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慧
1986年8月,我自芝罘区上夼小学转至烟台市一所知名学府——南通路小学,肩负副校长之职,主要负责教学工作。面对这份责任,我深感肩上的分量和压力。经过深思熟虑,我毅然决然,决定以“革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为切入点,力求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培养学生们的特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自9月份起,我负责指导学校教导处针对四年级和五年级开展数学教学的“学习、引导、练习”模式实验。到了12月,在全芝罘区的小学数学竞赛中,我们学校荣获了团体冠军。同年,孔繁红老师荣获了芝罘区小学语文教学最佳奖项。在芝罘区教研室杜志修主任的提议下,次年三月,我与教导主任刘月秋携手,分别在四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一班开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专题实验。一个主题是“整体阅读,螺旋式提升”,另一个则是“作文五步教学法”。实验的开展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孔繁红老师所教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赵大叔喂牲口》以及王梅娟老师教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蜜蜂引路》都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同年7月,我校五年级学生在数学毕业考试中取得了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
1987年9月,随着新学期的开启,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范围得到了扩大,不仅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还扩展至所有学科,共计12个实验项目。其中,常识课实施了“观察、思考、表达、实践”的四字教学法实验,美术课则开展了“音乐融入课堂”的实验,比如在绘画过程中伴随音乐,以及学生对自己作品的鉴赏等,这些实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全校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专注教学,积极创新”的浓厚教学氛围。在当年的12月份,我有幸在全区举办的教学改革经验分享会上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讲话,并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同年,迟复兴、董桂香、孔繁红、唐明玉等教师荣获了芝罘区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其中唐明玉和林美珍老师分别荣获了芝罘区小学美术学科最佳课奖和小学数学学科最佳课奖。在1988年6月,芝罘区举办了首次小学语文教学竞赛活动,众多教师参与了角逐,其中,来自我校的孔繁红老师荣获了最高奖项——一等奖。
1988年8月,我得以从副校长一职晋升为校长。履新伊始,我便着手确立了一项包含八项内容的办学目标。首先,确保领导层的办学理念正确无误;其次,维护良好的校风校纪;再者,追求卓越的教学质量;此外,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同时,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另外,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还要求校园环境保持优美整洁;最后,确保学校、班级及个人每年都能观察到显著的变化。学校面临两大主要问题:首先,已经建成的教学楼尚处于闲置状态;其次,在雨天,操场(校院)变得泥泞难行,师生行走后鞋上沾满泥土,这些泥土随后被带入教室。若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我们的教育目标难以达成,而且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也将受到影响。要应对这两个难题,亟需巨额资金支持,然而上级部门并未提供拨款,学校本身亦无力承担,这该如何是好?经过学校领导层多次深入探讨,最终决定采取向社会集资的方式来办学,以期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1989年3月学校开学之际,我率先通过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向家长们详细阐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已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此举激发了家长们对学校的深厚情感与坚定支持。一致认为,协助学校克服难关是家长们责无旁贷的使命。随后,我们转而向社会上的相关机构进行推广,意图争取资金支持,然而,这却是一桩相当棘手的事情。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烟台市政府举行了“共建共管”文明学校的动员大会,呼吁社会各界踊跃投身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之中。此次会议,让我们的领导班子消除了诸多疑虑,增强了信心。当年年底,我校以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为领队,组建了一支宣传队伍,并设立了八个宣传联络小组,他们四处奔波,广泛宣传集资兴办教育的深远意义。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工作进展得颇为顺利。烟台边防分局、烟台南通公商公司、烟台市水利局、烟台市二轻局、烟台市冶金局、烟台造锁总厂、烟台市公安局、烟台市人民法院等机构,在较短的时间内纷纷向学校提供帮助,其中一次性捐赠的金额高达8.6万元。获得这笔资金后,得益于市、区两级仪器站的优惠政策,我们不仅购置了12间教室的桌椅,还为实验室、电化教室、音乐室、文体大活动室等配备了设施,将一座“空壳”楼改造成了一个规模初具的综合教学楼;此外,我们还为老旧教学楼安装了暖气,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学校的文化气息。
为了建造操场,1990年4月的一个日子,我们学校再次组织了一次由共建单位参与的现场会议。由于会议前一天遭遇了暴雨,与会代表们穿过泥泞的操场时,不得不踩着木板和断裂的砖块,步入了接待室。预计修建操场将耗资六万元以上。我趁机在会上发起了一次动员。会议圆满结束,操场建设资金得以即时确定,共有16家共建单位参与,每家单位承诺至少提供3000元资助。当年暑假,我们顺利完成了操场铺设柏油地面的工程,改善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条件,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我们还拓宽了校园绿化区域,种植了花草树木烟台芝罘区的小学,让学校拥有了宜人且宁静的校园环境。
教育变革与进步的根本,依赖于众多教师的智慧与能量。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校众多资深教师将逐步退休,而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则持续加入。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既是当前紧迫的任务,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校园设施得到优化之后,自1989年9月起,我们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首要工作重点。先是确立了一项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五年计划。总体培养目标如规划所述,要求政治思想过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师德典范,以身作则;业务能力出色,教学质量优异;改革意识强烈,且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分层次、分阶段的具体目标,具体为:第一年达到基本标准,第二年熟练掌握技能,第三年追求卓越,第五年成为业务骨干。