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惨死在农民父亲利斧之下

admin

2002年3月26日下午3点,山东省烟台招远市贾庄子村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凶杀案:留美女医生赵庆祥和拥有双硕士学位的丈夫韦涛被回国探亲。 ,惨死在农民父亲赵玉龄的斧头下。

赵庆祥在山东农村长大。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全家以务农为生,家境一直不太富裕。 幸运的是,可怜的人家没有埋葬赵庆祥。 她天资聪颖,从小学到研究生学习成绩优异。 她几乎所有科目都排名第一。 她还在省市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她是当地有名的人才。

1997年研究生毕业前夕,赵庆祥和韦涛申请去美国留学。 赵庆祥首先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等三所国外著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但她的父亲赵玉玲却认为女孩读硕士是件好事。 家里不仅没有钱让她出国,还希望她尽快出去工作,帮助家里解决经济困难。

1998年是赵庆祥夫妇最困难的一年。 赵庆祥在怀孕初期反应非常严重。 有一段时间,她吃不下东西,一直呕吐。 她的身体很虚弱,很难应付紧张的学习。 她本来想辞去读书期间兼职的工作,但后来她的父亲赵玉玲又写了一封信。 赵玉玲在信中说:她的儿子赵清泉已经二十多岁了,也该娶妻了。 他要给儿子盖一栋新房子,让赵庆祥想办法尽快把钱汇回来。 为了满足父亲的要求,赵庆祥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 怀孕期间,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虽然她心里满是委屈,生活也很困难,但她很孝顺。 赵庆祥和韦涛还是从血汗钱中拿出了1500美元,寄回了山东老家。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烟台 赵玉令,说钱不够,让他们继续筹钱。

2002年3月18日,我终于盼望着回到中国的那一天,终于可以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和孩子了。 但当他们高高兴兴地登上回国的航班时,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灾难。

赵庆祥的父母和兄弟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多年来,她和丈夫一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 虽然赚钱很困难,但他们还是继续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 看到在他的帮助下,一家人终于搬进了新房,赵庆祥终于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板凳还没暖和,还没来得及跟父母诉说分离之痛,父亲赵玉龄又提起了钱的话题。

赵玉玲说道:“你回来的真及时,我正打算在城里买一栋楼,你回来就办吧!” “我们家只有三个人,已经有两套房子了,为什么还要再买一栋楼呢?” 赵庆祥感觉到。 非常出乎意料。 “你弟弟今年28岁了,从小就患有癫痫病,还没有找到对象,前不久,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邻村的女孩,认识后,两人都挺满意的,不过,他们提出一个条件,在城里买一栋楼,如果你哥哥能娶到个老婆,我们就满足了。现在就看你帮帮他了,不然他就一辈子光棍了。”

赵庆祥夫妇在国外留学的五年里,赵玉玲经常要钱,但这一次的狮子大嘴还是让韦涛和赵庆祥难以招架。 赵庆祥犹豫了一下,告诉父亲:“我们刚参加工作,没有积蓄,这次是从加拿大绕道回中国,一路上花了很多钱,我们没有太多积蓄。”现在有钱了,我给你们两位长辈带来了1000美元,然后又给了我弟弟。” 购买治疗疾病的药物需要花费 600 美元。 如果我再买房子,少花钱还好,多花钱就没用了。”

女儿的话让赵玉玲很恼火。 在他看来,他对女儿提出的任何要求,她都不应该拒绝。 他生气地说:“我花了多少钱供你上学?我连一双皮鞋都没有。” 通过了。 既然你已经成功了,是不是应该帮家人解决一些困难呢?”“我们这次带孩子回美国,去daycare也会增加我们的开支。 我们暂时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等一下,我们就可以等一下,一定会把钱还给你的。”面对暴怒的父亲,赵庆祥好心劝说。但赵玉玲还是不肯放弃,赵玉玲的不怀好意让儿子婆婆韦涛无法接受:“你怎么能这么说? 你根本无法想象这几年我们在外面所受的磨难。 之前寄给你的钱都是我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赵玉玲不喜欢听韦涛的话,断定女婿的意见一定是女儿一直以来的原因。一直懂事听话,不肯付钱,所以,他突然对这个城里的女婿产生了强烈的仇恨。

