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7月16日电 (张宇涵)“我患风湿性关节炎几十年了,以前都是去县医院看病,现在在村卫生室就能得到中医治疗、处方药,不仅省钱省时,而且效果还不错。”得益于村卫生室设备设施日益齐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杨街道下邵村村民杨国华告别了靠止痛药才能入睡的日子,享受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舒适便捷。
健康产业发展是衡量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标尺,如何让更多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医疗资源与服务?“输血”与“造血”是关键。
医生为村民检查身体。图片由武义县卫生局提供
走进白杨街道下邵村村卫生室,整洁干净的室内,虽然不大,但设施齐全,除了统一的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外,还按照服务功能划分了治疗室、全科诊所、药房等独立的功能区域。
“为了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除了每年选派村医参加培训进修外,我们还为下邵村卫生室投入20余万元,购置了艾灸治疗仪、电子针灸治疗仪等诊疗设备,为群众提供艾灸、刮痧、推拿等诊疗服务。”白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如今由综合医院管理的村卫生室还配备了100多种药品,基本能满足群众日常用药需求。
新建的下邵村卫生室是当地基层医疗获得感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义县卫生健康局通过解决群众燃眉之急,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新增政府举办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2个、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村级医疗机构总数达到116个。
让基层群众看病更有满足感的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移动医疗服务。
医生上门为村民提供咨询服务。图片来源:武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由于汛期山体滑坡,我们这些老人出门就医不方便,您这个时候能来真是太好了。”前段时间,一场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了清溪口库区群众去医院就诊的通道,也让不少村民为用药问题而焦虑。武义县桐芹镇东干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在前期收集村民所需药品信息后,乘坐流动医疗车,携带药品和医疗器械,穿过十余个山村、跨越百余公里,为村民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无论刮风下雨,这都是家庭医生的真实写照。在暴雪、酷暑等极端天气下,为了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武义当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和流动医疗车始终“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满足群众的需求。
而且,在数字化时代,家庭医生服务品质也在升级。武义县通过探索“互联网+签约”服务模式,建设了“数字化家庭医生”应用平台,集签约管理、健康管理、诊疗服务、满意度测评、综合管理等应用于一体,提升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效率和质量。据统计,今年武义县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已达92.4%。
医生在流动医疗车上为村民提供服务。武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供图
下一步,当地将依托“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因地制宜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健康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远程诊疗、医保结算、自助取药,为群众就医便捷点亮数字化之光。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结合数字化改革,浙江多年来不断完善家庭医生队伍,为民众打造“知健康、享健康、养健康”三大应用场景,推广老年慢性病数字化健康新服务,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优质、便捷、普惠的健康服务,更好地成为守护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