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9日电 (徐超 吴凯文)福建武夷山28日启动大学生生态研学系列活动“冬天去武夷挖笋”。
活动当天,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11所高校的100余名学生分为5支队伍。在村民的带领下,他们走进竹林,仔细观察地面,寻找竹笋的踪迹,挥动锄头,小心翼翼地挖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肥美的竹笋,从事着一门独特的竹业。射击挖掘比赛。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激烈角逐,各队取得了丰硕成果,满载而归。评选出总数量、总重量、顶级笋三个奖项。
学生体验挖笋。武夷山新闻中心供图
“感觉很有趣,这是我第一次挖,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这个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意大利学生陈一莲说。
活动现场。武夷山新闻中心供图
大学生除了体验挖笋的乐趣外,还体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他们亲手制作竹筒饭、笋包,比拼笋剥皮技艺,参观笋文化市场,还参加冬季采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好地宣传武夷山的摄影、旅游、欣赏、美食、生活等文旅资源。
做竹筒饭。武夷山新闻中心供图
“这次,人民大学和各大高校的学生到南平武夷山看生态文明建设、学习、体验。学生们到山上亲手挖笋,然后品尝全笋宴其实是很有收获的,也包含了“五育”同步推进的教育模式,所以这是一个让学生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地方。大家的劳动教育和整体“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海荣说。
活动期间,福建农林大学还授予武夷山“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
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竹笋作为武夷山特有的山珍,被誉为“福建山八宝”,深受人们喜爱。本次活动以笋集中展示为契机,以笋为媒,以笋交友。进一步深化与多所院校的合作共建,培养学生修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教育。价值,打造武夷模式大学生生态研究实践基地,重拾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农耕精神,用劳动美育的力量赋能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线上线下宣传结合打造武夷山生态科研、文化和旅游品牌。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