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岗位融入残疾人?” “我们也想出一份力,如果我们想招残疾人,需要提前申报吗?” “残联等相关单位能否提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信息?”……
近日,市残联、市税务局、市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主导残疾人就业政策吹风会。 17家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和交流。
现场,市残联康复教育就业处处长王耀迪讲解了国有企业实行岗位保留制度、牵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应当不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5%,并逐步建立残疾人按比例预留岗位制度。 用人单位未达到残疾人就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费。 就业保障福利。”
随后烟台招聘残疾人,市残疾人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就业负责人讲解了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以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激励措施。 税务局社保基金征收科负责人讲解伤残保险基金征收情况。 管理及优惠政策内容。
在听取了相关政策解读后,17家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热情讲述了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残疾人就业情况以及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困难,谈了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建议。
“作为服务行业烟台招聘残疾人,我们的就业岗位对于身体条件和形象都有特定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目前无法保证为残疾人提供充分适应的岗位的原因。” “如何根据岗位需求,设置适合残疾人的岗位?难度有多大?” 一些企业运营资源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岗位专业性强,很难匹配到适合残疾人的相应岗位。
此外,运营资源部部分负责人表示,在了解残疾大学生就业和毕业政策后,公司将统筹就业工作,多与优秀残疾大学生沟通,为公司做出贡献。 还有人建议,残疾人职业教育应更有针对性,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这也将减轻公司对残疾人进行工作培训的压力。
“目前,我市约有劳动年龄残疾人6.3万人,其中不少是尚未就业的优秀大学博士、硕士等残疾毕业生。去年,用人单位安排了6700多名残疾人就业。从就业比例来看,仅占6700人,占需要就业人员的15.9%。其中,就业残疾人大部分被民办非企业安置。 市残联党委委员、副主席李丽娟介绍。
从数据看,残疾人就业规模增长缓慢,就业水平不高,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培训供给不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残疾人就业产生潜在影响。残障人士。 她认为,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情况认识不充分,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对残疾人就业需求和残疾人就业政策认识不够,导致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残疾人就业需求不匹配; 伤残保险执行不严格。 征收政策和奖励政策导致对残疾人就业的约束性政策不足。
“对于广大残疾人来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是通过就业来实现的。” 李丽娟表示,希望企业主动承担起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各企业都要设立残疾人就业岗位。 预留机制根据单位安置计划和岗位性质,为残疾人招聘提前预留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残疾人就业需求渠道,为需要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提供合适的残疾人信息。企业还必须及时公布其招聘残疾人的需求信息。” 李丽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