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供暖季”。 今年烟台生物质颗粒燃料,菏泽、烟台、滨州等地大力发展清洁取暖,积极推广多种清洁取暖新模式,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的“绿色暖冬”。
降低“价格”,提高“温度”。 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推动落实的管理要素。 降低企业成本“价格”和民众支出“价格”,增加“温度”和“温暖”,是大家所希望和期待的。 今年,山东省菏泽巨野县龙潭镇冬季采暖采用空气能热泵集中供暖。 供暖面积达59万平方米。 每个采暖季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00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排放2万多吨。 同时,供暖成本较传统方式下降30%以上。 这种降成本、减开支、增温度、暖人心,让群众受益,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升温”,彰显了“以人为本”。 ”的工作理念。
减少“污染”烟台生物质颗粒燃料,提高“效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减碳减排、绿色扩容、绿色增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发展、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这为更好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进碳减排,关键是创造条件全面推进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对此,山东省栖霞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今年,栖霞市桃村镇实施跨县绿色清洁热源输送。 全镇4600户实现清洁能源集中供暖,累计供暖面积超过47万平方米,为桃村镇居民冬季取暖带来“绿色温暖”新体验。 “传递”的是绿色低碳的“绿色温暖”,您享受的是环保高效的“温暖”。 这一有益尝试,见证了山东在“减碳、减污、绿色、发展”道路上取得的长期成功。
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如何充分利用、再利用、循环利用原材料和资源,是推动新能源发展、增加新动能的瓶颈,也是最大程度防止浪费的关键。 到山东省滨州惠民县,当地政府统筹推进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供应,将木屑变成生物质颗粒燃料,让“垃圾”得到充分利用,“余热”得到利用。 同时,当地政府还实施了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对购买生物质燃料的群众每吨减半进行补贴,惠及全县1000多个自然村9万多户。 不仅变废为“宝”,减少原材料的浪费,而且最大程度地造福于民,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打造“绿色暖冬”新模式,山东用生动实践倡导绿色生活、低碳发展新理念,让群众过上“绿色暖冬”,把清洁能源作为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名片”。 (文/陈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