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8时15分,伴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T8010次列车从泉州火车站出发,穿越山水,一路驶向江西兴国。 经过五年建设,兴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闽赣苏中区县铁路形成环线。 四个老区县的历史就以没有铁路结束。
老区人民实现“铁路梦”
这是兴泉铁路示意图。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兴泉铁路西起江西兴国,穿过赣南丘陵进入福建山区,翻越武夷山、戴云山至泉州。 是东南沿海城市通往中部地区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全铁路建成通车后,兴国站起点将西接京九线,东接杭深线,同时将连接浦美、 “南龙等铁路,将赣州、闽西、闽东腹地与国家铁路网连接起来,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泉州指挥部副司令员胡建荣说。
12月30日,在福建泉州站,铁路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庆祝兴泉铁路通车。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兴泉铁路正线全长464公里,桥隧比达87.05%。 沿线山高谷深,地质结构复杂。
“兴泉铁路省界隧道穿越武夷山高山,穿越多处断层破碎带、岩爆带,施工组织难度极大。” 兴泉铁路一标4工程项目经理刘国平说。
省界隧道的建设进度始终影响着兴泉铁路的整体进度。 面对重重困难,铁路建设者们在四个独立工作面开挖隧道大田烟台物流,控制爆破,分次隧道浇筑,并进行模具注浆。
12月30日,T8010次列车在兴泉铁路上行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由于涌水,工人们经常在‘大雨’中施工。夏季高温时,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拿着冰块降温。整个隧道施工历时596天,终于把这块硬骨头拧断了。” ” 该项目总工程师韩大东表示,省界隧道提前10天竣工。
一条隧道贯通东西,天堑变通途,古侯隧道、将军寨隧道、钦江大桥……兴泉铁路的顺利通车,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困难工程的突破,也与众多铁路建设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血和汗。 老区人民终于实现了“铁路梦”!
老区融入“一带一路”
12月30日,在福建泉州站,乘坐T8010次列车的旅客有序登车。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我家距离明溪站只有2公里,在家门口就能坐高铁!” 在福建明溪火车站崭新的站房外,居民曾金贵感慨地说。 “每次路过这里,看到车站一点一点建起来,我别提多高兴了。”
兴泉铁路总投资350亿元,设计时速160公里,是一条区域性客货铁路。 服务闽赣老苏区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兴泉铁路将老区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连接福州、莆田等沿海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中国铁建集团兴泉铁路项目负责人周超说。
12月30日,T8010次列车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竹编大师陈洪平(左二)带乘客体验竹编技艺。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今年以来,泉州已开行多趟中欧班列,为东南沿海城市货物出口开辟了快速铁路通道。 兴泉铁路建成运营后,沿线茶叶、陶瓷、香等老区产品将通过铁海联运走向全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大田县是福建美人茶的核心产区。 但由于地处大山深处,物流缓慢,运输成本高。 致使茶叶难以出山,知名度低,价格上不去。 兴泉铁路的开通,给当地特产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向南可通过泉州港出口东南亚,向北可通过中欧班列等路网直达亚欧非腹地。” 大田县副县长廖正楼介绍,大田茶年销量达到1.03万吨。 兴泉铁路的开通运营,收入近8亿元,将使茶叶运输成本降低一半。
12月30日,T8010次列车上,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陶瓷手绘艺术家向乘客展示陶瓷绘画技艺。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德化瓷”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品。 如今,德化陶瓷也将享受到铁路开通带来的发展红利。
“德化是中国陶瓷工艺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原材料的外购和产品的销量都非常大。” 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董事长陈茂林表示,长期以来,德化县的主要交通功能一直是公路承担,这已成为陶瓷出口发展的“瓶颈”。
“德化县有3000多家陶瓷企业,铁路货运将成为德化物流的有力补充,我们的陶瓷才能走得更远。” 陈茂林说道。
“红色名片”大放异彩
12月30日,T8010次列车在福建泉州站出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从“蓝海”奔向“红土”,清流县红军标语旧址、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广场、滴水岩红军野战医院旧址,明溪县……飞驰的列车如丝线,连接着闽赣地区。 一张“红色名片”串联起来。
“兴泉铁路通车后,宁化县有了直达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并延伸到中西部腹地的便捷通道,让更多的群众参观革命老区,了解长征精神。三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宁化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邱北岭说。
清流县林社镇是红军标语遗存的乡镇之一。 临社镇镇长郑小青告诉记者,随着兴泉铁路的开通大田烟台物流,该镇将进一步整合红色人文、绿色生态、古老民俗等资源,带动临社红色小镇的振兴发展。
12月30日,福建泉州站,T8010次列车乘务员安排在车内。新华社记者 周毅 摄
清流火车站,细雨中的站房显得更加美丽典雅,铁轨随着连绵的山峦向远方延伸。
“进入3月份,很多旅行社都主动找上门来联系,接下来我们将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清流县旅游发展中心四级主任田汝清说。
强大的动力、旺盛的活力、无限的潜力……一条振兴发展的铁路将为沿线老区人民开辟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