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方发出严厉警告 向与美关税谈判其他国家施压
商务部发言人于28日晚间就美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税谈判进展回应媒体提问时指出,中国方面欢迎各方通过公正的对话来化解与美国的贸易争端,然而,中国方面坚决抵制任何以损害我国利益为前提,仅为了换取关税减免而达成的交易。一旦此类情形发生,我国断然不予容忍,并将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反击,以捍卫我国合法权益。据马来西亚《今日商业》杂志评论,这实际上是中国商务部对那些与美国签订可能损害我国利益贸易协定的国家所发出的严正警告。与此同时,美国在与贸易伙伴的谈判中遭遇了重重困难。美国政府即将于7月9日结束对“对等关税”的90天暂停期,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旧未排除对众多贸易伙伴实施高额关税的选项。美国财长贝森特亦有所暗示,指出政府可能将给予各国更多时间以展开谈判。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方面的这种表态,进一步凸显了在与美国进行谈判过程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
28日,加州圣佩德罗市的民众发起了一场抗议,他们表达了对联邦政府所实施的关税政策的强烈不满。这一事件,由视觉中国进行了报道。
中方:乐见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分歧
商务部网站于28日发布信息,提及有记者提问:近期,美方官员透露,他们正加速与若干经济体进行贸易谈判,预计在7月9日“对等关税”暂停期即将届满之前,可能与若干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对于那些未能达成协议的国家,美方可能会单方面决定其关税税率。针对此情况,商务部有何看法?
商务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自今年四月起,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了所谓的“对等关税”,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单边霸凌行为,对多边贸易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也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的常规秩序。针对这一情况,我国一直持明确的反对立场。
发言人表示,中国方面对各方通过公平的谈判途径来化解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分歧持积极态度。与此同时,他们强调,各方应当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站在历史发展的正确立场上,坚定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以及多边贸易体系。中国方面坚决抵制任何以损害中国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关税减免的行为,若此类情况发生,中国方面将坚决予以抵制,并采取反制措施,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马来西亚《今日商业》杂志在28日的评论中指出,这一声明彰显了中国在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坚定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对美国试图在全球化贸易中孤立或削弱中国行为的持续担忧。尽管发言人并未点明具体国家,但这一警告显然是针对那些正在考虑或已与华盛顿进行谈判,试图通过贸易妥协来换取美国关税豁免或减免的国家。
商务部研究院的周密研究员在2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我国始终坚持在多边机制内解决国家间的经贸矛盾,这其中包括对所有参与国实行平等和互利的交往方式。故此,若在经贸协商过程中,某些国家违背多边原则,导致我国遭受损失,我国方面必然不会对此种行为表示认同。商务部在28日的声明中再次清晰地传达了信息:对于希望与中国建立常规经贸关系的国家及其贸易伙伴,我们期望它们共同遵循国际多边经贸准则,切勿采取损害双方利益的行为。
中国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可以延长期限,也可以缩短期限”
商务部并非第一次就美国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的行为提出警告。在4月21日,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我国坚决抵制任何以损害我国利益为前提的交易达成。一旦发生此类事件,我国将断然拒绝,并会毫不犹豫地实施相应的对等反击措施。
在商务部发布警告的前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6月16日的G7峰会期间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正将稀土的主导地位用作武器,同时无视国际贸易的规则,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对手。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冯德莱恩还敦促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盟友合作,共同应对中国造成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而非对盟友施加关税。
6月5日,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即将前往美国,参与第五轮日美关税谈判。《日经亚洲》透露,日本方面计划在此次关税谈判中向美国提出一项涉及中国的合作计划,该计划将重点关注因中美关系紧张而受到影响的我国稀土资源出口以及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供应渠道。报道指出,鉴于我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控、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日本意图通过弥补部分供应空缺,并将关注点转向我国,以期促使美国在关税问题上作出妥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与贸易伙伴的协商过程可能超出预期。他在27日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站的采访时透露,美国目前正与18个关键的贸易伙伴展开磋商,并且,“如果再加上另外20个重要的贸易伙伴,我相信我们能够在今年的9月1日之前完成所有的贸易谈判。”
特朗普透露,他可能无法按照7月9日的最后期限行事。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披露,在27日的采访中,当被问及截止日是否会保持不变时,特朗普回应道:“并非如此,我们有充分的灵活性。既可延长截止时间,亦能缩短之。”此外,他还透露,“大约在一周半的时间后,或者更早些时候,我们将发出通知”,告知众多国家所面临的关税税率变动情况。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美媒:进一步拖延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27日,特朗普意外地宣布了暂停与加拿大的贸易对话的决定,其背后的理由是加拿大计划对美国的科技企业实施“数字服务税”。在“真实社交”平台上,他发表帖子指出,“在接下来的7天里,我们将向加拿大明确指出在与美国进行贸易往来时所需缴纳的关税细节”。
《纽约时报》透露,特朗普总统宣称已与大约四五个国家达成了协议,然而,截至目前,仅有与英国的有限框架协议被正式对外公布,而与印度、越南等国的谈判进展尚不明确,尚未有公开的成果出现。根据《印度斯坦时报》29日的报道,印美两国初步贸易协议的细节已经基本确定,但仍然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新德里方面期待华盛顿方面能够明确承诺取消所有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美国方面则希望印度能够放宽对农业领域的限制。
彭博社的消息显示,尽管欧盟和美国都抱有信心,认为双方有望在7月9日之前达成某种贸易协议,然而欧盟依然在积极筹备应对方案,以备万一谈判结果不尽如人意。
《纽约时报》引用了贸易专家的观点,指出在短短数月内与十余个国家就达成实质性贸易协议的可能性极低。以往政府往往每次仅与少数国家展开谈判,而这些谈判往往耗时数月甚至数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团队正试图在短短几个月内与美国的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重新商定贸易条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出警示,指出美国经济正显现出裂痕迹象。其中,关税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若继续推迟,将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