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铲运机 新春走基层:烟台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李涛坚守岗位,选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admin

春节期间,我们深入基层,近距离接触了坚守岗位的烟台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李涛。

2月1日一大早,李涛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温室大棚,看看西红柿长势如何。这些年,李涛一直负责西红柿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所在的蔬菜所每年培育200多个新品种,他们还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温室,用于多个西红柿品种的展示和比选。李涛说:“花了三年时间,培育出了一个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的粉红西红柿新品种,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同时,在种植方面,我希望把我们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为了完成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李涛几乎每天都呆在温室里,特别是春节期间,他培育的西红柿进入关键生长期,每天需要有人值守。为了不影响科研计划,他不得不临时调整计划回家探亲。李涛说:“农科院有2个科研单位,因为我们冬天还有科研任务,也挺重的,所以我就想,尽量大年初二回去看看岳父岳母、舅舅等人,一起探亲完,大年初三早上早点赶回去,这样回去之后心里就没别的事了,可以专心搞科研了。”

为了赶上西红柿种植季,李涛几乎每年春节都要加班,由于家人住在外地,他只能和大棚里的蔬菜一起过春节。虽然今年春节要加班,但李涛却特别开心,因为父母都来到了烟台,家人都在身边,家就在旁边。李涛说:“父母很支持我的工作,春节大家都希望能团聚在一起,但我的工作性质就在这里,所以为了能有更好的团聚,父母就在我们家附近的福山买了房子,这样我每天下班就能回去和父母团聚。”

春运期间,市交通局运管处车站辅导员驻守全市各个客运口岸,保障旅客安全、畅通出行。

2月1日,记者来到烟台南站。轻轨最早到站时间为7点08分,因此每天早上7点之前,市交通管理局烟台南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早到岗后,他们首先对等候乘客的出租车进行逐一检查。管理处副主任李晓东说:“检查出租车的证件是否齐全有效,确保每辆出租车都是正规出租车,让乘客乘坐正规出租车安全出行。”

春运期间,烟台南站日均接待旅客1.5万余人次。为了保证进出站的每一位旅客都能顺利上车,李晓东和同事们不仅检查车辆、调度运力,还经常帮助旅客搬行李。为了方便他们活动,他们大多在凛冽的寒风中穿着单薄的衣服。李晓东说:“有一件大衣,穿上之后显得笨拙,无论是帮助旅客还是引导车辆都不顺畅,这样穿也让我们工作时感觉轻松多了。”

从早上第一班列车到站,到晚上最后一班列车发车,李晓东和同事们每天16个小时站在寒冷的站前广场完成任务,不管风雪多大。李晓东说:“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父母,其实我们也想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但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留在这里坚守。只要列车不停,我们就留在这里。”

每逢春节,烟台秀林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坚持陪伴老人。

2月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烟台秀林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护工李继红一起马不停蹄地帮老人洗漱、穿衣、喂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李继红说:“我们日常工作中,有时候老人心情不好,不想吃饭,还有体重过重、偏瘫的老人,上下床困难,还有老人不肯吃药、不肯打针。但我们会耐心地引导老人。”

李继红今年41岁,从事养老工作已有4年。几乎每年春节,她都不在家,留在福利服务中心照顾留守老人。她告诉记者,每次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都觉得留下来过年很值得。她说:“我和老人生活了4年,心里觉得他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养老行业是特殊的服务行业,我们不能如愿回家陪老人过年,我们的离开对一些爷爷奶奶来说,身心都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能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也是很开心的。现在善待这些爷爷奶奶,可以说是将来善待自己。”

假期期间,不少企业员工坚守生产一线、加班加点,确保今年一季度开门红。

2月1日,在烟台兴业机械整车装配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装配一批即将运往国外的铲运机。装配工赵光学是车间一名技术骨干烟台 铲运机,由于订单排期紧,春节期间他不得不带头坚守岗位。赵光学说:“虽然加班加点失去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但证明我们企业是盈利的。这样一来,我们自身的收入、福利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哪怕再苦、再累,我们也开心。”

公司计划物控部部长朱德臣说:“2016年11月底,我们公司带着明星产品30吨矿车、渣土车、6立方米铲运机参加上海国际宝马展,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2017年,我们又接到了十几个国外客户的订单烟台 铲运机,圆满完成了我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

如今,在招远玲珑轮胎的轮胎成型车间,生产线依然如常有序运转。今年1月,玲珑轮胎接到了一汽大众、长安五菱等公司的新订单。为了保证按时交货,春节期间所有生产线都开足马力。工人王金正说:“制造企业需要24小时开工,都需要有人值守,我不留,别人就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