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9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混合动力车型占比升至41%,且这一数值还将继续上升,包括小鹏、智极、极氪等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公司,如Aion、小米等,报道称,他们已经开始规划开发大电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
面对不断扩大的混合动力市场,宁德时代敏锐地洞察了市场趋势,于10月24日发布了“逍遥超级混合动力电池”。这是与麒麟电池、神行电池并列的针对混合动力市场的新品牌。
进军混合动力市场,宁德给出了“纯电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4C超级充电”、“钠离子电池技术首次搭载在汽车上”三大卖点。
随着逍遥电池的发布,宁德时代再次站在了比亚迪的对立面。
钠离子电池首次上路
在逍遥电池之前,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从未在汽车上使用过的新解决方案。 CATL曾于2021年推出钠离子电池,并推出锂钠混合电池组解决方案,但从未商业化。应用。
此次发布的逍遥电池实际上是锂钠电池。一个电池组中同时安装有钠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排列混合、匹配、串联、并联集成,可以使电池在低温下的寿命提高5%。 。
此外,宁德时代还开发了全温域电量精确计算的BMS技术,以及全天候场景下对不同化学系统进行针对性分区管理,即“两套BMS热管理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钠离子电池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之前之所以没有与锂电池技术竞争,是因为“能量密度低”的天然短板。对于相同尺寸的电池组,钠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更短,寿命也更短。不过宁德时代通过AB封装的技术路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当然,钠离子电池也有明显的优势,在低温场景下的表现明显优于锂电池。
根据宁德时代官方提供的数据,逍遥电池可在-4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下放电,在-30摄氏度的环境下充电,并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室温下基本没有区别。
此外,通过在正极材料上叠加CATL的表面改性元素技术和高压电解液配方,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活性层的副反应,拓宽电力使用范围。
钠离子电池的另一个明显优势是成本。
价格战之下,车企对供应链成本越来越敏感。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低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科海纳曾测算,当实现100GWh以上规模化生产时,每生产1GWh钠离子电池的直接材料成本将比普通钠离子电池降低30%-40%。磷酸铁锂电池。不过,随着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逍遥电池带来的成本优势有所减弱。
虽然这是CATL的第一款锂钠电池,但其表示不需要重复建设生产线,只需要修改工装和夹具即可。投资不大,制造端不会带来太多的成本投入。
削减以增加混合并保持份额
随着逍遥电池的发布,宁德时代再次与比亚迪正面交锋。
比亚迪一直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的领先者。据中车网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的份额将从年初的35%左右提升至47.5%。目前,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156万辆,同比增长53.53%。仅9月份,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就达到25.2万辆,同比增长86%。
巨大的出货量直接带动了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增长。 2024年上半年,刀片电池出货量将接近80GWh,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35%以上。
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进入延长续航里程/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
天风证券预计,2024年132款新车中,纯电动车型有71款,占比约5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41款,占比约31%;增程式车型15款,占比约11%。总体来看,混合动力车型的新车占比达到了42%左右,而去年仅为31%。
市场需求已经浮现,但市场上一直没有混合动力汽车专用电池。尤其是在“大电池、小油箱”的趋势下,车企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
宁德时代将逍遥电池的纯电动续航里程延长到了400公里以上(应该是最高的续航表现),已经接近一些纯电动车型了。更重要的是,宁德时代还在逍遥电池上“复制”了4C增压技术,将纯电动车型才有的快充能力运用在混合动力车型上;比亚迪的匕首电池也是如此。能力不具备。
目前,逍遥电池已在理想、艾维塔、深蓝、启源、哪吒等多个汽车品牌成功上市。预计到2025年,吉利、奇瑞、广汽、揽图等近30款混合动力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逍遥超级混合动力电池。
进军混动市场,实际上是宁德时代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
从近五年的市场份额走势来看,宁德时代的份额从2020年的50%下降到2024年第二季度的44.7%,而比亚迪的份额则从2020年的14.9%逐渐上升到27.5%。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整车装车量排名前十五的动力电池企业中,蜂巢能源、新旺达、瑞普蓝骏等也实现了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此外,为了减少对单一电池供应商的依赖,车企纷纷引入新的供应商,也自行进行研发。广汽艾安、吉利汽车、长安等都推出了电池品牌。
尽管动力电池市场仍处于成长期,但竞争也日趋激烈。就连稳居第一的宁德时代也开始感受到危机感,正在更大的市场中寻求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