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国家安全部发布公告,揭露境外企业A公司与具有测绘资质的中国公司B公司合作,以名义在我国非法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智能汽车驾驶研究。
资料来源:国家安全部
尽管公告中没有明确注明A公司和B公司的具体名称,但该消息很快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传言称,可能与特斯拉、极氪、四维图新等公司有关。就在消息公布的当晚,不少公司和高管迅速出面辟谣,担心自己会受到任何牵连。
微博截图
在具体公司名称正式公布之前,一切“推理”和“嫌疑”都不可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正如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所说:“合规是企业运营的底线。”那些在幕后搞小动作的公司注定不会长久。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正道。
作为旅行的必需品,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的车载导航依赖于GPS导航仪。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智能车载导航的需求日益增长。智能驾驶的发展对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地图不再只是简单的导航工具,更是车企在高端智能驾驶领域竞争的关键。
具备测绘资质的企业不多
2022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对智能网联汽车、测绘地理信息等新技术的态度是支持的,但要求企业坚守安全底线。 。
电通通了解,测绘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两级。其中,甲级测绘资质没有业务范围限制,而具有乙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则应从事测绘业务。在专业标准规定的作业范围内进行测绘活动。经审查,全国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有近30家。
据南都湾金融学会统计,经审核续展后,仅有19家单位通过审核,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腾讯大地通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四维图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图片来源:Tramway 拍摄
因此,对于这些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来说,比其他公司更容易实现全面的高精度地图。他们只需要收集道路数据。电车通注意到,华为和长地万方(百度子公司)均在其中。这两家科技公司与汽车行业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鸿蒙智行、极阅等产品在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中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将采取更大的主动行动。
甲级测绘资质是稀缺资源,乙级测绘资质对企业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企业想要在全国范围内落地高端智能驾驶系统,想要申请乙级测绘资质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只需与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合作,这是一条可以走的路。
图片来源:Tramway 拍摄
说起在智能领域比较激进的公司,小鹏汽车应该是其中之一。早在2021年7月,小鹏汽车就斥资2.5亿元收购了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江苏智图科技,从而解决了自动驾驶数据采集的资质问题。但高精地图的资质审核相对严格。江苏智图科技未通过甲级测绘资质审核。值得庆幸的是,小鹏汽车与高德地图的深度合作,保证了其在智能导航和高端智能驾驶方面拥有强大的能力。高精度能力。
此外,宝马、中国一汽、戴姆勒等车企也与四维图新在高精度地图上有密切合作,而吉利、沃尔沃等则与一卡通携手。
俗话说“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智能驾驶已成为车企差异化的关键领域。车企自然愿意在高精度地图上投入更多资源。不过,业内也有声音认为,高精地图只是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品。
智能驾驶全面进入“无图”时代
当小鹏汽车率先量产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时,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导者,特斯拉一直坚持纯视觉路线,并对此提出了批评。除特斯拉外,大多数车企都属于“融合感知派”,即利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多种传感硬件来实现冗余传感解决方案。华为也在其中。 。
高精地图可以记录更多维度的信息,提供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精度,为车辆提供道路坡度、曲率、交通标志等详细信息。不过,随着华为2017年发布的ADS 2.0到了2023年,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这种趋势开始改变。
图片来源:Tramway 拍摄
华为ADS 2.0仅使用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信息。无需高精度地图也能识别各种复杂路况。也是首个在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解锁多个城市的。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鹏、理想等品牌逐渐放弃了高精度地图,减少了高精度地图的比例,减少了对地图厂商的依赖。
高精地图的优势在于“精度高”,但由于无法跟上道路变化的速度,其上限自然不会太高。
来源:Pixabay
从驾驶员的角度来看,在使用高端智能驾驶时,他们希望车辆能够反馈更准确的路况信息。高精度地图的技术没有问题,但城市道路非常复杂,车辆显示的信息与激光雷达看到的信息不符完全有可能。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原副总裁吴新洲指出,“仅广州一地,半年时间就有500多个道路建设和改造项目,这也导致高精度车辆更新延迟不可避免的问题”地图。”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无非是短时间内的数据迭代,相反的却是极高的运营成本。中国幅员辽阔,把这部分成本完全交给企业是不现实的。固守高精度地图路线自然是难以为继的。
图片来源:Tramway 拍摄
智能汽车已经进入端到端时代。小鹏和鸿蒙智行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变成了无地图。广汽集团在科技日发布了纯视觉智能驾驶系统。圆融七星今年年初宣布将打造无地图高端智能汽车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计划在明年9月前打造无地图高端智能驾驶汽车。
“无地图”并不意味着“放弃地图”,地图是辅助
不过,电车通认为,地图仍然是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无图”并不意味着“放弃地图”。
高精度地图本质上是一个传感器。当驾驶员开启高端智能驾驶时,车辆可以提前获取车辆前方的道路信息,为车辆的高端智能驾驶提供大量的安全冗余。这就是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必须提供的功能。这是不可能的。
随着智能驾驶系统感知能力的增强,高精度地图上的道路拥堵、临时交通标志等动态数据可以通过感知系统提前获取,但车道坡度、曲率等信息仍需依赖地图。
基于这样的需求,地图商推出了轻量级高精地图,去除了高精地图原有的拓扑元素,减少了数据存储和传输量,从而降低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降低了高精地图的运营成本。地图。小鹏、小米、广汽集团等企业都选择了光图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Tramway 拍摄
对于用户来说,高精度地图的可用性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而是实际驾驶体验好不好。城市地区的高端智能驾驶功能逐渐普及。未来车企可能根本不再使用地图,但从现阶段来看,使用地图作为后备方案似乎是被更多车企认可的方案。地图在高端智能驾驶中仍将长期扮演“辅助”角色。
地图正在见证智能驾驶领域的变革。高精地图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但现在地图似乎面临着在智能驾驶领域被重新定义的命运。不过,总体而言,一些公司正在接近“无地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然而,地图为车辆提供了相对准确的道路信息,并且仍然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直到该技术发展到不再需要它的地步。 。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企业不会完全放弃测绘,但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任何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和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