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新修订的思想品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统一教材将在全国中小学推行,首先在低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其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反映边防卫兵英雄事迹和精神的章节。
汉语教科书
增加了边防军英雄事迹的新章节
近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午间国防军事》栏目披露了新版教材内容。视频显示,新版语文教材增加了边防军人英雄事迹篇章。教材写道:“雄伟的喀喇昆仑山横跨我国新疆南部。群山之中的加勒万河谷被称为‘生命禁区’,但驻扎在那里的边防军人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站的地方就是中国,我将用我的鲜血和生命去保卫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2020年4月以来,外国军队公然进入中国领土构筑工事、设置障碍,蓄意挑起事端。6月15日,在两军就缓和局势达成共识几天后,外国军队再次越线搭帐篷。我军边防团团长齐发宝奉命带领营长陈红军、战士肖思远、陈祥荣等奔赴前线处置突发事件。
据公开报道,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刊登长篇报道《英雄立于喀喇昆仑》,首次披露2020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细节。陈祥荣烈士在2020年6月的中印边境斗争中英勇牺牲。牺牲时,陈祥荣年仅18岁,他为抢救受伤的战友、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牺牲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曾写下战斗口号:“清情一片,只为中国。”
中小学教科书
新变化的详细说明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修订的统一教科书体现出几个重大变化:
一是全面系统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教材修订坚持一体化设计,结合各学科特点,细化具体安排。
二是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内容。例如,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从《诗经》、诸子散文、汉魏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一而足,还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本。全套教材共收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文章353篇。语文教材还增加了红色经典,新增《雷锋日记》《井冈山翠竹》《大山里的回忆》《我是少年》等精选文本。此外,语文教材还增加了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章,如反映黄文秀事迹的《青春之光》等,以及反映新时代航天员、边防军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一线工作者事迹和精神的文章,如《航天员写给孩子们的信》《蛟龙探海记》《天上有一颗“南仁东星”》,全套教材共收录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章54篇。
三是进一步推动把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纳入教科书。如历史教科书增加了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对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等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是重中之重,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也介绍,本次修订工作还特别注意统筹考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语文教材在修订过程中,注意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调整一年级教材的内容设计,降低教材难度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内容整体精简,一年级上册课文由14篇减为10篇,识字课由10节减为8节,识字词语由300个调整为280个。
二是延长拼音学习时间。将一个“阅读单元”调整为一个“拼音单元”,“拼音单元”由2个增加到3个;将较难的拼音课“iu ü yw”拆分为“iu ü”和“yw”两课。通过调整,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1-2周,减缓初期的学习坡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
三是优化识字写字顺序。科学安排识字写字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优先学习字形简单、成字率高、生活常用的汉字。如先教简单的单字“口、十”,再教相对复杂的复字“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基础知识,提高识字能力。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