畅通,计划在未来 3 年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不少于 6 万亿元。会增加信用和中长期资金的供给,支持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并做强实业,为其厚植新的优势。
此外,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方面,潘功胜进行了透露。人民银行将会承担牵头的工作,并且会与金融监管总局以及证监会一同发布一份文件。这份文件的内容是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规范,同时引导并支持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机构能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改善债券融资环境
债券融资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抓手。
人民银行前期创设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就是“第二支箭”。这一工具在改善民企融资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
不少企业期望金融管理部门给予企业债券融资更大力度的支持。吉利控股集团的 CEO 李东辉表明,期望政策能够助力民企发行长期限的债券,并且通过组织调研、进行考评加分以及主动给予增信等方式,促使银行间市场的投资人踊跃参与民企长期限债券的投资。
李东辉希望能够尽可能消除信用分化带来的价格差异。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苑多然着眼于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他表示将支持产业企业发行中小微企业支持债等重点产品,也将稳步扩大科创等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产品规模,以满足企业在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同时推动 ABS 市场扩容增类,推进 REITs 首发和扩募实现常态化发行。
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
A股中约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中约八成的公司是民企,新三板里约九成是民企,民企进行再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的家数在全市场中约占七成……从这些系列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资本市场已然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要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助力民营企业实现健康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会着力维护资本市场的运行,为其功能发挥给予更好的支撑。要做好股权、债权、REITs 等方面的工具和产品,落实“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苑多然称,要把深化科创板建设以及并购重组市场改革当作突破口。他会加快让“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得以落实。这样能推动更多优质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进行发行上市。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标的以及未盈利标的等情况,会适当提升估值的包容性,进而推动更多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落地。大力发展指数化投资,并且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同时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在培育耐心资本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二是引导私募创投基金、公募基金等成为企业的“长跑搭档”,三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四是建立国家级 S 基金交易平台,五是试点私募股权份额标准化流转,以提升资本循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