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凌晨六点不到,我踏上去往邯郸的飞机。
从上海飞往邯郸的航班,每天仅有一趟,于早上六点半起飞,这使得这段旅程从一开始就有些艰难。原来,要实现“周末到河北”并非易事。
这几年,我一边忙着做内容,一边一直在看世界,在这个充满内卷的世界里寻求向外探索,到如今,我已经走过40多个国家,去过许多发达的旅游城市,不过在近两年,我的目标产生了一些变化,国内各地文旅的迅猛发展使我发觉,国内有很多非常值得品味的地方正等着我去探索。这个月,我前往了山西大同,此地向来因煤炭闻名,然而事实上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样是在这个月,我被邯郸的一条宣传片给吸引住了。宣传片片尾有一句话,是“等了三千年,见一面吧”。这句话使得我对邯郸的印象发生了变化。原本我对邯郸的印象,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古老地名。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一定要去一次”的旅游目的地。不过,我也产生了一个疑惑。那就是,有着如此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为什么旅游业发展得不够“好”呢?
网约车司机跟我说,清明节假期刚过去,有不少外地游客从北京、天津过来,景点的人流量特别大。邯郸在周末的时候情况不一样。邯郸人潮退去后,在文旅基建方面,优缺点更明显地显露出来。在实体旅游资源方面,优缺点也更明显地显露出来。在配套服务方面,优缺点同样更明显地显露出来。实际上,宣传片爆火后,有不少网友评论说,实际的旅游体验有点让人失望。
但文旅是邯郸必须要努力去做的事。特别是当五一即将到来的时候,各地文旅都鼓足了劲推出各种新奇的活动来吸引客流。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文旅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正在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不止有一位本地人跟我说,当下的邯郸,正在“动用全市的力量来发展文旅” 。
然而,从整活出圈到成为真网红,并非一下子就能实现。我去过哈尔滨、泉州、洛阳这些网红城市,之后发现它们的成功存在几点共通之处:
一个旅游城市,不能仅有故事。若想赢得游客的良好口碑,复制哈尔滨、淄博等地的成功经验,就得切实为游客提供利好,给予游客独特的体验,像哈尔滨那种“讨好型市格”,以及淄博的游客友好服务等等 。
良好的旅游体验,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完善相关配套,需要提升人文素质。邯郸这样以历史文化作为主要宣传点的地方,尤其需要各种实体来呈现文化底蕴。
商业化与在地性之间,要达成一种平衡。景区要有完善的商业配套,然而这并非是全国各地景区都一样的连锁店,而是具备在地特色的商铺。
邯郸能否凭借此次机会成为网红旅游城市?它又会给其他致力于文旅转型的地方带来怎样的新启示?
我在邯郸度过了一个周末,目的是找到答案,为此每天都早早起床,以便能游遍主要景点。我穿梭于景点和街头,还与网约车司机以及本地游客交谈,此时,一个在文旅方面十分努力但仍存在一些割裂情况的邯郸,渐渐在我眼前展现出来。
一、“名字三千年没改,留下的东西却很少”
邯郸位于河北南部,是全国少有的三千年未改名的地方,还是十朝古都。这里见证了赵国的兴衰,秦始皇在此诞生。它也是“成语之都”,孕育出“邯郸学步”“负荆请罪”等无数典故。“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这一宣传口号,成为邯郸文旅近几年宣传的固定项目 。
