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经常用蜡烛来形容老师,因为蜡烛既不像烟花那么明亮,也不像太阳那么炙热,但他们愿意燃烧自己来温暖别人。 2019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 烟台大众网《静静的烛光》栏目推出专题报道——《我愿成为你生命中的一束光》。 我们将深入教育一线,聆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故事,通过朴实的笔触和感性的镜头,忠实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活,了解他们的教育感受。
她一字不差地记录着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她用每句话诉说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她用一举一动展现着责任与担当。 她就是烟台市第十四中学的老师乔雅琴。 22年的辛勤耕耘,她滋养了桃李。 她始终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努力工作,投身于一线教学岗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乔雅琴正在专心备课
学习从一笔划到另一笔划开始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我的母亲和叔叔都是老师,所以成为一名教师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1997年,师范毕业的乔亚琴顺利成为一名教师。 2002年,乔亚琴进入烟台市第十四中学任教。 今年是乔亚琴从事教师职业的第22个年头。 尽管她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绩,但她在学习上却从未让自己懈怠过。
“教书的时间越长,我对教学就越怀有深深的敬意,也越发认识到教学绝对不是一个需要低端勤奋的重复性工作。” 在乔雅琴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叠叠的备课书,乔雅琴告诉记者,学校对于手写教案没有硬性规定,但她每上一堂课,她都会准备至少三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 ,并写出五页或更多的课程计划。 记者打开教案看到,里面有漂亮的字迹、图文并茂、详细的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甚至哪个学生问哪个问题都一目了然。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我不允许浪费一分钟的上课时间,这样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非常有帮助。” 乔雅琴说道。
作为一名老教师,乔亚琴多年来一直像新教师一样认真、细致地备课,每一笔每一笔字都展现出她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知识层面的东西确实早已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但现在的学科思维、学科素养、学科道德教育等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去实践、去反思、去提高,我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必须像新老师一样认真备课,才能安心。” 乔雅琴说道。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每次参加芝罘区化学教研和芝罘区名师培训郊游,都是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乔雅琴告诉记者,她非常重视芝罘区化学教研工作。 为了不浪费每一个有价值的内容。 有时候手写速度跟不上,就先拍张照片,等到休息的时候再补内容。 “出去训练的时候,为了赶时间,不错过名师讲课,我就买了一块面包吃了一顿。” 在乔亚勤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乔亚琴荣获山东省精品课程一等奖证书
乔亚琴指导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硬技能
2008年烟台十四中,乔亚琴出现喉咙问题。 去北京检查后,医生嘱咐她以后不要大声说话烟台十四中,否则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当时我就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离开老师的岗位,不会离开讲台。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办法的。” 回到学校后,为了保护我的喉咙,也为了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听清楚讲课内容,乔亚琴开始拿着麦克风讲课。 在她看来,讲台就像战场,她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
新学期刚刚开始,当乔雅琴走进教室上第一节课时,原本喧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 面对同学们突如其来的变化,乔雅琴对同学们说:“现在是课间休息时间,是你们的时间了。” ”很快,下课铃响了,但教室里的说话声并没有减弱。 这时,乔雅琴站在讲台上,对学生们说道:“你们可以交流。下课了,上课铃却响了。 “这意味着你现在必须保持安静,我要开始上课了。这是一条规则,学生需要遵守这条规则。” 乔亚琴告诉记者,从第二节课开始,只要上课铃一响,不管教室里有多少人,热闹的瞬间就安静了。 这样不仅会抑制学生的自然本能,还能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堂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充分学习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形成智慧,学会做人,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 ” 2012年,烟台市十四中开始推行“三体系、四步骤、五部分”的课堂教学模式。乔雅琴告诉记者,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她从一开始的无知,到了从在实践中被动摸索到后来融入学科特点,效率不仅仅是模式,这个过程是她反思课堂、改革课堂的起点。后来,通过“互联网+”翻转课堂,乔雅琴深深感受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起带头作用、大胆表达意见的重要性,这为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至2013年,乔雅琴荣获优质课程一等奖2013年12月,获得山东省精品课程一等奖。
乔亚勤组织辖区观课讨论
如果你不做,你已经做了,你就必须尽力而为。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乔亚琴的课在化学方面一直名列前茅。 但作为化学教研组组长,她负责学校化学教学的整体工作。 她更大的责任是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 “无论教哪个年级,我都会从学科思维和初中化学整体学习的角度出发,完善和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思维和知识网络,总结、打印、分发到每个学生在我手中,这对化学整体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每个学期,乔雅琴都要手写近百份提纲,从未懈怠。 在乔亚勤的带领下,2016年,烟台十四中化学教研组荣获芝罘区“活力新课堂”先进教研组称号。 2016年、2018年,烟台十四中连续两年被评为芝罘区化学学科基地。 乔亚勤还在芝罘区化学教研活动中作了9次先进经验交流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了学科基地对芝罘区化学教学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此外,乔亚勤还担任烟台市第十四中学、烟台市第六中学、烟台市第七中学组成的区化学教研组组长。 2011年以来,乔亚琴积极带领组内教师参加芝罘区各项教研活动。 在近期芝罘区主题教研活动中,乔亚勤作为代表分享了教研成果和经验。 “为了做好本次主题教研工作,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齐心协力,竭尽全力,反复讨论,准备了整整一个学期。今天的成绩也说明,努力不是一切都是徒劳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乔雅琴说道。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做任何事情,我就必须尽力而为。” 乔亚勤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感不仅仅是做了一件事并为此感到满足。 ,而是要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家长送学生上学,就是把家庭的希望、学生的未来都放在了老师的手中。 这种责任驱使我以百分百的自己面对每一位学生,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期望。 “我也没有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乔亚勤说。记者刘彦明
记者手记:尽管拥有22年的教学经验,乔雅琴始终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追求卓越,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每一位学生,将全部精力奉献给教育教学。 在事业上,她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地向着更高的山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