赵庆祥夫妇回家后,关于买房的“谈判”一直在进行。 因为夫妻俩始终没有答应这个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要求,赵玉玲的脾气越来越坏。 他遇到的女儿在他眼里越来越不讨人喜欢了。 26日,韦涛和赵庆祥打电话订了火车票,准备返回天津。 眼看着女儿和女婿就要脱离他的掌控,赵玉玲决定做最后的努力。 吃完午饭,他让妻子徐桂馨跟女儿谈钱的事。 走之前最好能把房子的钱留下,自己再回书房睡一会儿。 徐桂心看到女儿进了厕所,也跟着去了,还不停地唠叨女儿,催她付钱。

面对母亲的质问,赵庆祥流着泪说:“我们在美国真的很难,请你别再逼我了。” 与女儿分手后,徐桂心回到房间,向赵玉玲汇报了结果:女儿还是不愿意付钱。 赵玉玲彻底失望了:“这个女儿是白养的!我唯一的儿子娶不到老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活不好,你也活不好。” 他的脑海中,杀掉自己女儿女婿的念头顿时膨胀起来。 下午3点左右,赵玉玲到院子里拿了一把斧子,然后直奔女儿和女婿午休的房间。 韦涛和赵庆祥毫无保护地并排躺在炕上,睡得很香。 赵玉玲毫不犹豫地挥起斧子,劈在外面睡觉的韦涛额头上,鲜血溅得到处都是。 赵庆祥还在熟睡。 赵玉玲跳上炕,打女儿的头……

父亲犯罪后,一家人仍与可怜的孤儿,即女儿的儿子争夺遗产。

天涯儿有话要说

云尽头的风:早在他们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给庆祥的父母寄钱。

很快,她的父母在当地的老房子旁边建了一个新院子。 此后,不仅是她的父母,就连她的亲戚也开始向他们要钱。 这次回国,赵玉玲再次提出要在县城买一栋洋楼。 魏斌夫妇说,家里只有他们三个人,已经有一套两院子的房子了。 买一套洋房有点奢侈。 而且,他们这次带孩子回美国,去托儿所也会增加费用。 目前,他们没有任何开支。 有能力买这么大的房子。 他们的拒绝激怒了赵玉龄,他在夫妻俩午睡时残忍地将他们杀死。

烟台 赵玉令_山东赵玉令儿子娶老婆_烟台赵玉友

据了解,庆祥的身体实在是太惨了,连整容手术都做不到。 我想问,这样的父亲还有正义感吗? 还有人性吗? 还值得任何人为他同情和哀叹吗? 他以为女儿在美国很有钱,却不知道他们每一步的奋斗是多么的艰难。

他们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去看他们了。 他们过着很多中国人无法想象的节俭生活。 即使他们工作了,年薪三万、六万也不算什么。 除去三分之一的税费、每月1000多美元的房租、汽油费、车险等,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些零花钱。 稍微了解美国生活的人都知道,在美国做一名国际学生并不容易。 生活的压力和艰辛是很多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

就为了这么一笔钱,他们在无力支付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 这和被抢劫有什么区别?

在赵玉龄的供述中,当法官问他为什么杀人时,他说孩子养大后,达不到我的要求,留着也没用。 难道说,他给了女儿生命,他就有权夺走她的生命吗? 多么无知和残忍! 在他眼里,女儿只是一棵摇钱树,赚不到钱就会被砍掉。 人性已经变得多么堕落啊! 对金钱的渴望和重男轻女的观念,拆散了一个原本完整、令邻里羡慕的家庭,也拆散了另一个无辜的家庭。

当我听到电话里魏阿姨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的心更痛了。 可惜了,白发人送给黑发人。

庭审中,赵玉玲的哥哥和儿子也向法庭提出,将死者夫妇的部分财产分配给她的母亲。 他们此刻,其实是想从一个名声不佳的孤儿那里得到一点生活费。 请告诉我,不仅凶手本人,还有他身边的人,还有人性吗? 我曾听庆香说,因为她是女孩,所以是奶奶带大的。 我想她的父母只是把培养她当成一种投资。 很多人一直在讲孝仁义德,但是面对如此残酷的父母,还谈什么仁义道德呢?

