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姜辛,顾严(二人分别担任国家领导人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职务)
近期,我国举办了首场以“高质量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为主题的新闻发布活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此次发布会全面呈现了我国过去几年的发展成果,同时也成为了全球观察家们分析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窗口。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其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亦日益凸显,这一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国家发展蓝图,正为全球带来积极能量和未来展望。
持续增长的总量带来正能量
在发布会上,我国经济规模、增长幅度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率等相关数据,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我国今年经济规模预计将高达140万亿元,这一数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卡塔尔论坛报》在报道中指出,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将突破140万亿元。马来西亚《星报》则指出,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地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专业人士基于此向投资者提出了关注中国投资机会的建议。例如,金融科技平台AInvest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19.5万亿美元GDP目标》的文章,文章中提出这一目标有望达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建议投资者将全球投资组合的10%至15%配置于中国的科技、可再生能源以及基础设施领域。
在关注我国经济规模的同时,国际社会同样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保持高度关注。《今日巴基斯坦报》以《中国2021至2025年经济新增量预计将突破35万亿》为题进行报道,指出即便在过去四年中我国经济遭遇了众多不确定因素和外部压力,依然实现了平均每年5.5%的增长率。尼日利亚的《新电讯报》在其报道《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达4.89万亿美元》中提到,这将是史无前例的飞跃,并且将中国5.5%的年均增长率与自2025年起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连续萎缩状况进行了对比。马来西亚的《星报》同样引用了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强调“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即便如此,它依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这一成就给国际媒体和分析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凭借其不断上升的经济规模,不仅为自身,也为全球的发展注入了积极能量。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新闻发布会上所强调的:“过去五年,我们实现了开创性的进步、突破性的变革以及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中最为稳定、最为可靠、最为积极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力
5月22日,在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位于“数智中东欧”展区的外籍参会代表们与形似人类的人形机器人展开了互动交流。新华社报道。
目前,我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均正处于新旧发展动力交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培育新型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这一举措不仅催生了国内发展的新活力,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发布会上,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主要成果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众多媒体对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强调即便面临美国实施的出口限制,我国仍在加快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领域的生产步伐。他们对华为、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等国内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属于绿色生产力的范畴。我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备受瞩目,而在本次发布会上所展示的新能源发展,在国际舆论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进展,持续受到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金融科技平台AInvest深入剖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展,对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投资潜力持乐观态度,并对比亚迪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平台的研究指出,我国对绿色转型的重视为投资者绘制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使得投资者能够直接从中获得收益。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步伐加快,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出更多创新火花。这些火花持续催生着新产品、新业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进而不断孕育出新的发展动力。依托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了新的活力。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加速进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创新活力的不断涌现、中国式创新生态的加速构建,正在塑造未来、惠及全球。
从中国发展的前景看世界经济的前途
中国经济的增长展现出持续且健康的势头,创新引领和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与此同时,在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率、确保安全以及承担大国责任等多个领域,不断有鲜活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效涌现。这一切的背后,源于中国始终坚持“发展是根本”,更在于坚定不移地将高质量发展定位为新时代的根本要求。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国始终以自身稳健的高质量发展来应对外部环境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无论风雨如何肆虐,我国都保持定力,稳如磐石。我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持续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完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内需持续充当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与稳固基石。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其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一观点不仅得到了国人的普遍认可,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在《今日巴基斯坦报》的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高达86.4%的事实,并指出内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马来西亚《星报》报道,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将更加注重挖掘并发挥其庞大且富有弹性的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发布会上,这一观点“若非拥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我国经济便难以保持稳定且持续增长”同样受到了广泛的认可。香港的《南华早报》观察到,近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非同寻常的显著提升,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呈现出积极的变动趋势。奥纬咨询的合伙人本·辛普芬多弗提出,加大对教育及医疗领域的财政支持,构建更加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复苏性增长。
我国在政府投资领域的成果与未来展望同样备受瞩目。香港《南华早报》特别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编制我国五年规划及审批重要投资计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相关报道中,该报对“十四五”规划中的102项重大工程以及今年新增的批准投资项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尼日利亚的《新电讯报》指出,推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金融科技平台AInvest对中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进展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是对那些将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5G)以及数据中心等元素综合集成的智慧城市投资,它们被认为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
面向未来,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将助力激发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宽广的发展领域。香港《巴士底报》在报道发布会上内容时,对优化商业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颁布民营经济扶持法规、放宽制造业外资进入门槛等措施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对其给予了正面的评价。《日本时报》的分析指出,中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出经济正在回暖的迹象。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瑞士的一家智库在《地理信息系统在线报告》中进一步分析称,中国在疫情之后,通过出口的扩大和政策的调整,成功实现了经济复苏。尽管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在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已经使其在全球的位势得到巩固。展望未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继续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发展无疑是当前全球最关键的议题之一。对发展的关注、对发展的推动、以及对发展的共同推进,正是世界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共同的希望所在。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7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