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文雅
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记者来到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中心站工作人员一起进入隐藏在防空洞内的地震形变观测洞,了解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工作情况。 情况。
地震形变观测仪器“安佳”防空洞
地震变形观测洞位于南山公园内,隐藏在南山公园地下人防工程内。 据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监测预报科科长孟强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烟台地震局和人防办的协调,防空洞洞室承担了这项任务。服务地震观测。
孟强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地球的“听诊器”——山洞里的观测仪器非常灵敏,害怕周围环境的干扰。 地震变形观测洞内有水平摆测斜仪、水管测斜仪、洞穴变形仪、望远镜、垂直摆测斜仪、重力仪等五套设备。 它们主要观测地球的微变形和倾斜,用于观测地震。 到达前的微观异常可用于预测胶东地区的地震。 地面工程施工、降雨以及温度、压力的变化都会对仪器造成干扰。 将仪器放置在山洞中可以尽可能避免环境干扰。 洞内恒温恒湿的条件也能保持相对平衡的观测状态。 数据精度越高,观测价值就越大,科学价值就越大。
水平摆倾角仪
垂直摆倾角仪
重力计
震前震后双管齐下的观测
对于地震前兆的观测来说,地震形变观测洞室提供的数据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地震发生前除了变形外,地下流体、地面电磁场、重力场、地磁场等也会发生变化。 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为此投入了大量仪器设备。 这些观测仪器每分钟都会为技术人员收集数据。 第二天,对前一天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地震前兆判断的准确性。
地震观测洞主机房
除了震前观测外,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还配备了两台震后观测仪器,一台是数字地震仪,一台是强震仪。 烟台市各区市分布有16台地震仪,用于记录100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 烟台目前仪器精度为陆地可观测到1.0级以上地震,近海可观测到1.5级以上地震。 当地震发生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地震仪提供的数据快速定位地震的位置烟台地震史,计算出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并及时报告给市委、政府,为震后提供技术支持。紧急响应。 配备的18台强震仪用于记录全球6级以上大地震。 它们不用于日常观测,而是用于计算强震烈度,以供未来地震研究使用。
据悉,目前烟台小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域。 陆地面积比海域少,但仍比山东省其他地区多。 在此前提下,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不仅在观测手段种类上,其数量、人员配备和业务水平在山东省七个地震监测中心站中均名列前茅。
烟台已建成200多个地震预警站
烟台地震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卢双灵表示,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其实是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就开始的。 真正的地震观测方法始于1969年,短短53年的时间,我国的地震预报预报仍处于初级阶段。 现阶段仍以经验预报为主,地震预报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几种类型的震前异常,但还没有发现更多的类型。不同的地震断裂带、不同的地质构造,震前的异常情况不同,前兆观测方法也处于不同的水平。处于发展初期。”一代代地震工作者还需要继续努力。”
地震观测数据分析
近年来,烟台已建成地震预警站200多个。 当地震发生时烟台地震史,这些地震预警站可以利用无线电波的速度比地震波的速度快得多的事实。 他们可以在地震波发生之前先了解地震信息,从而为受地震影响的人们提供信息。 各地区在地震波到来之前争取时间应对地震并采取紧急措施。 说到这里,孟强说道:“别小看这一点时间,这一点时间非常重要!高铁可以紧急制动,大型化工厂、大型水库、核电站都有相应的应急措施。”措施”。 该方法包括许多公共场所,包括电影院、超市、大型超市,尤其是学校。 事实上,它可以在短短十秒钟内解决一个大问题,并减少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