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国际知名饼干生产商,另一个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家独立甜品店。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运营商,却因为名字中都有“傲丽”的中文发音而分享国家知识。职称办公室。
2015年,来自扬州的朱女士以自己的英文名“Olivia”为自己的店铺命名。在“Olivia”和“Olihua”的中文音译中,她选择了更为简洁的后者。 2017年,朱女士申请注册“奥利花”商标,随后注册商品类别逐渐增加。
2023年4月,朱女士突然收到北京一位律师的来信。信中指出,“奥利花”商标构成对知名饼干品牌“奥利奥”的侵权,要求撤销该商标,销毁所有相关材料,并停止侵权。
在律师的帮助和建议下,朱女士带着她的“奥利花”走上了漫漫的“维权”之路。 2023年收到辩护通知后,朱女士和律师准备了大量的佐证材料和证据,并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
就在上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诉争商标“奥利维亚”与引证商标“奥利奥”“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共同注册使用,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认为存在侵权行为”。这进一步造成了对商品来源的混淆和误解,构成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的近似商标,被宣告无效。
得知裁决结果后,朱女士泪流满面。一年来,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律师费和各种杂费加起来已经接近10万元。虽然裁决书上写着如果不服判决可以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但朱女士表示,“我们只是一个小企业,如果去北京起诉,除了时间和成本,如果我们继续增加开支,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如果我赢不了,我就需要在这里照顾商店。我太累了。我不想再打扰了。我会接受我的厄运。”
事件发生后,不少“奥利花”甜品店老店主也对朱女士进行了投诉。他们认为“奥利奥”是“欺负顾客”、“恶意欺骗”,朱女士是“无辜中枪”。这一话题也引起了当地圈子的热议。最后,朱女士表示,她仍然会努力经营好这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