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烟台高新区发展热情奔放。
老厂房里装上了新设备,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未完工的建筑开始改造,现代化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一批项目完成征地,年内将开工建设……这里,闲置土地、老厂房正在焕发新生,老树萌发“新枝”,为区域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
产业园区有机更新是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国土空间的“倍增器”、安全生产的“稳定器”。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找准短板痛点,明确重点任务,全面启动“空笼换鸟”行动,不断优化土地使用功能,整合散乱土地,通过精准招商、城市更新,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烟台 打砂,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开拓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未完工建筑变身“建设游行”
昨日,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创业路与经一路交汇处的航天信息港项目,一片火热施工的景象映入眼帘。
高楼大厦外,工人们乘着吊篮来来往往,按照不同的施工进度,有序推进建筑加固、外窗玻璃、外墙油漆、室内装修等工序。22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电钻声、切割声、报警声混杂在一起,编织出一曲热闹的“建设进行曲”。
“你看,这就是我们新建成的科技展厅,墙面、天花板表面全部采用镜面白板技术,呈现出镜面效果,让人一进来就感觉眼前一亮。”航天信息港项目建设方中建八局生产经理王兴宇一边带记者参观现场,一边向记者介绍展厅情况。
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烂尾楼。如今高新区通过法院招标方式回购烂尾资产,区国资平台公司顺利启动改造工程。该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占地57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计10栋建筑。随着改造工程的推进,原本“布满灰尘”的建筑框架逐渐显露出新面貌。
目前,1号楼已做好对外招商准备,2、3号楼已完成外墙等施工工程,正在加快推进4至10号楼建设……“原主体结构已烂尾近10年,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对所有建筑结构进行了识别评估,制定了安全改造方案,并充分利用粘钢与碳纤维相结合的加固方法对整栋建筑进行加固,确保满足荷载要求。”项目建设方烟台高新城市更新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坤告诉记者。
根据建设规划,厂房装修将采用简约工业风格和大跨度大跨度的建筑布局,着力打造“工业上楼”的新型产业载体模式,有效解决用地紧张问题,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在功能划分上,1号楼、2号楼为工业上楼,3号楼为商业配套,提供住宿、餐饮、公寓等服务,其余7栋低层建筑为工业上楼企业提供独立的办公、研发空间。
唤醒“沉睡”的资产,变负担为财富
在蓬勃发展的建设浪潮中,那些曾经的“烂尾楼”正破茧成蝶,翩翩起舞,向着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方向飞去。
“园区围绕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产业,确定了企业总部、卫星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卫星大数据服务、检验检测等关联产业项目为重点招商方向。”高新区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航空航天信息港项目的定位是将航空航天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协同发展新地标。
今年以来,中心团队先后赴上海、杭州、北京等重点城市,走访阿里巴巴、中航工业、时空道宇等世界500强企业,采取边招商边建设的思路,加快推进航天信息港项目投资建设。园区工业厂房及科研办公面积约8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0余个项目意向入驻园区,首批入驻项目办公面积需约2.2万平方米。到年底,1号楼签约率将达50%以上,纳税将达1000万元,3年内,园区将全面投入运营,年产值将达10亿元,纳税将超过5000万元。
无独有偶,高新区智能装备生产线研发制造项目也在老厂房基础上重生。
该项目由烟台正泰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35亩,公司收购原破产企业厂房及土地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10800平方米,引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设备,用于型铸智能化生产线、V法铸造生产线、覆膜砂壳型铸造智能化生产线等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开展高端制造生产线工艺方案设计和专业设备研发制造。
项目现已完成对原有厂房及办公楼的改造升级,新厂区已取得土地证、规划证,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亿元,纳税800万元。
第二轮招商引资后,空地变宝地、负担变财富的故事正在烟台高新区不断上演。这是该区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点石成金、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释放发展空间,盘活140亩土地
曾几何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经营不善、产业调整等原因,高新区一些地块和项目闲置多年,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成为了城市的“伤疤”。
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苏醒”?高新区啃下“硬骨头”烟台 打砂,把盘活闲置低效土地作为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督促企业建设、依法回收等方式加速资产盘活,积极唤醒“沉睡”资产、盘活闲置资源,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例如,原东部医药物流用地因医药行业竞争压力较大,大量滞留,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高新区积极对接东部物流公司,开展土地回收谈判,推动烟台瑞华食品研发中心及健康产业智慧旅游工厂落户,目前土地已摘牌,年内将开工建设。
原烟台川业毛纺织用地多年前曾签订《土地复垦协议》,但企业拒绝搬迁。高新区用法律手段盘活闲置多年的资产。目前,该地块已引进山东泰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纳米陶瓷材料装备产业园。产业园已完成土地招拍挂,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高新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速盘活、招大引强”的思路,成立专项小组,逐一查找问题原因和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坚持以亩均效益作为项目落地和企业生产的衡量标准,深入排查,坚决腾出“三低”企业,有效释放发展空间,激活发展潜力。目前,已盘活土地140亩,闲置厂房2.5万平方米,一批“难上加难”项目重新焕发出生机。
YMG全媒体记者 辛照红
通讯员许恒桐实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