一座古都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必定经历了数不清的改造。况且在过去几十年中,邯郸是一座传统重工业城市,“邯钢”和煤炭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并且从解放时期就已开始建设。在乘坐网约车前往广府古城景区的途中,网约车司机感叹道:“经历过大规模开发的邯郸,虽留下了名称,可其他方面留下的却极少。”
这或许也是原因所在,当我漫步在邯郸市区的街道上时,总会察觉到一种割裂感。在看过那条着重突出“三千年”的宣传片后,我对品尝邯郸特色美食、游览历史古迹怀有不小的期待。然而到了当地我却发现,这些要素并非到处都能见到,而是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
要是你想吃宣传片里推荐的武安拽面,或许得先搜索好门店,然后跟着导航走,绕过好多外地小吃店才能找到。要是从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会是大大的广州菜、潮汕菜招牌,这让人恍惚,这儿究竟是河北还是广东。
邯郸道在我去过的景点里,人流量是最大的 ,它去年刚经历翻新 ,今年春节期间才开街 ,目前仍在建设 ,再加上丛台公园和市博物馆 ,一天之内就能轻松游完邯郸市区留存的古建筑与文物 。
当然,游览景点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精,对留存下来的古迹开展保护和包装同样重要。不过能够看出,邯郸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 。
回车巷承载着“负荆请罪”的典故,它保留了清代砖瓦的建筑风格,然而如今它被长沙臭豆腐、烤生蚝等“景区必备”网红小吃淹没了。
若不是事先做过攻略,便很难留意到,巷口有“蔺相如回车巷”石刻大字,这是明代知县所书写,且保留至今。我路过时,石碑亭的石阶上坐着正在吃小吃的游客,他们都没有停下来留意石碑上的字,也没有拍照打卡。
回车巷有一座石碑亭,亭子上方刻着明代知县所书的“蔺相如回车巷”,下方刻着《回车巷碑记》,白色的“蔺相如回车巷纪念碑”上写着“邯郸市重点保护单位” 。
邯郸道和回车巷经历过翻新与维修,虽说商业感和历史感存在冲突,不过能为游客提供较为完善的景区配套,能满足基本的吃喝玩乐需求。市区外的更多景点,虽有着同样厚重的故事,但其商业配套却不够完善 。
5A 景区广府古城有着 2600 年历史,保留了 30 多处古迹,它是北方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邯郸平原一望无际,而这里四面环水。城墙边上的河流,就是古时候的护城河。这里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禹襄的故居就在此地。
走进景区后,街头两侧放眼望去仅有两类店铺,一类是汉服体验馆,另一类是邯郸特色小吃店,这些店铺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前往各景点途中无法边走边逛,不免有些枯燥乏味。
古城里面,几乎每隔两步就有一家汉服店,这些汉服店的外观大体相同,同质化的情况十分明显。
响堂山石窟保留了上千年,近年来加大了修缮保护力度,然而当我走进石窟时,发现其在保护措施方面仍存在遗憾,几乎每一座佛像触手可及之处都已被盘得锃亮,即便个别佛像旁设有“禁止触摸”的提示,仍有不少游客每经过一尊佛像都要摸一摸。
几乎所有佛像的下半身,都已经发亮
保护和包装存在欠缺,这使得游客只能走马观花,若不花钱请讲解员,就很难感知文物的历史以及邯郸的在地特色。在社媒上,不少对邯郸了解更深的本地网友建议游客,来邯郸之前要“做好功课”,只有了解过邯郸的历史,才能感受到它的底蕴。然而,如果一个城市的旅游业依赖游客自己制定游玩计划,那么由于门槛过高,它将很难面向广大民众发展。