作为这对夫妇生前的好朋友,我对他们的经历感到遗憾。 我为失去他们所有人而深感悲痛。 请那些不了解他们的人停止对他们进行无理评论。 你们的不公平、不真实的言论只会给死者及其亲友带来更大的伤害。 他们要承受的,已经太多了。 请给他们一些安宁。 也请为那个可怜的孤儿留下一片友善的天空。

在此我想问一下报道此事的原记者:您的报道所依据的事实是什么? 如果正如你的文章所述,凶手拒绝谈论此事,那么所有其他信息从何而来? 就连我这样熟悉的朋友也不知道他们的年薪是多少。 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数字? 受害者已经死了,你却只根据故事的一方面做出如此歪曲事实的报道。 你们记者应有的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还有吗?

对于那些不太了解国外生活的人来说,不要以为这里真的到处都是黄金。 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比我们奢侈得多。 也不要单独小题大做。 难道我们走出国门就会忘本、“西化”、丧失良心吗? 我认为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我们出来了,我们才更加爱国,更加热爱父母,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我的一个朋友回中国探亲。 在旅行途中,他目睹了一场车祸。 一名农民被车撞死。 当时导游说,这个人运气不错,被一辆丰田车撞了。 为什么民众会说出这样的话? !

庆祥夫妇去世后,我们的同学也给山东烟台的新闻媒体打电话,得到的回复是:

你们国外的人闹得太大了,这里每天都有人死去,这没什么。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国人失去善良而悲伤吗? 再说一遍,人走了,就让他们安息吧,不要再打扰他们了。 只希望他们能够在天堂幸福的在一起,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努力,他们的灵魂永远不会与血肉分离。 我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永远在我的祈祷中!

zzLeilei:我认识魏斌和赵庆祥

魏兆恒死了,不想再挖旧痛,但报道不实,人们指责他“不孝”。 作为两人的朋友,我不忍心坐以待毙。 现在我把我所知道的情况写下来,请大家至少听听这里的声音。 我和赵庆祥相识于1997年7月,当时我们都刚来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拉伯克,并在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注册。 赵先生的性格比较内向、软弱。 当他初到美国时,他可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 1997年12月,他回国一次,并随魏某返回美国。 当时签证情况不错,魏轻而易举就拿到了F2。 我的感觉是,魏是赵的精神支柱。 魏先生的态度有些大男子主义,但也绝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烟台赵玉友_烟台 赵玉令_山东赵玉令儿子娶老婆

我不太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但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来看,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 他们把每一分钱都花一半,并且尽可能节省住房、食物和住宿。 1998年,魏申请入学并转入F1学习化学。 银行存款证明是我们向几个朋友借了零碎的钱才拿到的。 他们于1998年10月生下了儿子。当时,魏已经转向计算机科学,并且仅得到赵的全额奖学金(每月约1,100美元)的支持。 两人都需要读书,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赚钱(当时魏告诉我,他们“弹尽粮绝,被困得精疲力尽”),所以1998年12月,他们让我带孩子回中国。 之所以不能亲自送行,是因为魏伟从F2转F1,担心他再也回不来了; 赵老师生完孩子后,因为身体不好,额外休了产假,耽误了实验进度,指导老师已经很不高兴了。 两人无奈做出这个决定,流下了无数的泪水。 我想,因为这个孩子成为了夫妻俩未来生活的焦点,所以对他们后来发生的一切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99年7月我获得硕士学位,离开拉伯克前往休斯敦继续学习。 我和他们接触并不频繁。 我所知道的关于他们的事实是:

