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发行全国首张工商银行3D数字馆藏,成为系统内数字馆藏创新应用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今年以来,工行苏州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推动数字科技、金融科技与苏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融合。先后在手机银行端发行“舟山核雕”、“苏州贡卓玉”、“藏书石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藏系列拓展了“数字金融+”服务领域,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和好评。
为更好地展现苏州优秀非遗作品精致高雅的特点,该行积极听取收藏家的建议,在上届“看非遗”作品的基础上,大胆探索3D技术在数字馆藏中的应用创新。传承”系列。 ,发布了“看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首个3D数字馆藏——苏州“双面绣”。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针法活泼,构思巧妙,色彩淡雅。每一针每一线都融入了天地自然之气,集儒雅与雅致于一身。具有浓郁的苏州地方特色。其中“双面绣”作品体现了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江南文化的象征。本期集《猫戏螳螂》是用薄如蝉翼的丝绸制成的。一侧绣有一只黄白相间的猫,另一侧绣有一只黑白相间的猫。两只虎斑猫动作表情各异,悠闲有趣的表情浮现出来。 。
在首张3D数字藏品的制作过程中,该行在互联网金融部和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一改以往五张藏品的二维展示方式,经过扫描、贴图、材质适应、光影渲染等多重校准步骤,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光泽和层次。同时,3D数码藏品还支持缩放、旋转等操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用户充分体验和感受苏绣创作的精致与匠心,提升收藏价值并满足广大客户对藏品的需求。更高的追求,让苏州非遗作品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新生,为金融与文化深度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本期3D数字藏品的成功发行,是金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工行苏州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大胆探索。将数字藏品视为非金融权益,首个3D数字藏品发布三天后,就有超过5万名藏家争相收藏。 ”银行的数字化运营。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