二、外地游客,没被“讨好”到
在邯郸,哪怕是周末的时候,在景区也看不到多少年轻人,他们打扮精致,四处打卡拍照。这使得邯郸和网红旅游城市不同。不管是网约车司机,还是在景区碰到的本地游客,听说我是从外地来的,都有点惊讶。
景区的人流量不算小,有不少本地人在这儿游玩。现在人们出去旅游,常常希望去本地人也会去逛的地方。在邯郸,做到这一点很容易。然而,这主要是由于在邯郸旅游的外地人太少,可供游玩的地方也不多。
我在景区碰到一位本地阿姨,她向我推荐去邯郸道逛逛,原因是那里刚翻新过,汇聚了众多吃喝玩乐的商铺。要是你在小红书搜索“邯郸去哪吃”,能看到不少本地网友推荐“美乐城”。等我到了这两个地方,却发觉这里的商铺,差不多是全国各地商圈和步行街的翻版。
美乐城以全国连锁店西贝、喜茶这类为主,几乎寻觅不到有本地特色的商铺 。
其实,不难理解本地人为何爱去这些地方。这里的商圈数量有限,品牌连锁店差不多都集中在仅有的那些商圈里。外地游客常见的店,对本地游客而言,是一种具有差异化的、便利性的新供给。
本地人有对生活便利性的需求,外地游客有体验当地特色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因此形成了一种矛盾。
然而,以我外地游客的角度而言,当下的邯郸好像不太能接纳过多外地游客。邯郸的景点较为分散,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也不多,游客若想将景点全部打卡,就得在交通方面耗费更多精力 。
通常情况下,为方便游客一次性游览多个景点,旅游城市会开设公交或地铁的旅游专线 。例如今年武汉在樱花季开通了樱花专线巴士 ,该专线连接起20多个景点 ,游客购票后可在一日内无限次乘坐 。厦门公交依据不同主题打造了12条旅游专线 ,其中有“鹭江漫游线”“山海跃动线”“全景巡海线”等 。
在邯郸,从市区前往响堂山石窟,能够乘坐相应的直通车,不过每天仅有一班,早上八点半出发。要是想去更远的娲皇宫、东太行等景区,那就只能打车或者自驾了。
好在这儿打网约车极为便利,经我实际测试,通常下单不到30秒就会有司机接单,有一位司机跟我说,近些年当地不少农民工碰到了款收不回来的状况,所以转型去开网约车 。
他指向窗外正在建造的楼盘说,“瞧,这些塔吊每日都在转动,然而实际上没多少人在施工”。师傅心里明白,想必是房地产的上游环节出了状况,而当下邯郸已在“倾全市之力发展文旅”。虽说网约车司机之间的竞争已极为激烈,但起码游客的需求能有一定保障。农民工就业方向的转变,就这样出人意料地为游客的交通提供了便利,间接地对邯郸的旅游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堵车是网约车司机常感苦恼之事。一旦出现堵车情况,用户或许会因等候时间较长而取消订单,如此一来,司机就会白跑一趟 。
堵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私家车保有量较高。一个有些反常识的事实是,低线城市私家车保有率可能比高线城市更高。这是因为低线城市交通方式选择更少。在邯郸,由于没有地铁,市民长距离出行主要依靠私家车。
骑电瓶车短距离出行的市民数量较多,这导致道路拥堵,堵车也就成了常见的现象。不少邯郸网友称,当地市民骑电瓶车的行为十分猖獗,妨碍了汽车的正常行驶,还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在邯郸市区,每到高峰期,都能见到交警在十字路口进行手动指挥,然而即便如此,仍未避免出现一公里的路要开十几分钟的状况 。
周末下午五点半的时候,邯郸市区内,大量电瓶车在十字路口等待。此地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且有三轮车、挖掘机占据道路,致使行人通行也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
三、努力的“半熟网红”,邯郸到底还差什么?
