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一种监督体系,这种体系具备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以及权威高效的特点。同时,要完善权力监督制约的相关机制。并且,要以党内监督作为主导力量,推动各类监督相互贯通、协调一致,促使权力能够在阳光之下运行。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增强贯通协调合力
党的执政地位使得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里处于最基本且第一位的地位。只有党内监督有力且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坚持在党内监督的引领之下,构建起以纪检监察监督来推动各类监督相互贯通、协调运作的工作格局,要准确地把握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从而形成在同一问题上共同作答、保持常态且能产生长效的监督合力。
党章赋予纪委重要职责,其中包括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湖北省纪委监委明确实施路径,协助省委构建起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联席会议机制,把 22 个监督主体吸纳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搭建起各类监督相互贯通协调的平台载体,并且定期组织各监督主体对重点监督任务进行通报和会商。
纪检监察监督具备协助、引导以及推动的功能。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强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以及巡视监督的统筹衔接,构建起职责明确、统筹有力、衔接有序、优势互补且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并且要做好示范引领的工作。山东省纪委监委持续推动“四项监督”的统筹衔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他们深化了“组组”之间的协同监督,也深化了“室组”的联动监督,还深化了“室组地”的联合办案机制。同时,他们有序地推进了向省属本科高校和省管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并且深化了垂直管理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中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在日常监督中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在日常监督中应注重相互支持,加强配合。甘肃省纪委监委展开深入调研,积极与各监督主体进行会商研究。他们制定了关于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作用、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实施意见,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总体框架和主要事项。接着,陆续出台了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信访监督等贯通协调的实施办法,以此推动监督力量的整合、程序的契合以及工作的融合。
完善协同机制,夯实贯通协调基础
加强多方监督主体的贯通协调,需要有协同联动且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党组)进行顶层设计,去探索并提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原则、责任分工以及配合机制等内容。还要逐步制定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实施办法,以此推动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相互贯通协调的制度体系。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为推动各类监督结合融合且协调联动,以切实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出台了《关于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指导意见(试行)》。此意见明确了推进政治监督、专项整治、案件办理、以案促改促治等需要加强贯通协调的重点任务,也对健全信息共享、计划协同、线索移送、力量互助、成果运用、交流互鉴等机制提出了要求。该指导意见立足于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突出监督重点,规范衔接措施,健全协同机制,旨在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健全制度机制,能够让贯通协调保持常态长效。山东省纪委监委把协作配合制度机制健全完善,致力于消除贯通协调中存在的堵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的实施方案》以及工作导图,同时对组织体系进行了优化,促使“四项监督”机制得以整合,流程实现了再造;出台了《“室组(企校)地”联合办案工作办法》,健全了协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监督办案在优势方面的互补以及深度的融合;制定了《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指导意见》,与人大、民主、行政、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主体建立了 22 项协作配合机制,从而形成了“1+22”监督贯通工作体系。
将“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作战”,以充分展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以及形成监督合力所带来的功效。纪检监察机关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监督职能职责,围绕监督前的信息能够相互沟通、监督中的问题线索能够进行移送、监督后的成果能够实现共享等方面,与其他监督主体构建起日常的沟通联络机制。陕西省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规范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的意见》,此意见是会同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单位联合印发的,目的是规范问题线索移送;同时,为有效衔接司法监督,还联合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了《陕西省监察委员会和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办法》,以此推动法法衔接更加顺畅。
强化资源整合,丰富贯通协调载体
党中央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贯通协调、统筹推进。只有明确权责边界,只有搭建协作平台,只有强化资源整合,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监督效果。
建立统一的监督信息平台,通过探索运用“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强化对监督信息的收集工作,强化对监督信息的甄别工作,强化对监督信息的分析工作,强化对监督信息的研判工作,强化对监督信息的共享工作,这样就能够有效整合各监督单位的监督信息资源,进而提升监督信息的利用率。山东省纪委监委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起全省统一的监督贯通应用平台,此平台横向可贯通,上下能联动。同时,建立了全省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将巡视巡察、党风政风、信访、案管、监督检查以及各派驻机构等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贯通。还对接了市场监管局、12345 政务服务热线等 48 家省直单位、平台的 349 项 25 亿余条政务数据资源和监督信息,打造出包含海量监督数据的信息库。其目的在于着力破除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数据整合”来推动“监督贯通”。
创建监督人才共享平台,能够为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给予人才方面的保障。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向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要求,让它们建立并健全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人员借用机制、咨询会商机制等力量互助机制。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商请其他各类监督主体以合适的方式参与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探索并建立监督人才共享平台。把熟悉政策法规的相关人员纳入人才库,同时把精通审计、财会、统计等专业知识的相关人员也纳入人才库。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需要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做实专责监督,搭建起监督平台,将监督网络织得更加紧密。还要持续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完善,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的整合、程序的契合以及工作的融合,促使监督制度的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