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巴库联合国第29届气候大会通过资金草案详情

admin

巴库时间11月24日凌晨2时40分,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全体会议就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NCQG)新草案进行投票。随着大会主席巴巴耶夫宣布“不反对”并敲定决定,本次气候大会上最受关注的法案终于获得通过。

全部决议通过后,各国代表进行补充发言,整个会议直到当地时间24日凌晨5时30分左右才结束。

根据最终批准的融资草案,其要点体现在第7条至第10条中,包括呼吁各方扩大公共和私人融资,到2035年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资金;发达国家带头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资金。 2035年之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资金,来源包括公共、私人、双边和多边资金。鼓励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等渠道自愿捐款,并明确不影响任何一方的发展或受援国地位。

会议还通过了《巴黎协定》第6.2条和第6.4条的相关细节,完善了《巴黎协定》框架下国际碳市场的运作细节。这是本次气候会议除了资金问题之外,又一个备受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该议程也被视为主席为保证会议成果的保障方案。

除气候金融和国际碳市场外,会议还就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方面共达成20余项决定,并达成了一项名为“巴库气候统一公约”是一个平衡的一揽子成果。

中国代表团在COP29会议后发表新闻稿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

_艰难六个半小时,气候大会达成3000亿美元方案_艰难六个半小时,气候大会达成3000亿美元方案

(巴库时间24日凌晨,气候大会代表就资助计划举行紧急磋商。摄影/韩树林)

1. 每年3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从何而来?

11月23日晚上8点左右,当主席团开始召开闭幕全体会议时,甚至没有向与会代表提交新的NCQG文本。现场没有人知道能否就这一最关键的问题达成一致,也不知道本次气候会议是否会结束,悲观的与会者预计至少要到24日才会有结果。 。

随后的六个半小时内,会议两次休会,并于凌晨2点左右恢复。在闭幕全体会议召开之前,本次会议已经迟到了近一天。

资金问题本身始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变化。 2015 年《巴黎协定》重申了这一目标。 ,并建议缔约方在2025年之前提出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在本次气候会议之前,各方就新的气候融资目标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在巴库达成了无人满意的共识。

与上一版本文本相比,最终草案将发达国家支持的财政目标从2500亿美元提高到3000亿美元。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在会上提出的1.3万亿美元需求相比,发达国家做出了小让步,但仍是此前1000亿美元年度支持目标的三倍。

最终文本的第9条和第10条与中国更相关。第九条鼓励发展中国家缔约方通过南南合作等方式自愿捐款。也就是说,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支持是自愿贡献,而不是义务,这与《巴黎协定》第9.2条“鼓励其他缔约方自愿提供或继续提供支持”是一致的。

第十条明确上述规定不影响任何缔约方的发展或援助地位。本文背后的争议在于,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二中有一份发达国家名单,这些国家也是《巴黎协定》下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负有资助义务的国家。

本次气候大会期间,发达国家有意推动中国、韩国、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投资气候基金。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专员沃普克·霍克斯特拉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谈判的现实基础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一系列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观点是,虽然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好处,但它也认识到这些国家很难转换其国家地位。因此,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在不改变其国家地位的情况下欢迎这些国家的自愿支持。

最终文本明确了发展中国家的自愿捐款,但不改变其发展或受援地位。结合第九条,还明确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捐助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一位资深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中国不从基金中拿钱,也没有支付义务。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可再生能源产业为全球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不仅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推动整个进程向前发展。如果今年不能达成协议,考虑到国际形势,明年的COP30可能会更加困难。

2. 难以达成共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融资目标上的巨大差异,是本次气候大会谈判艰难的最直接原因。

在最终文本发布之前,直到会议进程的后半段,会场对于金融游戏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小岛屿国家集团、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集团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每年需求1.3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始终拒绝谈论具体数字。在欧盟大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多次被问及融资目标。得到的答复是,首先必须确定资金的构成,然后才有意义谈论数字目标。

欧盟认为,需要明确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影响力伴随着责任,其他国家有责任根据本国排放量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第二,资金需要首先用于最需要和最脆弱的国家;第三,现实是的,公共资金永远都不够,需要有更多的资源。

除了资金问题本身的分歧外,地缘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欧盟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委员霍克斯特拉坦言,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在大家心中,背景确实很困难,但他相信能够取得好的成果。

当被问及欧洲领导人是否因乌克兰危机而分散对气候问题的注意力时,他表示将继续与乌克兰站在一起,气候问题不会消失,需要全世界共同解决。欧洲必须致力于安全、帮助乌克兰,同时为气候会议取得成果做出贡献。

《财经》资深专家分析称,分歧的核心是缺乏对发达国家投资的意愿。这与地缘政治变化、国内政治走向和经济现状有关。美国大选结果、南北互信减弱、东西方竞争等因素都影响了气候大会的谈判。如果政治互信不牢固,就很难达成协议。