将青年教师划分为实习教师、基本达标教师、优秀达标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等五个不同等级,并且每个等级的教师群体均由学校领导、级部组长、学科组长分别负责管理。为了迅速提升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实施了以下措施:首先,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进行重点培养,助力他们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推行老教师带新教师、高年级教师辅导低年级教师的制度;再者,领导亲自跟踪听课,进行评课,然后再次听课,再次评课;此外,举办观摩课、公开课、电化教学评优、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同时,在实习教师转正定级时,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还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促进他们成长成才;校内交流教学经验,校外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最后,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自学,接受继续教育。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培养,而且高度重视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通过组织“弘扬奉献精神、倡导师德风范”的活动,有效推动了青年教师们的全面发展,每年都有不少青年教师荣获区级乃至更高层次的奖励和荣誉称号。1989年,陈祖玉荣获山东省小学数学年会讲课优秀奖,以及芝罘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的一等奖;王梅娟则摘得了芝罘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的一等奖;王延宁不仅赢得了芝罘区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的一等奖,还荣获了1989年教学评优最佳课奖;唐明玉在芝罘区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夺冠;谭希芬则被授予了芝罘区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1990年,谭希芬荣获烟台市小学思品课电化教学的一等奖,陈祖玉则分别摘得了烟台市及芝罘区小学数学电化教学的一等奖,王梅娟在烟台市小学语文电化教学领域同样荣获一等奖,唐明玉在芝罘区小学美术电化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一等奖,而柳洪涛在芝罘区小学语文教学比赛中则荣获了二等奖。1991年,林吉希荣获烟台市小学常识电化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一等奖,陈祖玉在芝罘区小学数学教学比赛中拔得头筹,摘得一等奖桂冠。孔繁红老师因卓越表现,荣膺芝罘区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梅宁玉老师则荣获芝罘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称号。谭希芬老师凭借其在少年儿童工作中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芝罘区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的称号。郭兆萍老师在家教领域表现突出,荣获家教先进个人称号。到了1992年,王延宁老师也荣获了芝罘区先进教师的荣誉。1993年,冷翠艳荣获烟台市小学数学教学比赛的一等奖,而陈祖玉则被授予芝罘区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1994年,颜华荣获山东省小学数学录像课二等奖、山东省小学数学投影片制作二等奖,以及烟台市小学数学教学比赛的一等奖。与此同时,柳洪涛、杜晓燕、邹静、陈丽萍、都燕青、张春茜等人在山东省小学数学投影片制作方面均获得二等奖,并在烟台市小学数学投影片自制上荣获一等奖。孔繁红在烟台市小学语文教学比赛中拔得头筹,陈红霞则荣获芝罘区英语教学比赛的一等奖。张田玲在芝罘区语文评优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于善苹被授予芝罘区先进教师和教学能手称号。陈祖玉同样获得芝罘区教学能手称号,纪学杰荣膺芝罘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而刘廷新则荣获芝罘区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郭兆萍荣获山东省小学语文电化教学论文评比的三等奖,孔爱丽在烟台市小学数学录相课竞赛中斩获了一等奖,于善苹在烟台市小学数学电化教学优质课指导评比中拔得头筹,高晶在烟台市数学教学比赛中摘得一等奖烟台芝罘区的小学,谭希芬、冷翠艳、王梅娟三位老师均荣获芝罘区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张田玲老师被授予芝罘区优秀班主任的荣誉,陈祖玉老师则荣膺芝罘区“十佳青年”的称号。当年,我参与指导的由青年教师于善苹负责、陈祖玉、李亚娟、高晶、颜华共同编导的小学电视教材第二册,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核,荣获了一等奖;同时,陈祖玉和颜华这两位青年教师也分别获得了讲授一等奖的荣誉。
得益于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我校成功实现了培养“全面成长且具备特长”的教育目标,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1992至1994年间,我校在学科竞赛中连续三年荣获全区冠军。此外,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也连续三次赢得了全区团体冠军。特别是在1994年的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我校的辛晓峰同学以110分的高分荣获全国一等奖,于磊同学以100分的好成绩获得全国二等奖,周绍鑫和于俊鹏同学则共同荣获了全国三等奖。同时,我校成功组建了全市首支少儿军乐团,以及由120人组成的小浪花合唱队和50余人组成的小提琴演奏队,这些团队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异常活跃,显著提升了学生美育教育的水平。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自1989年以来,我校所获得的荣誉接连不断。当年9月,学校荣获烟台市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次年3月,学校又被认定为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同年11月,又被评为芝罘区家长学校工作领域的先进典型。进入1991年,4月,学校荣获烟台市少先队先进大队的荣誉,11月,又因在青少年科技活动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烟台市青少年科技活动达标创优的先进单位。1992年2月,烟台市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花落该单位;进入3月,芝罘区红旗文明单位的称号亦收入囊中;5月,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的称号再次予以确认。翌年3月,荣获“全国百家学雷锋先进集体”的殊荣;同年12月,被认定为山东省的“艺术示范学校”。1994年10月,山东省电化教学试点学校的称号亦归属该单位。1995年3月,烟台市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的荣誉被授予;同年6月,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的称号;而在教师节之际,该单位亦被评为市级的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这些回忆,仅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几段过往。若其中有所不妥,恳请了解情况的人士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