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聋哑人诈骗残疾同胞的恶性案件。 刘安(化名)是一名聋哑人。 2015年,在残联的帮助下,他进入工厂上班。 作为单位的一名辅助工,刘安的工资不高,但工作却比较轻松。 他只需要登记并清点库存即可。 面对这份工作烟台聋哑人招工,刘安并没有太当回事:他经常迟到早退。 有一次他无故缺勤两个多月,工厂一度为他办理了辞职手续。 但由于刘安身份特殊,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工厂最终允许他留下。 习惯了雇主发工资的刘安见工厂与他无关,就我行我素,不想上班就几个星期不露面。 2017年12月,刘安去江苏某地旅游时,遇到了同样是聋哑人的韩某。 两人用手语交谈,相处得很好,还互相加了微信。 韩先生在江苏老家有一个聋哑人朋友圈。 他们平时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分享生活和工作信息。 认识刘安后,韩某热情地把他介绍给业内的朋友,刘安很快就结识了几个聋哑人朋友。 回到上海后,刘安与韩氏保持着联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期间,刘安多次以孩子生病无钱治疗、无钱搬家、打麻将输钱等为由,多次向韩某借钱。 韩某同意了,并总共转给了刘安一万多元。 随后,刘安在微信聊天中告诉韩某,他在上海打工可以挣8000元左右,而且工作时间很短。 韩某听后非常感动,询问能否给他介绍一份工作。 刘安想趁这个机会“借”更多的钱,便答应打听。
几天后,许久不见的刘安出现在工厂里。 他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询问工厂近期是否招人。 他说是他的聋哑妻子来上班。 经理无奈,只能说要录用,必须持有残疾证,去公司正常面试。 只有满足条件,才能被录用。 刘安以为自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迅速离开工厂,“消失”。 刘安回家后,很快就把“公司招聘”的事情告诉了韩某,并告诉他可以多介绍几个聋哑人朋友到公司,月薪8000元,但需要介绍费和通讯费。在加入工厂之前。 韩某高兴极了烟台聋哑人招工,当场转了800多元介绍费和通讯费。 向刘安缴纳费用就能在上海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消息在韩的聋哑朋友圈子里引起了巨大反响。 十几位聋哑人向刘安询问情况,都得到了他的肯定答复。 看到如此热烈的反应,刘安更加大胆了。 他“巧妙地立了个名”,增加了办理劳动合同、颁发伤残军人证等“业务”。 他向多名求职者收取8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职业介绍费,共收取15000余元。 元。 2018年3月,韩某等人按照刘安提到的招聘时间乘火车前往上海。 当他们到达工厂门口时,就被门卫拦住了。 大家写着、比划着,与工厂负责人争论了半天。 最后,他们联系了刘安,得到的答复是“事情还没有解决”。 大家都很不满,离开工厂去找刘安解释。 但刘安继续欺骗他们,称自己会先找个地方住几天,然后再想办法,费用由自己承担。 然而几天过去了,刘安却想不出解决办法,大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案件就这样发生了。 被捕后,刘安对自己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取韩某等十余人钱财的事实供认不讳。 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于近日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