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东省烟台龙口市旅游,当地人推荐你去龙口南山区看南山大佛,因为它是龙口旅游的标志。 其实,位于南山大佛背面西南方向的“启康”更值得一看。 在“七康”经常有当地人手持登山杖沿山徒步,因为沿山坡排列着非常罕见的千年紫藤、无量殿、卧龙寺、龙脉泉、泉水寺等小众景点。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可以一一欣赏不同的风景。
龙口南山现为旅游度假区。 当还是渤海湾边的一个山村时,这些南山深处的景点就已经存在了,有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关于南山,其实并不是指哪一座山。 现在的概念包括大小天山、凤凰岭、盘龙山等许多小山峰,“七宽”就是其中之一。 南山群山之中,还有一个地方叫“七康村”。
“夼”是山东地区罕见的汉字,常用于地名中。 “关”就是两山之间的山谷。 “七宽”因周围有七个山谷而得名。 然而,让“七宽”出名的却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刹“七宽寺”。 今人们又称其为“卧龙寺”、“盘龙寺”。 “七宽寺”位于盘龙山半山腰。
“七宽寺”始建于唐末,清康熙年间《黄县志》有记载。 黄县是龙口市的前身。 1986年撤县设市后,“黄县”更名为“龙口市”。 《黄县志》记载:禅院始建于公元1164年。 原名清禅院、清泰寺。 “启康”周边风景名胜众多,寺庙庙宇众多,香火旺盛。 民间传说,“八仙渡海”的前一天晚上,八仙在此山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黄县民间还流传着一句关于“七宽寺”的说法:相传“七宽寺”寺前有一棵高大的橡树,后面有一个桃树顶,东边是一片栗树林。 ,以及西边的一个藤蔓斜坡。 “城岗橡”是一棵古老的橡树。 它像钢钻一样插入寺庙前的岩石中。 ,就是不能吃; “板栗林”其实是一棵老板栗树,树干上有一个人深的洞,但每年仍结出大量的山板栗; “翁洛坡”指的是寺庙的西侧,那里古藤蔓生。 伸展运动、攀岩和附着树木。 可惜的是,现在的“卧龙寺”里,只能看到四景之一,“翁洛坡”,两千多年的紫藤树。
千年紫藤位于“卧龙寺”西侧。 游人若从南山大佛方向来到这里,爬上半个山坡,抬头就能看到岩石上长着两株紫藤。 这两株紫藤分别编号为“A007”和“A008”。 两株紫藤生长在海拔350米的山坡上,距地下水位约15米。 最大的胸径达0.38米。 两株紫藤相距5米,树冠面积160平方米。 这两株紫藤也是山东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野生紫藤。
每年五月,这两株紫藤都会开出一束束紫藤花。 为了减轻花束的压力,人们在紫藤旁边搭起凉棚,让紫藤在凉棚的缝隙中露出花朵。 由于紫藤的树冠比较大,所以在开花的时候,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场面宏大、壮观。 来赏花的人们都喜欢坐在紫藤花下,喝一杯山泉水,品味千年紫藤的魅力。
在千年紫藤与“卧龙寺”之间烟台龙口南山大佛灵吗,还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无梁殿”。 所谓“无梁”,是指建造房屋时,不采用木梁作为屋顶,而是全部用青砖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形成宝塔式的屋顶。 旧时,当地有一首民歌:建堂无梁无柱,自下而上送弦。 “绢”是指用砖石砌成的弧形部分,代表了民间工匠的最高工艺。
据史料记载,无量殿始建于宋代,原名“三堂”。 整个房子不大,只有三四平方米左右。 房子紧靠后山的石墙而立。 墙壁是用山石砌成的。 殿顶四面均用青砖砌成。 站在无梁大厅里抬头看穹顶,青砖一层层排列得非常整齐。 从四面八方看,从墙体开始,逐渐向中心靠拢烟台龙口南山大佛灵吗,最后形成屋顶盖。 如此保存完好的建筑,据说在整个胶东半岛都非常罕见。
无量殿不是用木梁建造的,但有一棵古柏树,从无量殿的屋顶开始生长。 树干已经长得像碗一样粗了。 估计这棵古柏树已有数百年历史,也不知道它是怎么长在屋顶上的。 因此,当地人又称“无量寺”为“树下寺”。 当地长辈回忆,以前寺庙周围古柏很多,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如果夏天来这里的话会非常凉爽。
“卧龙寺”东侧还有“龙脉泉”和“泉水寺”。 关于这两个景点,当地还有很多传说。 “龙脉泉”也在山坡上,从井里打来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而“泉水寺”也因“龙脉泉”而得名。 不过,无论是卧龙寺、泉水寺等寺庙建筑,都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重建的。 寺庙全部开放,游人可以随意进入参观。
从卧龙寺登山,即可到达山上的“玉皇庙”。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到达“泉水寺”后就开始了回程。 途中遇到从“玉皇庙”下来的游客,鼓励我们继续爬山,说山上的风景更好。 其实我很想有机会去看看山谷里的“七康村”,听听那里的老人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