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望成为中国第三个 10 万亿大省,靠什么突围?

admin

中国第三个10万亿省份即将启动。

日前,山东省相关负责人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到“十四五”末,山东省GDP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作为经济第三大省,山东GDP已突破9万亿大关,到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应该没有太大悬念。

一旦实现突破,山东将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我国第三个10万亿省份,经济总量可比肩世界80%以上国家和地区。

这也意味着北方第一个10万亿省份即将诞生。对于缓解南方差距、打造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具有积极意义。

山东靠什么突围,是否有可能重回第一大省争夺战?

山东曾经是中国最大经济省份的有力竞争者。

回想20世纪80年代,山东、江苏、广东同场竞技,先后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

然而,自1989年以来,广东后来居上,连续30多年名列前茅,成为中国经济、人口、对外贸易、科技创新、金融、养老等方面第一大省。

中国万亿省份排列_过万亿省份_

广东领先,山东、江苏在第二大经济体争夺战中一度处于下风。

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山东一度挤水近万亿元。从此,彻底拉开了广东与江苏的距离。相反,后来者的浙江却越来越近。

当时,街上的人们把“下一个东北”视为山东的命运,不少人预测“山东很快就会被浙江超越”。

就连当地官员也直言,山东“面临着被人追、被人追的困境”。

然而,山东并没有沉没于此。相反,借助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在短短几年内再次回到了巅峰时刻。

2019年GDP超过7万亿,2021年超过8万亿,2023年超过9万亿,预计2025年将超过10万亿,几乎每两年就会跃升至万亿级别。

随着经济升级,山东万亿级城市规模扩大到三座,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苏、广东。

中国万亿省份排列_过万亿省份_

目前,山东对浙江的GDP领先优势已从五年前的8000亿进一步扩大到近万亿。短期来看,山东第三大省的地位相对稳定。

不过,与持续领先的广东、江苏相比,山东仍有一定差距。

2023年,广东GDP将达到13.5万亿元,江苏将达到12.9万亿元。到2025年,广东预计将达到14万亿大关,江苏也将成为13万亿省。

因此,10万亿只是山东的新起点,区域竞争仍在路上。

山东区域经济的最大特点无疑是均衡。

与“太平洋十三家”所在地、素有“大江苏”之称的江苏类似,山东也没有强大的省会城市,也没有独特的强势中心城市。

《中国第一省会,再次升级》显示,我国内地27个省份中,成都、武汉、西安是典型的强省会城市,而南京、济南则是“弱省会城市”。

这里的“弱点”不是经济总量不好,而是主导程度太低。南京和济南仅为14%左右,均垫底。

过万亿省份_中国万亿省份排列_

与部分地区一个省会城市独大不同,山东是典型的“双星”模式。计划单列市青岛和省会济南分道扬镳,而其他大多数城市都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目前,山东共有16个地级市,其中济南、青岛为副省级市,烟台、潍坊、聊城等为普通地级市。

虽然没有TOP10的城市,但山东无论是百强城市还是百强县都名列前茅,与第三大经济省的地位相匹配。

从百强城市来看,山东共有12个城市入围。总数仅次于江苏,超过广东、浙江。只有滨州、聊城、日照、枣庄不在其中。

根据《2024年全国百强市县排行榜》,山东百强城市中,除青岛、济南、烟台这三个GDP万亿城市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工业城市许多人有能力独立自主。

中国万亿省份排列_过万亿省份_

潍坊、淄博等普通地级市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与不少中西部省份不相上下。两者均跻身全国前20名,远远超过其GDP排名。

从百强县来看,山东有12个百强县,仅次于江浙,总数位居全国第三。

目前全国GDP超千亿的大县有58个,其中山东占5个:青岛胶州市、烟台龙口市、威海市荣成市、济宁市邹城市、潍坊寿光市。

_过万亿省份_中国万亿省份排列

相对均衡的区域结构,使山东形成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当然,鲁南经济圈虽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但由于缺乏强大的中心城市,很难形成独立的实体。山东仍以济南、青岛为主。

