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六旬阿姨开奔驰买菜40年前自行车是奢侈品

admin

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 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色汽车,到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 从排长队乘公交车,到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叫网约车服务; 从私家车进入家庭,到共享单车成为时尚……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人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悠闲的车轮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变化。

故事:60岁阿姨开奔驰买菜

40年前,自行车是奢侈品

62岁的花花阿姨(化名)是地道的“老烟台”。 从她身上,可以折射出烟台人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

花花出生于1956年,在她出生的那个年代,路上没有汽车,家里有自行车的人也很少。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家有一辆前苏联制造的28梁自行车。 她依稀记得父母为了买这辆自行车花了很多功夫,还特别爱护它。 “他们每天都把它擦得非常干净,不让孩子们碰它。”

然而家里的孩子对于这款车的好奇心却不是家长能够控制的。 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我真的梦想着骑自行车。 有一次,她趁父母不下班,偷偷拿出车钥匙,在楼下的院子里骑了几圈。 因为个子矮,她只能把一条腿放在横梁下,侧着踏板,很难保持平衡。 骑到最后,他的头撞到了院墙,车子摔倒在地,人也摔倒了。 巧的是,此时妈妈正好下班烟台自行车卡,目睹了这一幕。 “当时,我妈妈抓住我的头发就打我,根本没有检查我女儿是否受伤。” 当时,毓璜顶小学的葛成文老师来我家,看到淘气的花花被打。 葛老师心疼这名学生,赶紧上前制止花花妈妈,严厉批评她打孩子。

花花丽说,这件事显示了自行车在当时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1975年就业后,自行车开始慢慢普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 花花丽记得,当时她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在市区修路。 那时,人们基本上必须步行上班。 市区有两路公交车,即从南大街发车的1路公交车和从青年路发往塔山的2路公交车。 乘坐公交车的人很多,经常会出现难上车的情况。

工作第一年,她的月工资是21元。 到了第四年,涨到了33.5元。 攒了两年多的钱,她买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

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开始普及,烟台有了自行车厂。 她记得邻居1988年花243元买了一辆烟台生产的26寸女式自行车。 这辆车非常坚固。 邻居的孩子用它来学骑自行车。 他们每天在院子里摔倒,却从来没有摔坏过车。 令人惊讶的是,前几天我遇到一位邻居并提到了这辆车。 它仍然在那里。 它已经被更换了无数次,30多年后仍然可以骑行。

烟台到青岛 四元十毛钱

那时烟台人很少出去旅游。 他们要么出差,要么去大城市看病。 对外的主要交通方式是火车,但很多大城市没有直达火车。

花花丽记得,1981年我去上海出差时,烟台没有直达火车。 我得先坐火车到青岛,然后再倒车到上海。 烟台至青岛的专线列车已运行多年,票价4.1元。 车开得很慢,她记得要四、六个小时。 现在自己开车去青岛,两个多小时,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行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 华丽再次去上海的时候,她就上了飞机。 当时的机票要300多元,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了。 随后,花花游览了广州、南京、无锡、厦门等地,飞行成为她的首选。 出行目的不再是出差、就医,旅游在出行原因中占比最大。

2016年11月16日,首趟开往青岛的高铁从烟台站开行,华丽还和朋友一起体验了。 老姐妹们参观了头等车厢、宽敞的残疾人卫生间、餐车。 他们尝试将座椅旋转360度,并不断用iPhone拍照。 驶出约15分钟后,车厢后部的显示屏上滚动出一行数字:“车厢内部温度23摄氏度,外部温度8摄氏度,时速188公里/公里。”小时。” 有人说这个速度不快,旁边的乘客立即纠正:“不用加速就可以达到300公里每小时。” “从烟台到青岛只需两个小时,时间缩短了一半,科技确实改变了生活。” 花丽阿姨对记者感叹道。

买车是为了买菜方便

62岁的花花今年买了车,成为了一名新手司机。 买车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买菜。 花花丽说,从把自行车当作奢侈品,到开上私家车,生活的变化有时让人措手不及。

是我丈夫建议买车的。 花花平时负责家里买菜做饭。 她有一辆自行车,每天从市内通十路红七里到最近的菜市场——三环农贸市场。 虽然路很近,只有一站,但还是有点陡。 美女老公说现在市区自行车道很少了。 有自行车道的地方,经常停放机动车,在路上骑行有风险。 既然华立有驾照,那还不如买车呢。

漂亮的儿子住在加拿大,老两口没有任何经济压力。 在选择车型时,她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奔驰智能轿车。 拿到车牌后,她一共花了17万元。 这辆车只能坐两个人,包括司机。 缺点是人太少,但优点是停车很方便,有空位就可以停车。

平时,花梨主要用来买菜,更方便的是,他可以带妈妈出去散步。 老母亲今年89岁了。 现在,坐着62岁女儿开的车,她可以去莱山植物园、海昌渔人码头,甚至郁金香花开的时候。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坐上女儿开的车是他从来不敢想的事情。

亮点:市民出行方式多样便捷

每两个家庭就拥有一辆私家车

40年前,道路上只有寥寥几辆机动车。 十年前,私家车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交警部门近日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其中私家车130万辆。 平均每两户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

