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前夕,国家领导人又一次来到年轻人中间。
4月29日上午,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总书记查看了重点孵化企业展示的大模型产品,还与这里的青年创新人才进行了亲切交流。
这群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国家领导人发出感慨,称人工智能是一项年轻的事业,并且也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
年轻的事业和从事这一事业的年轻人,总书记为何如此关注?
因为二者都关乎中国的未来。
总书记曾经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他还曾指出,青年工作“是党的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工作” ,两个“战略性”紧密交织,更显意味深长。
回望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这么讲,技术创新在何处兴起,发展的制高点就会转向何处,经济竞争力也会转向何处。人工智能有着溢出带动性极强的“头雁”效应,对中国的未来而言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青年是国家建设的先锋力量,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青年更是未来的建设者,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明天,青年代表着民族的希望。
青年,特别是新兴产业里的年轻人,他们的能力水平如何,他们的精神风貌怎样,这不仅关乎我国当前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进程,更对未来数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势头产生影响 。
年轻的事业里的年轻人,如何不负总书记的这份关切?
关键是要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今年2月举办了民营企业座谈会,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座谈会发言人员里年龄最小,总书记对他讲,国家的创新需要年轻一代贡献力量。
年轻人体力旺盛,年轻人精力充沛,年轻人脑力活跃,年轻人观念新颖,年轻人理想高远,年轻人渴望发展,这些都是年轻人的优势所在。
“年轻的事业”涵盖人工智能产业等领域,常常处在科技探索与产业发展的前沿位置,具备技术密集、跨界融合等特性。青年人能充分施展他们特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大胆去探索,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必定会成为创新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既要拥有像“初生牛犊不怕虎”那般的突破力,又要具备如“板凳甘坐十年冷”一样的定力。
202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江苏南京考察时来到南瑞集团,他与年轻员工进行交流。他神情恳切、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提到大器晚成,那大器指的是什么呢?大器就是那些最为优质的事物、最为顶尖精湛的事物。而这些事物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要耗费一生的精力 。
年轻的事业若要走向成熟,需要时间的积淀。年轻的事业若要走向成熟,也离不开耐心的守候。耕耘在新兴产业中的年轻人,应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保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耕耘在新兴产业中的年轻人,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如此,就一定能走好属于自己的壮阔征途。
全社会又该如何支持年轻事业中年轻人的发展?
国家领导人曾指明过这样的方向,要用欣赏以及赞许的眼光去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要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之中出彩。
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至今还记得,2007年,国家领导人同志来到浙江大学进行调研,还观看了“大鼠机器人”实验演示。不知因何缘故,实验演示出现了失误。国家领导人同志安慰说,“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还鼓励“年轻人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
年轻的事业特别需要有容错的雅量,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破除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这样青年才能放开手脚,青年才能大胆创新,青年才能脱颖而出。
总书记此次调研的“模速空间”,搭建了算力调度平台,助力企业满足算力需求,且在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多项政策扶持,使年轻创业者们更具底气与信心进行创新突破 。
全社会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托举力度,全社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托举力度,就如同树苗成长离不开充足的阳光雨露,如此年轻人在新兴产业中的发展劲头才会更足 。
在上海,到处都能体会到青春力量汇聚流动。纵观全国,在信息技术、科技应用等把创新创意当作关键竞争力的行业里,无数青年脱颖而出、成为主力,一大批由青年带领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持续出现。
这是青年们针对总书记深切寄望给出的青春回应,这也是青春中国充满活力的关键要点。
策划:王永前、张晓松
主编:杨金志、朱基钗
主笔:高蕾、董雪
视觉:张惠慧、张树志
新华社国内部、上海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