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沉伟、见习记者李莹
晚上10点后,淄博恢复平静。
12月下旬,一场降雪过后,山东省淄博市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 路上车辆稀少,车轮在结冰的路面上发出的嘎吱声在夜色中放大。
淄博的街道不再像半年前那样车水马龙。 2023年上半年,淄博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这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城市凭借其特色烧烤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积累的声誉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现在已经是年末了,车流和炎热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褪去,淄博的夏天已经远去。
但在淄博人眼中,半年前的“夏日狂欢”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当地人眼中,淄博和烧烤并不“凉”,刚刚进入一年中的淡季,正在等待冬天过去,明年春天的到来。
12月八大市场(积木新闻记者 李莹 摄)
疯狂淄博的夏天
对于淄博火爆的时间和原因,当地不同的出租车司机可以听到不同的版本:有人认为早在3月份,受泰山旅游热潮的影响,外国游客登泰山后转移到淄博太; 还有人认为,它的火爆源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受到淄博政府的招待,于是在春暖花开时来到淄博“报恩”; 有人甚至追溯到三年前,歌手薛之谦在淄博烧烤举办演唱会时向全国歌迷盛赞淄博,“从此以后,淄博烧烤应该流行起来”。 当地一名出租车司机证实。
今年上半年,淄博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这座400万人口城市的走红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广和帮助:3月初,“山东大学生组团去淄博吃烧烤”登上同城抖音热搜,引发自媒体、美食博主纷纷前往淄博打卡。 4月烟台金岭大众,专门做防伪的美食博主B女士来到淄博八大局早市鉴定摊位是否“缺重”。 所有被评估的十家商店都“足够健全”。 他在视频中评价道:“山东淄博是一座让我不得不佩服的城市!山东烧烤看淄博!淄博的消费太惊人了!靠谱!” 这段视频再次让淄博烧烤火了。 随后,淄博市政府积极推出的“烧烤热线”成为热搜话题,并被央视新闻报道。 独特的烧烤、社交媒体圈的爆红、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迅速打开了淄博的名气,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火爆。
时至今日,六个月前属于淄博的狂欢节仍被当地人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起。 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些生动的细节被放大了。 出租车司机王刚至今仍回忆起五一假期的盛况,“满街都是外地的车,北京、河北、天津、陕西、山西,到处都是。” 当时的淄博街街上,每个露天烧烤摊都挤满了人,当地大大小小的旅馆都挤满了人,火车站出口的隧道里也挤满了人。 “五一,连淄博人都无法从外地回家。 不可能。” 没有选票。”王刚说。
这个夏天属于淄博。 据媒体报道,2023年4月15日,北京南站至淄博火车票将于5月1日开售,“北京南-淄博”火车票一分钟内开售。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 马蜂窝旅游发布的2023年五一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淄博人气环比增速位居全国城市第一,达到605%。 这座位于山东中部的资源枯竭城市从未受到过如此的关注和关注。
4月的淄博大院(极目新闻记者 姚云 摄)
在王刚的印象中,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国庆黄金周。 “国庆前一天,我开车到博山区,却被困在高速公路上,路上全是外地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才下了高速公路。”
烧烤店的生意也如火如荼。 淄博大源烧烤城的一位烧烤师傅说,五一假期期间,他的烧烤店每天能接待200桌顾客,从中午一直忙到深夜12点。 天空。”