但由于大城市都有主导产业,不必完全依赖强大的中心城市,因此也不乏退出产业的可能性。

前年的曹县、去年的淄博、潍坊,成为网红城市中的佼佼者,也成为普通城市在流量经济时代突围的典范。

山东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重工业省。

广东、江苏都是工业大省,但山东最显着的特点是它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的省份。

广东、江苏都有40个工业门类。广东缺乏的是煤炭开采业,而江苏则缺乏“采矿专业及辅助活动”。

从产业来看,广东以电子电气、汽车、高端装备为主,江苏以电子、石化、纺织为主,山东以能源化工为主,具有鲜明的“傻”特征。 ,又大又黑又厚。”

过去,山东有“两个70%”的说法:传统产业占工业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的70%。

这从工业产品产量就可以看出。

山东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主要是生铁、粗钢、钢材、纯碱、乙烯、硫酸等能源化工产品,挖掘机、烧碱、化工等产品占比例为全国最高,凸显了山东作为重工业大省的背景。

中国万亿省份排列_过万亿省份_

从万亿级产业来看也是如此。

山东拥有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万亿级产业。广东八万亿级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智能家电、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家电等各个方面。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机构让山东能够对冲经济环境的影响,但也给长期发展带来诸多制约。

新生产力主导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撑,难以长期领先。

为此,早在五六年前,山东就率先启动新旧动能转换,并被批准为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力量。

在此基础上,山东培育了以“十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

近年来,很多人对山东的印象不再是传统的“傻、大、黑、粗”。山东在专业化、专项化、个人冠军、先进制造国家队等重大榜单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常见的。

截至2024年,山东省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7家,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青岛、潍坊、淄博、烟台跻身前十;专门从事新技术的“小巨人”超过1200家,位居全国第一。四是竞争力强明显。

_中国万亿省份排列_过万亿省份

当然,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产业,而是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为此,山东选择了双管齐下的办法。

一方面,淘汰万亿落后产能,整顿超过11万家“散乱污”企业,压减粗钢、焦化产能数千万吨,淘汰低效煤炭939.3万千瓦。发电厂已被关闭。

另一方面,山东积极引进大型项目支撑经济增长。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投资近1500亿元的玉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是山东省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

新动能不断涌现、传统动能不断升级,是山东经济升级的关键。

与广东、江苏相比,山东经济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一是研发强度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发达,仍然是山东长远发展的最大制约。

据科技公报显示,2022年山东R&D经费支出2180.4亿元,位居全国第五;而研发强度(研发经费/GDP)仅为2.49%,位居全国第8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安徽。

当前,创新驱动已取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成为经济增长动力。技术创新水平往往决定未来发展的高度。

二是山东省规模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大型技术龙头企业与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存在明显差距。

_过万亿省份_中国万亿省份排列

2024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山东有4家企业上榜:山东能源集团、魏桥集团、海尔智家、山东高速。

除海尔集团外,其他行业都是传统行业,中国500强企业的分布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广东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顺丰速运、立讯精密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民营科技企业。

不仅仅是500强企业,无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还是独角兽企业,山东与广东、江苏甚至浙江都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山东作为第二人口大省,自然人口出现负增长,外来人口吸引力有待提高。

山东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双突破1亿。几年来,它曾荣获“全国生育率最高的省份”称号。然而万万没想到,这几年,山东每年的出生人口一直低于死亡人口。

2023年,山东常住人口为1.01亿,比2022年减少39.82万人,降幅第二大,其中人口自然增加(出生死亡人口)-22.1万人,净流出人口17.7万人。

更糟糕的是,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近2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并正在走向严重老龄化。

低少子+老龄化+人口流失,给山东人口结构敲响了警钟,也制约了长远发展。

因此,山东要想走得更远,超越10万亿,需要补好创新驱动、科技企业培育、人口吸引力三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