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完成董事会换届,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及高管团队调整详情

admin

_渤海银行高管_渤海银行副董事长

1月20日晚间,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当日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了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已完成换届。

公告显示,渤海银行第六届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其中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7名,独立董事6名。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新一届董事会中,执行董事仅包括董事长和行长,而此前的董事会中,还有两名副行长兼任执行董事。

此次董事会换届之前,渤海银行高管团队已于去年10月底组建。 “主任1名、副主任5名”的高级管理团队全部由职业经理人组成,这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绝无仅有”。

副总裁辞去董事职务

此次董事会换届之前,渤海银行共有3名执行董事,分别是董事长王金红、行长曲洪志、副行长杜刚。本次董事会换届期间,杜刚虽仍担任副总裁,但已退任董事职务。

一个月前,渤海银行发布股东大会通知时,就已“预测”杜刚将卸任董事。换届完成后,渤海银行对杜刚辞去董事职务的情况进行了解释,并表示感谢。

公告称,因董事会换届选举,杜刚自本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之日起退任董事职务,并不再担任该行董事会任何专门委员会成员。董事会对杜刚任职期间为本行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在此前的董事会中,渤海银行共有四名执行董事,包括董事长、行长以及杜刚、赵志宏两名副行长。赵志宏于2024年7月19日任期届满后辞职。现杜刚在本次变动中辞去董事职务。目前,渤海银行董事会成员仅有董事长王金红和行长曲宏志。

财经之家注意到,渤海银行官网披露的《公司章程》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本行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含独立董事)组成。执行董事是指本行董事长和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董事。董事会由十八名董事组成,其中执行董事四名,独立董事六名。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官网的公司章程,渤海银行董事会应包括四名执行董事。

2023年财报中,渤海银行仍有4名执行董事。如今2024年财报即将披露,渤海银行董事会发生变动,执行董事仅有2人。

渤海银行未来是否会增设执行董事?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当董事会发生变动时,最高级别的副总裁将辞去董事职务。由此看来,他再次被列入的可能性不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渤海银行修改公司章程的可能性更大,是让公司章程适应董事会目前的情况,而不是让董事会目前的情况适应公司章程。的协会。

但修改公司章程需要召开股东大会。 2022年4月,渤海银行披露拟修改公司章程。但修改后的方案仍规定董事会应有四名执行董事。

作为香港上市银行,渤海银行不得违反公司治理规则。毕竟,渤海银行港股上市的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约束,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王金红接任董事长后,无疑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一正五副”均为职业经理人

渤海银行高级管理团队通常由“一名正职、五名副职”组成。

最后一次高级管理人员聘任时间为2021年5月28日。渤海银行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聘任曲宏志为职业经理人为行长,杜刚、赵志宏、朱英宇、谢凯聘任金超、职业经理人兼任本行副行长。任期三年,自2021年5月28日起计算。

由于此前曲宏志、杜刚、赵志宏的任命已获批准,因此仅需要批准朱英宇、谢凯、金超三名高管的任命。 2021年7月30日,监管部门核准谢凯、金超副总裁任职资格。不过,朱英玉的资格并未获得批准。

渤海银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财务报告中作出解释称,朱英宇的任职资格尚未获得批准。但直至任期结束,渤海银行从未披露后续审批情况。

资料显示,朱英宇在加入渤海银行前曾担任广发银行董事会秘书、业务总监。

2024年,随着高级管理团队任期届满,渤海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将发生变动。 7月19日,两名副总裁赵志宏、金超因职业经理人任职期限届满辞职。 8月28日,渤海银行董事会续聘曲宏志为行长,杜刚、谢凯为副行长。

渤海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完全面向市场招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裁等高级管理团队均由根据市场招聘的职业经理人组成。 2024年7月19日,两名副行长辞职当天,渤海银行发布公告,聘任三名总行副行长,负责批发业务、风险业务、金融市场(资产、负债、金融)业务。

2024年10月31日,渤海银行发布公告,根据市场公开评选结果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李建国、齐军、邓蓓为职业经理人,担任副行长。 ,任期自2024年10月31日起。自监管机构批准其资格之日起三年。

其中,李建国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内控与合规监察部高级专家、总经理;齐军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天津牡丹卡中心信贷专家、总经理(兼);唯一的女性副行长邓蓓,曾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工作,2009年3月加入渤海银行。担任副行长前,曾任渤海银行资本运营中心总经理(总行一级部门总经理级)、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兼)。

由此,渤海银行“一高五副”、全部为职业经理人的高级管理团队再次成型。

尽管渤海银行在就业方面完全市场化,但业绩并不突出。 2023年年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249.97亿元,同比下降5.55%;净利润50.81亿元,同比下降16.81%。

2024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小幅增长,​​但净利润下降。营收从193.39亿元增长至198.50亿元,净利润从49.97亿元下降至47.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