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对书籍总是充满赞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月 2 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那么,什么样的图书最受小朋友喜爱呢?学校和家长又该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
周末,走进区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区域。书籍和绘本琳琅满目,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孩子们有的坐在桌子旁,有的靠在沙发上,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市民王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表示:“平时没事就带孩子过来,让孩子看书‘充电’。”除了室外运动,逛书店是她周末休闲的首选。她觉得这里环境安静,阅读氛围浓厚,能让孩子渐渐爱上读书。
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自由、放松的氛围中走进书的殿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因为全民阅读活动在持续推广,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寒暑假的时候,这里几乎都坐满了人,书籍的借阅量也有显著的增长。那么孩子们都喜欢看什么书呢?在闲暇的时候,秦女士会带着家住城桥镇的姐弟俩到新华书店逛逛,多走走多看看,挑选书籍。女儿 11 岁,正安静地捧着最爱看的科幻类图书坐在一旁。儿子 6 岁,比较闹腾,来回挑选了好几本绘本,最终挑中了一本童话绘本并坐下来翻阅,那图文并茂的绘本书是他的心头爱。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学生和家长得知,低幼儿童比较喜欢童话故事、智力故事、习惯养成等绘本书籍。五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对冒险、侦探、科幻类小说感兴趣。中外文学名著、历史类、散文类书籍受到中小学生广泛欢迎。
培养阅读习惯家校需共努力
我们希望孩子能与书成为好朋友。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升孩子的思维逻辑。阅读还能引领孩子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好的图书能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好的图书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尤其能教会孩子做个善良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采访中,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赞成并希望孩子们能对图书有兴趣。
要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这一事宜,崇明区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江聪玲有自己的感悟。语文难以一蹴而就,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阅读也是这样。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她介绍,近几年学校为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采取了以下措施:利用走廊、朗读亭、校图书馆等空间,根据不同地点的特点设置阅读空间,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朗诵和阅读;除了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阅读环境,班级还举办读书分享会,校内举办“校园里的童话家”等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语言的奇妙,互相学习阅读方法,进而享受阅读、爱上文学。
适度引导并充分尊重孩子兴趣
作为家长,怎样更有效地营造家庭阅读环境以助力孩子成长呢?江聪玲觉得孩子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幼儿因为年纪小,注意力难以集中,此时父母可以挑选一些童话书或绘本,陪着孩子一同观看,并且给他们讲解。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要避免功利性过强,而是要让孩子尽情地体验阅读的趣味性以及开阔眼界所带来的愉悦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爱上读书。
她表示,最重要的事情是陪伴孩子进行阅读。这种陪伴可以是一起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各自读书。另外,“陪伴读书”还能够从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然后分享彼此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大人要适度引导,为孩子把把关。同时,更要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江聪玲看来,不同阶段的孩子都有适合的图书,低幼期有低幼期适合的书,过渡期有过渡期适合的书,青少年期有青少年期适合的书,每个时期的书籍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不同时期,选择一些与孩子们现实环境及处境相关联的书,他们看进去的可能性会较大。不妨先让孩子找到阅读的乐趣,之后再进行更深层次、需要思考的阅读。引导孩子喜欢阅读可以从为孩子选一本他们喜欢的书开始。
她提到,学生们的阅读面需广些,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类图书。要尝试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刊物,像人文类、社科类、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类等。多样化阅读有助于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打开视野,去理解世界,进而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