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西进,续写新传奇★
★人才齐聚,新的期待★
★挺进深蓝,迈向新高度★
★效益叠加,开辟新格局★
如虎吞万里。
“新区的地图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像今年的生肖,一只弯腰向东北亚吼叫的老虎。《周易》说:人为虎,文化也随之光明正大,祝新区虎变,产业兴旺!”
新区一位年轻干部根据新区地图,抽象出一幅猛虎下山的图画。 很形象,也有很好的寓意。
烟台西进,续写新传奇
“一转眼,三十八年过去了。”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是动荡而激情的一年。‘大家都出海吧。’” 所有的年轻人和不那么年轻的人都在用这样的话语来考验和激励彼此……1984年被称为“现代中国企业元年”,海尔、万科、四通、科龙、健力宝都成立于1984年。 ”
烟台这一年也展现了青春,发生了很多大事:
——今年,“地级市”烟台正式挂牌。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设立烟台市。 县级烟台市改为芝罘区。 11月,地级烟台市正式成立,原烟台地区的牟平、平12县划归烟台市管辖。
——今年,烟台被确定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今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0月获批,1985年3月举行奠基仪式。
——这一年,烟台大学成立。 它成立于1984年7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选派骨干人才协助建设。 烟台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拥有综合性大学的地级市之一。
——今年,烟台拥有民用机场。 1984年6月,中国民航烟台站成立。 10月,第一架飞机降落在莱山机场。 2007年,莱山机场更名为莱山国际机场。 2015年,蓬莱国际机场建成通航。 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我翻开手中的一本纪念烟台开发区成立35周年的画册,里面的一些老照片今天看来令人心酸。 今天的黄渤海新区,注定会成为未来烟台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昔日的西沙旺、黄滩土地,如今的烟台开发区已成为烟台市西部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中心、经济龙头、核心区,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的佼佼者。 以全市1/38的土地,创造了近1/4的GDP、近1/3的税收、近2/5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近1/3的实际利用外资和超过2占进出口总额的/5。 。 高端化工与新材料、汽车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个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从发展时代到自由贸易时代,挺进新区时代
1984年,烟台开发区获批成立,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时代。 2019年烟台火车站地图,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挂牌成立,烟台西部将迎来新的政策机遇期。 今天,烟台再次迎来重要的发展里程碑。
从开发区到自贸区,再到黄渤海新区,东起浮来山古县,西至大集家潮水,再到蓬莱北沟镇,将带来怎样的新布局调整和功能升级关于? 破冰之旅,新加坡航空之旅?
人才齐聚,寄予新的期望
今天的黄渤海新区,一片欢乐,微风徐徐。
上午,烟台黄渤海新区领导班子第一次会议和新区威烟高铁烟台西站工程开工仪式先后举行。
人才全部到齐,恭喜黄渤海新区。 见证历史,他的言语是真诚的,他的感情是真挚的。
火车一响,就有一千两黄金。 新区开发,交通先行,威烟高铁烟台西站工程今日开工。
魏延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环渤海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长237公里,途经青岛、烟台、潍坊三市。 全线共设9个车站,其中7个位于烟台。 威燕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加速山东半岛城市群互联互通,打造胶东半岛1小时、2小时的优质交通圈。省内3小时,北京3小时。
威烟高铁烟台西站位于拉萨街与大季家路交叉口南侧。 建成通车后,将有效连接烟台东西部交通,有效带动新区发展。
挺进深蓝,迈向新高度
烟台黄渤海新区自诞生以来就被寄予厚望。 东望苍明,隔黄渤海,面向东北亚,连接韩国、日本、朝鲜; 面向西内陆,融入黄河流域经济带,辐射胶东经济圈,服务齐鲁纵深腹地,连接京津冀,辐射东北三省。
2021年12月28日,山东省发改委印发《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渤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并赋予其三大战略定位:东北亚开放高水平战略枢纽建成海洋强省示范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黄渤海新区是山东省四个新设立的省级新区中唯一一个位于海滨的新区。 与其他三个新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海洋特色。 蓝色是她的特色、她的优势、她的使命、她的未来。
优越的海洋位置