2011年烟台汽车保有量为173万辆,2012年为178万辆,一年内增加5万多辆。 2013年,汽车保有量为183万辆。 截至2015年,全市汽车保有量为187万辆。 昨天,烟台交警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203万辆。

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驾驶员数量也大幅增加。 到目前为止,烟台的司机数量已超过200万,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一方面是私家车的普及,另一方面共享汽车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2017年夏天,共享汽车品牌“巴格出行”入驻烟台。 烟台市民只要持有驾照,就可以租用“巴格出行”推出的纯电动“共享汽车”。

据记者了解,烟台是“巴格出行”在山东省首个推广共享汽车的城市。 截至今年,该品牌共享汽车在烟台的保有量已达1000辆,让烟台市民取车更加方便。

从公共自行车到共享电动车

在市区经营多家珠宝店的白先生最近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市区的快速交通方式——共享单车+电动车。

白先生说,市区车流量太大,开车要么堵车,要么没地方停车。 他的经验是,使用哈罗单车骑半小时上坡2元钱。 下坡路,开蓝色小车或者黄色小车,堵车就不再可怕了。

说起来,白先生已经有十几年没有碰过自行车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自行车逐渐失宠。 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

2010年,烟台市多条道路正在施工,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严重。 有市民表示“开车不如骑自行车快”。 一股新的自行车热潮正在悄然兴起。 当年夏天,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烟台公共自行车项目开始建站。 7月下旬,市民骑上了第一批3000辆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由政府部门运营,公民凭证可以免费骑行。 经过8年的发展,公共自行车虽然规模还没有壮大,但运营稳定,每天有4000人骑行。

2017年,ofo、哈罗单车相继入驻烟台。 初步估计两家公司已推出超过3万辆汽车。 随着小黄单车、小蓝单车在烟台的流行,烟台的共享单车市场也变得热闹起来。 业内人士分析,烟台的共享单车数量可能已接近均衡点。

据悉,2017年5月,ofo小黄车正式登陆烟台几大校园,开启烟台市民绿色出行新篇章。 一年来,ofo通过精细化运营,在烟台吸引了无数忠实“粉丝”,开启了引领烟台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的新模式。 如今,扫描二维码骑自行车已成为一种时尚。 校园、街头、海边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

烟台应该投资多少辆共享单车?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认为,平衡点应该是每50人拥有一辆共享单车,才能基本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同时又不会造成乱停放现象。 据公开数据,烟台市区常住人口已突破200万。 再加上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以此推算,烟台共享单车的平衡点应该在5万辆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烟台已有数万辆黄色自行车投入使用,注册用户超百万; 哈罗自行车的数量甚至更多,加起来超过了3万辆。 再加上3000辆公共自行车,烟台的共享单车数量可能已经接近平衡点。

只需刷手机即可乘坐公交车

可以刷支付宝乘车吗? 几年前,这或许还只是一个梦想,但今天,这在烟台已成为现实。 由烟台市民卡管理中心、支付宝、武汉小马联成联合推出的烟台公交“移动支付”服务于2018年4月2日正式上线试运营。市区1、2路、市区208、208路开发区209、211、212、医院等7条线路共90辆公交车可提前通达。 后续移动支付将覆盖烟台市所有公交线路和公交车。

烟台城市公共交通的变化可谓是巨变。

老人们还记得,1962年,1路公交车开始运营,成为南街最早的公交车。 当时票价2分钱起。 现在,南街上已有20多条公交线路,老旧公交车全部被淘汰。

1934年,“商务巴士公司”首先开通了东口至烟台同身村的市区线路,成为烟台市公交线路的“雏形”。

1956年,烟台市首次建立国有公共交通烟台自行车卡,同样由烟台市交通公司经营。 当年3月,开通了原火车站至虹口路的城内线路。

1962年,烟台公交公司正式成立,配套1条市区线、5条郊区线。

1987年,公交公司开始实行挂牌服务,并分为“服务之星”、一等、二等、实习生四个级别的激励机制,让市民“享受”公交服务。 1989年,小巴遍布全市。 2003年,非接触式IC卡智能收费系统开始在公交车上试用。

2005年,小巴完成了历史使命,彻底退出香港城市的公共交通舞台。

2007年,30辆环保公交车取代了原来的1路公交车。 由于这款车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因此被称为“奥运车”。 2008年,8路、2路、47路、42路更换天然气公交车,开通33路天然气公交车。

烟台17路双层巴士于1998年10月开通,是烟台市的旅游巴士线路。 沿途可游览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月亮湾、东炮台公园、栈桥、第二海水浴场、渔人码头等沿海地区。 该景区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线路。

2015年4月28日,烟台首条旅游巴士线路正式开通。 这条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环形旅游线路全长21.5公里。 涵盖了烟台沿途标志性景点和重要商场,充分展示了文明烟台和魅力港口城市的城市风貌。

随后,烟台公交推出手机APP,可以在线查看公交车在线运行状态,让等车不再痛苦。

今年4月,烟台1号、2号两条城市干线车辆进行升级改造,新采购的新能源空调公交车正式“上线”。 使用空调季节,公交车票价为2元。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残疾人民警察、残疾人、离休干部凭有效身份证件及1.2米以下儿童可免费乘车。 60-64岁老年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 (YMG记者 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