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8月17日电(记者陈聪)“齐家文化百年学术研讨会”8月17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召开,并同期举行新书发布仪式。该书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文博系联合编写,是对1975年齐家坪遗址发掘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齐家文化研究的重要补充和深化。
8月17日,“齐家文化百年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召开,《广河齐家坪》新书发布仪式同期举行。 马宗利 摄
齐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其名字来源于其主遗址——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该遗址自1924年被瑞典考古学家安德森首次发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物遗存而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1973年至1975年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出土器物千余件。发掘成果为社会公众了解齐家文化的起源、归宿、时代、分布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学者们研究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起源发展、探索中华文明早期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广和齐家坪》全书共分7章19节,附3个附录、5个表格,包含700余幅白描图、数百幅彩图。全书共7章,分别为绪论、齐家坪遗址概况、B区描述、A区描述、遗物概况、遗址分期与结构、结语。”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信息数据部主任魏美丽说。
魏美丽提到,本书的写作原则是遵循现有发掘资料,按照埋葬单元逐一进行详细介绍,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所做的更正和修改均在附录一中说明;编号错误的器物和最终无法归属到单位的器物则另设一章介绍,以便读者全面了解齐家坪遗址的两次发掘和现有资料的状况。
“我们建成了全国唯一的齐家文化博物馆,投入300万元对博物馆展示和数字科技体验进行升级改造,实施了齐家文化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对半山遗址部分发掘遗址进行了修缮保护。”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学科说,近年来,为传承弘扬齐家文化,当地成立了甘肃齐家文化研究会、齐家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齐家文化研究基地和田野实践基地;连续数年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了《齐家文化与中华文明》《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集》等学术著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