1、两人经济状况不佳。 我单身,没有国内外债务,从来没有给家人寄过钱,在拉伯克的两年里只存了7000多块钱。 赵的全额奖学金和我的差不多,魏后来也找到了计算机系助教的工作。 但如果要还清债务,寄钱给天津、山东的公公婆婆,他们的四年学生恐怕就一无所有了。 您的银行帐户中应该始终存有一些救生钱。

我肯定知道,他们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去过美国了,除了一次去达拉斯做生意,顺便去休斯顿看我和另一个朋友,去新泽西工作(我经常笑)指责他们白白来到美国)。 (一趟)更不用说回中国了。 如果他再多一点钱,他早就把孩子接回来了。 两人已经在新泽西工作了几个月,听说还是只买了一辆二手车,因为赵告诉我,魏的工作地点在宾夕法尼亚州,每天开车来回要四个小时。 两人经济还算稳定,这次回去接儿子。 听说他们在附近的幼儿园排队等候了不知道多久,而且他们刚刚租了一套联排别墅。 我不知道他们有多少积蓄,但如果有的话,我相信是为了一家三口和他们的儿子。

2. 赵女士来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后来获得了硕士学位。 据她告诉我,获得博士学位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博士后,而且工资比硕士还低,更何况德州理工的化学系质量不高。 这个细节不需要公开,但我看到的所有报道都称她为“医生”,我觉得这是为了制造新闻效应而夸大其词。

3、根据我和他们的接触印象,他们绝对不是瞧不起农民的高级知识分子。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蔑视的话,那也绝不比网络上那些正义正直的共工们更高。 至于“美国化”、“美国道德”、“两年异乡”,了解他们的人都会觉得好笑(给无名儿子买机票时,要先给他起个英文名字,赵说他感觉自己像个叛徒)。 两者都是简单而传统的。 更何况,在中国这20年里,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那么容易改变,更何况他们在美国过着寒酸封闭的生活。 文化人士想讨论中美文化伦理,请不要用他们的例子。 我为他们感到受到侮辱。

4. 我认识他和他的妻子已经五年了,赵确实从未提起过她在山东的家人。 即使提,也是简单提一下,所以对山东的情况一无所知。 这是真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惨案发生后,我猜测他们和山东的关系可能一直不太好,积怨已久突然被点燃。 我很好奇她和她妈妈的关系。 女儿还有什么不能对妈妈说的吗? 她的父母从未见过他们的孙子,我也觉得这有问题。 后来听朋友说,赵先生曾说他的父亲是个孝子。 我猜想,赵父很可能性格极其正直,容易走极端,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更何况还有自尊/虚荣的因素。

我看过的报道都对赵父存在情感偏见,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都是赵神父描述的。 尤其是吵架,那是多么的可信啊。 女婿魏斌看起来不像是会说这种话的人。

2、目前两人的经济状况如何? 这一点很重要,但是没有任何说法。 如果记者保持公正报道态度,可以询问魏某在天津的父母情况。 因为孩子们都在天津,相信他们和天津有很多渊源。 魏的父母应该很清楚他们在美国的处境。

3、赵伟,特别是赵伟,与其山东原生家庭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外公外婆也可以采访,但我什么也没看到。

4、赵爸爸知道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未来的计划吗? 如果没有,为什么? 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及,只是“缺乏理解和沟通”。

我认为这整件事与道德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双方的道德观并没有截然不同。 其中大部分是经济问题。 这是我所知道的烟台 赵玉令,其他细节我不敢推测。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们为儿子做出了牺牲。 从道义上来说,顶多可以说夫妻俩比上下辈更替下一代着想。 只是没想到父母和儿子的感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 后来,朋友告诉我,赵某上车前对儿子说:“妈妈这次回来就不会再离开你了。” 魏家人应该是在场目睹了这一幕。 我想哭!

这是我知道的事实。 而死者却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