在邯郸,除了雨后很少能看到晴天。
我在邯郸待了两天,天气比较舒适,下午甚至有点热,不过天空多数时候依旧雾蒙蒙的。这里的雾,是那种雾霾形成的雾。我在南方长大,直到这时才体会到,一个有着重工业背景的城市,环境问题是多么持久,而且无处不在 。
资源逐渐走向枯竭,重工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再加上河北省产业分工布局发生了变化,邯郸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文旅,成为了邯郸当下极为重要的抓手,邯郸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对邯郸而言,搞文旅不只是在社媒上活跃、刷存在感,更是切实承担起了全市的经济目标。
转型的努力,在邯郸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在邯郸道翻新的城墙下,能看到几十名工人在忙碌,这和那些施工中的楼盘形成鲜明对比,那些楼盘见不到几个工人 。
变化发生得极为迅速。邯郸道部分仍处于建设阶段,然而这里已然近乎成为邯郸市内最为热闹的区域。市区通往响堂山景区的直通车,是去年才开通的。尽管每天仅有一班,却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途径。其40元往返的价格,也大幅削减了游客的交通费用。
这也基于邯郸在早几年就已经在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
广府古城能获评5A景区,一方面源于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得益于邯郸市政府的投入 。2014年到2017年期间,邯郸对广府古城的古城墙进行了修复 ,对杨露禅、武禹襄故居予以修缮 ,还投资10亿元用于地面翻新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 ,广府古城成功获批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2012年起,从市区到广府古城往返,有一条“广府旅游路”,2.5吨以上货车全天禁止在这条路通行,这条路上还开通了一条公交车专线,可让游客直达古城景区 。
在北周的灭佛运动期间,响堂山石窟的佛像遭到严重破坏,壁画也被严重破坏,经文同样被严重破坏。近代又有文物贩卖情况,响堂山石窟再次受损。如今走进石窟,能看到大多数佛头已经缺失,只有少量经文还能看见。不过在景区的数字展示中心,这种遗憾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填补。
2010年起,响堂山石窟和海内外高校展开合作,对现存的石窟本体做数字化采集,对流失海外的文物也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复原。2021年,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着手筹备。在数字化技术的呈现之下,响堂山绚烂的石窟艺术再度焕发光彩。
在基建上持续加大力度的同时,各地文旅宣传竞赛加速进行,邯郸在宣传创意方面投入更多。近期出圈的宣传片成为突破点,它使邯郸的历史文化不再只是本地人的自我陶醉,还让外地人记住了“三千年”。近几年对邯郸道、广府古城、响堂山石窟的开发,以及汉服公主旅拍的火爆,都为这则宣传片提供了更多支持。
但除了这则宣传片,邯郸日常的社媒运营并未获得较多关注与互动。像哈尔滨、淄博等相对成熟的“网红”城市,在抖音上每条内容至少能获上百点赞,评论区充满活力,能看出不少网友持续关注账号内容 。
与明星艺人、KOL、媒体进行联动,这也是这些网红城市必须具备的技能。在这方面,能够看出邯郸正在跟进,不过动作相对较少。今年1月主持人周涛来到丛台公园,“鸡窝头”讲解意外走红;2月邯郸与本地体育明星张伟丽展开联动;4月甲亢哥挑战八卦阵;这些小事件都使邯郸吸引了不少流量。然而,我们与邯郸文旅局取得联系,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只承接宣传部安排的任务 。
邯郸当下付出了努力,也发生了变化,这确实感染了不少本地人 ,“举全市之力发展文旅”,这不只是一种宣传口径 ,甚至,要是你在社媒上刷关于邯郸旅游的帖子,很可能会看到有本地网友站出来 ,一方面感谢外地游客去自己的家乡旅游 ,另一方面希望吐槽的网友对邯郸多一点包容 。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邯郸近两年旅游人流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有不止一位网约车司机告诉我,在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广府古城等景区人流量极大,其中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而即将到来的五一,想来也是这般情景。2024年,邯郸市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91%,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8.51% 。
四、写在最后
正如邯郸,一些城市发展文旅或许是出于无奈 。但这条路并非在网上发一条视频获取流量那般容易 。它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基本能力 。在巨大流量面前 ,城市的历史文化会被看到 ,基础设施 、城市治理等方面的不足也会被放大 。
记忆点的打造仅仅是一个开端,不管是战国袍,还是历经三千年未曾更改的地名。如同淄博、泉州、洛阳能够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并非仅仅依靠烧烤、簪花、汉服这些局部的记忆点,更是由于一系列对游客友好的举措,诸如不让汉服、烧烤商家提高价格,开通旅游专车等,才打通了“利用记忆点吸引游客——游客获得享受——收获口碑、形成二次传播”的路径。
目前的邯郸,已努力完善基建与配套,修炼内功。不过,面向游客,它仍处于打造记忆点的阶段。邯郸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若借着宣传片出圈后的时间窗口,做好游客服务,讲好故事,与游客玩在一起,那么仍有可能得到游客喜爱。
我离开邯郸的时候,看到有个网友自称是邯郸本地人,他说,“三千年都等了,再等等,给它个机会,等这里变得更完善,相信以后还会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