每天,王刚开着出租车穿梭于淄博的大街小巷。 像他这样的出租车司机是城市变化最敏锐的观察者。 他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淄博的烧烤店开始增多。 他只记得最火的时候,“满街都是烧烤店,外面都坐着人”。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烧烤店的数量开始减少,人们都坐在街边。 吃烧烤的人数也减少了。 随后,路边摆放的桌椅被拆除,淄博街头恢复平静。
八大局的冬天
对于淄博“降温”的时间和原因,不同的出租车司机几乎有相同的答案——10月以后。 国庆黄金周过后,天气转冷,淄博游客减少,特别是外省游客减少。
12月中旬的淄博,气温已降至零下10摄氏度。 曾经热闹非凡的八大朱市场,人手稀少。 当地人骑着电动滑板车穿过市场。 人们在寒风中行色匆匆,不愿意在摊位上停留太久。
12月中旬八大市场(积木新闻记者 李莹 摄)
这个昔日的方便菜市场,至今仍能看到被交通冲走的痕迹:不到十米的地方就有三个卖紫年糕的摊位,每个摊位的招牌上都有“网红”字样的前缀。 “网红”是这条街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网红炒锅饼”、“网红奶吧”、“网红鸭脖”。 连早餐店的馒头都是“网红”。 八局北口一家早餐店的老板说,自从八局走红后,他就把早餐吃的普通馒头换成了“肥肠包”、“排骨包”。 “等特价包子,”特价包子适合市场。 普通包子游客可以在家里吃,不会买。”老板说。
八大市场(积木新闻记者 李莹 摄)
在荧光招牌的映照下,土灰色老住宅楼包围的菜市场灯火通明。 由于顾客稀少,一些摊位已经提前关门了。 还有正在转租的商铺,被推倒的白色铁门已经斑驳,“在淄博好想你”的网红招牌上贴着商铺正在转租的告示。
八局市场店铺转让(积木新闻记者 李莹 摄)
一些仍在营业的商店正在努力维持生计。 热潮过后,周丹将从八大居市场北门附近的摊位搬到市场更中心的位置。 曾经,她的店位于市场的黄金地段。 游客一般都是从右侧的北门进入市场,她的摊位就在入口附近。 这是她经过仔细观察和计算后选择的地点。 周丹此前一直在菏泽工作,今年3月来到淄博旅游。 他在热闹的八大居市场看到了商机,就和丈夫商量来淄博碰碰运气。 她来到八大局,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卖衢州鸭头。 不足五平方米的摊位被切成两半。 她卖鸭脖,她的“邻居”卖紫年糕。 她每个月要缴纳35000元的房租。 四五月生意红火的时候,周丹一个月能卖三四十万元。 当时她太忙,雇了两个大学生来做兼职。
这种受欢迎的情况持续了大约三个月。 国庆节过后,周丹发现八局里已经没有人了。 “以前一天能煮20多锅鸭头,现在一天一锅都卖不出去。” 淄博旅游降温 后来,她再也承担不起3.5万元的房租,就搬到了后面的一个摊位,租金只有7000元。
烧烤城临淄大院也正在经历寒冬。 院子里的地面结冰了,夏天放在外面的桌椅也早已被搬走了。 晚上6点,各家烧烤店里都亮起了白炽灯。 透过透明的保温棚往里看,店里空无一人,桌椅叠在一起。 随意走进一家烧烤店,看到100多平米的店面里稀疏地摆放着10张小桌子。 下午四点,烧烤店开门营业,但直到七点才接待一个顾客。
临淄四合院烧烤城(积木新闻记者 李莹 摄)
“降温不一定是坏事”
随着气温的下降,淄博的烧烤活动逐渐减少,但这对当地的烧烤店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
王平烧烤店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金陵镇,距淄博市中心近20公里。 金陵镇烧烤以牛羊肉为主,在淄博颇有名气。
1998年,王平的父亲在金陵镇开了一家烧烤店。 2011年,王平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生意并继续经营。 今年淄博最繁华的时候,一些旅客闻讯赶到金陵镇光顾王平的生意。 当时,他每天能接待近200桌顾客,从中午12点忙到晚上8点。 “晚上七八点以后肉就卖完了。”王平说。
国庆假期过后,王平的烧烤生意进入淡季,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 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意,王平觉得,今年虽然整体比较忙,但赚的钱仍然不比往年多。 “对于当地的烧烤店来说,夏季已经是旺季,但以前本地顾客多,现在外地顾客多;另一方面,淄博烧烤流行后,新开店太多了。开业了,客流分散了,行业开始内卷化,他们都在竞相看谁提供更优惠、性价比更高的套餐。” 王平解释道。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淄博新开烧烤店385家,使全市烧烤店数量达到1288家。 在烧烤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淄博政府也加强了对烧烤行业的支持和监管。 同月,淄博成立烧烤协会,发放烧烤券,打造品牌。
