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散杂货班轮运营(扩展包)。 YMG全媒体记者佟佳怡 摄
物流是经济的血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流越繁忙,城市就越繁荣。
烟台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走廊和连接日本、韩国和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处。 是面向日韩、连接“一带一路”和黄河的重要“桥头堡”。 是流域内重要的港口门户城市,也是东北亚和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陆海交通枢纽。
“链长制”实施以来,烟台市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发展优势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物流水平显着提升,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变得更忙
产业链有活力
在位于福山区的吉铁物流园内,300多辆崭新的汽车排成“线”字形,争相上车。 铁轨上,一列长长的火车开始前行,跑得越来越快……
这种“速度与激情”在公园里每天都在上演。
这种“速度与激情”在香港城随处可见。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41.62亿元。 2023年1月至10月,港口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同比增长6.13%; 集装箱吞吐量388万标箱,同比增长12.03%; 全市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45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1个。邮政业寄递业务量完成38184.88万件,同比增长15.45%。
动力从何而来? 答案是,产业链。
近年来,烟台市统筹海陆联动、地空联动、内外联动,着力打造以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为动脉,以港口为中心,以区域物流节点(以物流园区为骨干,以重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总体布局为“通道+枢纽+网络”。 落实“一链长、一链办、一园、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工作机制,精准服务链上企业和项目,集聚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第一链长:市级领导担任现代物流产业链的链长。
第一连锁办公室:成立烟台市现代物流连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
一园:福山区为牵头园区,蓬莱区、莱州市、福山区、龙口市为联动区市。 依托黄渤海新区、蓬莱区、浮山区打造港口物流产业链核心功能区,充分发挥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带动物流业生产莱州市龙口市、莱阳市招远市服务型港口物流功能区,海阳市、栖霞市快递、冷链物流功能区,莱山区芝罘区商贸物流功能区与福山区协同发展,打造“海、陆、空、管”纵横贯通的物流通道,形成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格局。
基金一:依托亿达创业投资基金等基金,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盟:以连锁企业烟台港集团、烟台市物流协会为主导,发起成立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整合现代物流产业链核心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协同。
一平台:依托烟台现代物流研究院等,成立烟台现代物流发展专家委员会,整合全市现代物流科研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管理平台等平台资源,建立烟台现代物流发展专家委员会。完善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服务体系。
链长协同、资金保障、龙头引领、平台支撑,全市物流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00多家。 上市公司有200多家。 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市拥有国家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80家。 (上接第3页) (上接第1页)“产业链”有活力,物流业蓬勃发展。
转向智慧
龙头企业引领潮流
你见过像“抓娃娃”一样运输产品推车的场景吗? 烟台港智慧绿色商用车滚装码头让想象变成了现实。
烟台港建成国内首个港口商用车智能立体车库。 以“AT-AGV+智能立体车库+全流程智能滚装系统”为核心的三个“智能大脑”各司其职,实现各种场景下的安全自主。 规划、高精度路径跟踪、精确车辆取放作业的目的。
“链长制”稳步实施的生动实践,使现代物流产业生态不断强化和优化“链”。 “链”打造发展新动能,推动数字化转型。
目前,烟台港集团、瑞康药业、万华华粤物流、曙光物流等重点企业已建成企业物流信息平台。 我市依托市物流协会、山东港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等开发“烟台市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探索建立物流领域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专业视角、解构核心、智能赋能、重塑行业”的理念为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便捷服务。
转变还不止于此。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我市传统交通仓储业正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我市依托陆辽环渤海公铁水滚联运国家级示范项目和烟台港陆海联动集装箱远海铁联运省级示范项目等,通过烟大黄金水道、渤海湾“海上巴士”、山东中欧班列(烟台)等,延伸直达航线,扩大烟台港辐射范围,集聚多种运输能力和枢纽节点资源,逐步形成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北临东北亚烟台物流招聘,西接黄河流域,南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海陆空多式联运网络。
中欧班列烟台辅助航运基地提供助力。 烟台是山东省首个运营全欧洲、俄罗斯、白俄罗斯、中亚、东南亚航线的城市。 截至12月18日,我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95列、开行列车3875列。 自2019年首发以来,累计发运列车396列、车辆18645辆,保障了万华、通用东岳、玲珑轮胎等重点企业的运输需求。
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明显。 总投资3亿元的振华冷链物流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投入运营后,可为烟台市区及周边地区200多家超市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春雪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总投资3.2亿元,主要建设自动化冷库、预冷、分割、速冻车间。 将于2022年建成投产,生产的鸡肉产品可用于出口和内销。 胜芳园食品冷链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预计2024年项目建成后,屠宰能力为年屠宰能力45万头,日产预制蔬菜产品30吨,并设有仓储设施。产能12800吨,可服务烟台市。 “肉菜蛋奶”稳定的生产供应基地和事业部的冷冻猪肉仓储需求,服务于自身屠宰加工冷库需求以及周边企业冷库、冷藏库的租赁需求。
“链条”是长远的
打通物流渠道
眺望深蓝,港口船只来来往往,作业忙碌; 放眼山水,莱荣高铁在群山中飞驰; 仰望天空,在飞机的起降之间,孕育着无尽的商机……物流业的发展是以整个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后盾的。 在“链长体系”的带动下,我市逐步建立立体综合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现代物流业前景更加长远。
首先我们看一下“海陆空”物流通道:
出海通道方面,烟台港目前运营7条日本航线,每周7个航班; 6条韩国航线烟台物流招聘,每周12个航班; 日韩航线1条,每周1班。 两家船公司分别从事烟台至韩国仁川、平泽的客货班轮运输,每周有6个航班,单程航程约14至15小时,基本实现“晚上出发、早晨到达” ;
就陆路航道而言。 充分发挥兰烟铁路、德龙烟铁路、中铁渤海轮渡、铁路专用线作用,完善陆、海、空集疏运体系和转运体系,构建密集的陆陆联运物流网络;
主要航空通道方面,依托烟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积极推动烟台机场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增加烟台至日本、韩国的货运航线,稳定国际货运航线。飞往欧洲,并计划开通至日本名古屋的全货运航线。 美国货运航线,构建全球货运航线运输网络;
在大型管道通道方面。 积极推进烟台港原油管道双线、烟台港西港区至玉龙岛石化原油管道工程、万华化学烟蓬长输管道、烟台城市天然气环高管道等4条管道建设。压力管道。 其中,总投资29.2亿元。 烟台港原油管道复线工程自2022年投入运营以来,运行情况良好,也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建成投产的第一条2000万吨级石油管道。 从烟台港西港区出发,直达东营输油站。 全长370多公里,年初以来已运输超过1000万吨。
我们来看看物流载体的新突破。 2022年,我市成功打造以山东港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为建设运营主体的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标志着我市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 此外,充分考虑烟台冷链物流在生鲜农产品产业链规模、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跨区域流通渠道和辐射渠道、建设和影响力四个方面的明显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2023年6月12日当天,国家发改委发布《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烟台列入其中。 正式摘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民族品牌”,实现了烟台发展史上的“0”。 “向‘1’的重大突破。
港口码头,“海上巴士”穿梭,集疏运能力不断提升; 万米高空,烟台产品“飞”到世界各地……一条现代物流产业链,“链”动一座城市。 繁荣也“锁住”了更美好的未来。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