新区地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共同开发的黄金堡垒。 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省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
海洋资源丰富
新区拥有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栾家口港3个万吨级深水港。 拥有深海养殖网箱3个,省级海洋牧场1个。 年出口海洋水产品超过100万吨。 拥有蓬莱阁、八仙渡海等一批5A级滨海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超2000万人次。
海洋产业集群
新区引进培育了巨涛重工、大金重工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安源水产、天源水产等一批现代渔业龙头企业,东诚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核心企业。医药和荣昌生物。 企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海洋总产值1000亿元。
成立六个月来,新区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一系列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开展。
向着蓝天,向着蓝色深海,从黄渤海新区出发
5月15日,新区首场招商活动瞄准了天、海、蓝的地方。 孔天海装备智能制造城云招商会召开,重点吸引“三航”领域一批大好项目。 首批4个项目签约落户,“烟台黄渤海新区孔天海装备智能制造城”正式开工建设。 下一步将重点布局智能装备制造能力中心、大型零部件制造及总装产业园、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航天计量检测基地、三个航空大数据中心及相关研发、测试、仿真等公共服务中心打造“航天航海游烟台”是我市的新名片。
新区依托烟台海陆空立体综合枢纽、强大的制造业基地优势和山海特色的自然资源禀赋,提出了“枢纽门户、智能制造名城、黄金海岸”的目标和愿景。 ”,致力于打造具有较高声誉的东北亚创新智能制造高地、国际魅力海岸、区域一体化新中心、产城融合标杆示范区。
在空间布局上,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一轴、两带、两城、三湾、七组团”的总体布局。
“一轴”是指沿228国道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两条带”是指北纬37°黄金海岸带和南部山地创新带; “两城”是八角湾新城和蓬莱新城,共同构成新的城市中心;
“三湾”是蓬莱湾、黄石湾、八角湾;
“七大功能群”是指北沟临港产业群、新港现代海洋群、黄石湾生态文化创新群、潮水临空经济群、大集家新材料群、古西安智能制造群、浮来山综合服务群。
效益叠加,开辟新格局
新设立的黄渤海新区规划用地面积,东起峨眉山路、浮来山街道,西至北沟镇边界,南至南王街道、刘家沟镇边界及荣乌高速公路,南王街道、新港街道和北沟镇边界包括大季家街道、新港街道、刘家沟镇全区以及浮来山街道、古县街道、南王街道、潮水镇、北沟镇、大辛店镇、大柳行的部分区域镇。 陆地面积499.45平方公里(开发区270.39平方公里;蓬莱区229.0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48.68平方公里。
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95.77平方公里,包括大集家街道、潮水镇、新港街道、南王街道、刘家沟镇部分地区。
新启动的黄渤海新区对开发区和蓬莱区意味着什么? 这对烟台意味着什么?
开发区是烟台的“实力责任”,也是烟台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工业基础雄厚。 辖面积360平方公里,总人口53.8万。
蓬莱区是烟台的“颜值”,也是烟台重要的旅游名片。 是烟台市最年轻的城区。 两年时间,实现了从县级市到市辖区、再到部分新区的三级跳跃。 2020年6月5日,撤销蓬莱市、长岛县,合并设立烟台市蓬莱区。 辖区土地面积119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5万人。
新区横跨黄海、渤海,连接山海河。 被誉为人间天堂,拥有坚实的工业高地基础。 未来城市很精彩——
大机场在这里,国际机场在这里。
大港就在这里,包括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栾家口港三个万吨级深水港。
主要交通都在这里。 威延高铁、大莱龙铁路、荣乌高速公路、蓬起高速公路等横跨东西,连通南北。 “海、陆、空、铁”立体交通枢纽体系在这里。
大旅游来了,蓬莱阁、八仙渡海景区、长岛都在这里。
产业聚集,包括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大企业云集,包括通用汽车、LG、现代汽车、鸿海、SK等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万华化学、瑞创微纳、京鲁造船等高科技企业、美瑞新材、荣昌生物。 成长型企业就在这里。
大战略在这里,国家级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蓬莱经济开发区在这里,中韩(烟台)产业园、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烟台综合保税区、烟台国际投资产业园等国家、省级战略要地均在此。
新区从开发区发达区一路向西烟台火车站地图,沿海岸、沿国道,覆盖开发区和蓬莱部分地区,到达龙口东部工业重镇竹右关,连接黄渤海新区与北方最强县龙口。 接缝已连接。 这样的规划布局将有力促进烟台西部的崛起和一体化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黄海、渤海潮起,鲲鹏从此破浪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