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柯文哲起诉无贪是赖当局的“硬伤”
图为柯文哲资料图
经济观察网 王一伟/文 2024年12月26日上午,涉及柯文哲的北京市案及政治献金案由台北地检署审结,并向台北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柯文哲等11人被起诉。
台北地检署在起诉书中列出了柯文哲的三项罪名和四项犯罪事实。这三项罪名包括违反公务罪受贿、挪用公益政治献金和失信罪。这四项罪名分别需要判处15年、5年、6年、2年6个月的刑期,总共28年6个月。
与台湾媒体名人郭正良10月底的预测一致,柯文哲没有被指控腐败。
这是柯文哲案最重要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赖清德当局的一个“硬伤”。与柯文哲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水扁在被调查、起诉、判刑时,主要罪名是腐败。
图为赖庆德资料图
分析台北地检署发布的新闻稿,柯文哲案的另一个“瑕疵”是伟金集团老板沈清晶向柯文哲行贿1500万元新台币(334万元)。这是检察官推测的,既没有证人,也没有物证,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拿到赃物。甚至连行贿受贿的时间都被猜测了。
台北地检署新闻稿称:“检方查明,柯文哲出席京华广场奠基仪式后,于2022年10月19日至同年11月1日期间的某个时间,亲自收受了沈清经交付的款项。 1500万元的现金贿赂后来被记录在一个EXCEL文件‘工作簿’中。”
台北地检署并未说明这个所谓“时间、地点”是在何时何地;台北地检署也没有回答这1500万元新台币的去向。
台北地检署检控相关消息公布后,人民党“立委”黄国昌反应激烈。黄国昌表示,台北地检署检控证据薄弱,不知道如何投诉,案件政治处理也漏洞百出。为了陷害柯文哲,他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践踏正义。
笔者认为,柯文哲案有两大焦点和一大教训。
第一,京华城的容积率是否合法。这很可能成为法庭辩论的焦点。因为像京华城840%这样的容积率在台湾城市中很常见,很多高层建筑的容积率甚至远远超过了京华城。如果法院认定京华城容积率违法、过高,后续影响将非常复杂。
其次,如何区分企业对官员的贿赂和对政客的政治献金。这个问题必将成为法庭争论的焦点。
一个重大教训是,人民党作为一个吸引众多台湾年轻人的新锐政党,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现代政党治理体系的财务体系。党主席亲自搞创收,不区分公私账户,也没有建立财务防火墙。这是导致柯文哲入狱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12月26日下午法庭开庭审理,是否继续关押柯文哲等被告,或者是否取保候审,获得暂时人身自由。
另一个是一审判决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