在监管方面,淄博市政府也保护了来之不易的人气。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消息,4月,淄博市政府启动食品抽检“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模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检。检查烧烤食品经营单位对肉类质量、餐具等进行严格检查,并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4月16日,淄博发布《关于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的提醒和警示》,提醒和警示全市经营者、行业协会、商会及相关单位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当时,每天都有人来店里检查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 王平说道。 那是王平最累、压力最大的时候。 由于生意繁忙,店里人手不够,偶尔也会出现无法照顾的情况。 “有时服务员听不懂游客在说什么,动作可能会慢一点,游客会认为我们的服务不好,但到店结账时还是没问题的。” 出了店就拨打12345投诉。”王平说。
那段时间,整个淄博都处于戒备状态,“仿佛随时准备上战场”,王平形容。 每次接到投诉后,监管部门都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那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每个人都觉得淄博(旅游业)可能出现问题,但问题不可能出在我身上。”王平说。 8月下旬,王平耐不住艰苦和压力,把烧烤店关了半个月。
五一假期期间,出租车司机王刚也被投诉。 有一次,他接到平台的订单后,将车停在路边,准备去目的地取货。 然而,一名打不到出租车的游客误上了他的车。 出于好意,他将游客送到可以免费打车的地方,但游客下车后,向公司投诉拒绝打车。 “我没敢再说什么,我跟公司领导解释说烟台金岭大众,我们当时收到了平台的订单,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拒绝。”
当时,淄博人民热情好客的形象在网络上被称赞:当地人自发向游客赠送水、草莓、衣服。 就连王刚自己,在路上遇到外来车也会先让开。 这种热情淳朴的民风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淄博。 “我们淄博人真是善良、热情,当时就怕抹黑淄博、破坏淄博的招牌。”王刚说。
等待下一个春天
现在说淄博“酷”还为时尚早,至少在淄博当地人眼中是这样。 “烧烤是时令美食。夏天,我和朋友坐在外面喝啤酒,吃烧烤。冬天,天气变冷,烧烤就淡季了。” 王平说道。
现在,王平的烧烤店生意少了,他就把外面的桌椅搬到了室内。 淡季的生意他不愁。 “冬季对于烧烤店来说是一个成本保护期,明年开春后生意会慢慢回暖。” 他的大部分顾客都是当地的老顾客。 即使客流量减少,他的商店仍然存在。 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信誉。
王刚对淄博旅游仍然充满信心。 在他看来,淄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形成,但现在只是旅游淡季。 “明年还会继续,不会变冷,现在不是旅游、烧烤的季节。” 时至今日,提起王刚,他仍对半年前这座城市的盛况赞不绝口,“人与人之间是互惠互利的,你对别人好,以后淄博人到外地去,就会也对你好。”
更多的当地人对交通的减少更加漠不关心。 无论是繁荣还是降温,生活仍在继续。 “网红经济来得快去得也快,火了半年我们就很满意了,至少人气已经建立起来了。” 一名出租车司机说道。 对于他们来说,2023年夏天的记忆已经无比珍贵。 “外地人来淄博感受人间烟火,是因为每个人都向往和平幸福、人人都受到尊重的生活。” 八大局书画园一名文创产品销售员产品负责人说。 他是一位书画爱好者。 夏天,他在书画园摆摊,出售自己的书画作品。 但现在,他的摊位前已经没有游客了。 他一一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和各国游客的照片。 “都是非常珍贵的回忆,以后我会把它们写在书里。”
12月的八大居书画园(极木新闻记者 李莹 摄)
和八大居市场的许多商贩一样,周丹也在等待明年春天的到来。 游客少了,她的衢州鸭头已经卖不出去了。 一周前,她买了一台新的烤香肠机,开始卖香肠。 她穿着一件厚厚的蓝色棉袄,戴着一顶白色的棉帽,十根手指被寒风吹得通红。 “我不相信淄博会立刻火起来,要三年才能火起来。” 周丹说:“现在是一场赌博,我赌明年春天,这里仍然会很受欢迎。”
(应当事人要求,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