当主席团文本的第二版发布时,分歧爆发了。案文提出的2500亿美元融资目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会场弥漫着对会议难以达成共识的失望和担忧。在此前的发展中国家新闻发布会上,可能发展中国家集团(LMDC)和77国集团(G77)的代表将2000亿美元目标的传言斥为玩笑,但主席却率先发文有明确的数字目标。 ,但说明这已经是谈判的基础了。

巨大的分歧导致气候大会谈判如期推迟至11月23日。闭幕全体会议时间尚未确定,会场内挤满了双边磋商。 11月23日7点左右,会议突然通知晚上8点召开闭幕全体会议,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最终全体会议于8点左右开幕,但第一阶段仅通过了其他一些议题,并顺利通过了《巴黎协定》第6.4条和第6.2条的相关细节。在投票过程中,主席团首先对第6.4条进行了投票,然后对第6.2条进行了投票。知情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在6.2条谈判过程中,美方代表一直对注册的技术细节存在异议。因此,主席团可能打算先就第6.4条进行表决,以确保结果。幸运的是,最终两个草案都顺利通过,这也让主席在这次气候会议上有了一个有保障的结果。

大会在对《巴黎协定》第六条进行表决后休会,复会时间待定。 11月24日凌晨0时30分左右,会议继续召开,但仅就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投票,并未涉及资金问题。大约半小时后,会议再次休会。

在此期间,《财经新闻》在现场看到,联大主席巴巴耶夫和联大首席谈判代表雅尔钦·拉菲耶夫不断穿梭于各国代表之间,进行双边和多边磋商,大国代表也在整个会场进行讨论。同时,主席代表手握多份印刷版草案,分发给缔约方代表,不断征求意见。公约秘书处官网并未公布这份草案,但资助目标从2500亿美元提高到3000亿美元的消息在会场内外传开。

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紧张而焦急的磋商后,会议重新召开。公约秘书处官方网站也出现了新版本的文本,资金目标增加至3000亿美元。经比对最终版本的文字与《财经》获得的现场咨询版印刷版的内容后发现,最终版本根据反馈再次进行了修改,由现场版本的34条扩大到38条。

凌晨2点40分,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最终获得通过。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多国代表起立鼓掌,掌声持续约一分钟才平息。

_艰难六个半小时,气候大会达成3000亿美元方案_艰难六个半小时,气候大会达成3000亿美元方案

(当地时间24日凌晨2时40分左右,与会代表鼓掌祝贺NCQG草案获得通过。摄影/韩树林)

3. 无法让任何人满意的妥协

多边谈判专家的一个普遍说法是,谈判的结果是没有人满意、大家都能接受的。本次气候大会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气候金融草案的通过表明,各方在这一问题上勉强达成一致,但并未解决分歧和不满。草案通过后,古巴、印度、玻利维亚、尼日利亚、马拉维、巴基斯坦等国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草案表示强烈不满。

其中,印度代表的发言颇为典型。她慷慨激昂的演讲多次被掌声打断。她认为这起事件非常令人失望,不包容,不尊重国家立场,缺乏信任,缺乏合作。

她进一步表示,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以及实施手段是气候行动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才能前进。我们需要寻求信任并共同努力,但今天的事情没有信任。符号。

她还指责发达国家的碳关税政策。她说,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除了发展优先事项外,还必须应对气候带来的额外压力和危机,全球南方国家正在被推入下水道,不得不牺牲增长并面临欧盟碳关税和发达国家施加的其他措施。 ,让转型变得更加困难。

她表示,发展中国家被指责排放,但发达国家的高人均排放量和历史排放责任却被忽视,3000亿美元的目标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这份文件是一种幻想,没有解决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印度对此表示反对。”

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专员霍克斯特拉在草案通过后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地缘政治挑战的时代,而且这些挑战不会很快好转,因此达成协议非常重要。

他进一步表示,COP29将成为气候金融和欧盟新时代的起点。此次资助目标是上届的三倍。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现实且可以实现的。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完成它。

他还强调了资金来源多元化的重要性,表示所有有能力的国家都应该捐款。考虑到巨大的困难,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一件好事,而多边开发银行在支持资金方面的作用历史性扩大,可以带来更多的私人资金。有了这些资金,我们将更有信心实现1.3万亿美元的目标。

会议通过整个议程后,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闭幕词中表示:“面对气候危机,我们只能团结起来我们注意到会议达成的NCQG承诺文件“发达国家的财政承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需求,必须进一步明确发达国家的财政义务”。

艰难六个半小时,气候大会达成3000亿美元方案__艰难六个半小时,气候大会达成3000亿美元方案

(巴库时间24日凌晨5点左右,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赵英民致辞结束后,气候大会主席巴巴耶夫前来互致问候。摄影/韩树林)

他还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始终与各方一道,推动气候变化多边政策和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广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朝着《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愿景迈出坚实步伐,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