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16日电(记者陈聪)第九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上海站15日在上海杨浦滨江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凝聚智慧、共建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60余所高校、中学、企业的600余名选手参赛,参赛项目141个,其中高校学生团队30支(其中两岸学生联手组队22支)。进入上海决赛的选手共338人,其中台湾师生225人,大赛规模再创新高。
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自2016年起已连续举办九届,吸引两岸超过4000名青少年参赛。今年大赛设立“开源创新”、“结构挑战”、“数位未来”、“智慧生活”、“智能驾驶未来”、“智慧生活”六大赛道,通过赛前创客营(讲座+工作坊+博物馆及企业参观)、现场制作搭建、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两岸青少年的学习交流,以合作增进了解,以竞赛建立友谊。
一位参赛的台湾学生表示,参赛的同学都很棒,能够抓住大问题的痛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除了大学生以外,本次大赛还汇聚了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的优秀青少年,他们也带来了各自特色的创新创意作品。
可变形竹结构数字化设计建造、针对中风偏瘫青年患者的行走康复辅具、可感知道路黑白边界并自动驾驶的循迹智能小车、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闽台交流基地设计……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系列创新作品精彩纷呈,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颁奖典礼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李文辉表示,今年大赛聚焦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未来生活等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作品,展现了两岸同胞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情怀,改革旧貌换新颜、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以及着眼现实、拥抱未来的使命担当。两岸同胞同属一个中华民族,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理应常来常往、不断交流。希望两岸青少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希望各高校依托此次活动,在文化交流传承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增进互信、达成共识、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在共同探索科技新命题、人类新未来的过程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台湾逢甲大学董事长高成枢表示,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举办这么多年,特别有意义。两岸青少年用着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根基,相聚在一起学习、互相尊重、共同努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教育。希望两岸大学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为炎黄子孙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次大赛由同济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福州大学主办,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