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首个迈步前行的机器人是一个青铜铸就的巨人,名字叫塔罗斯。它的诞生地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而是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创造之神赫淮斯托斯。在荷马时代,希腊人就已经构想了机器人仆人、能够自主活动的雕像以及古代形态的人工智能。在印度的传说里,佛祖留下的圣物是由机器人战士守护的。这些战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希腊罗马的真实自动装置。从杰森与阿尔戈英雄、美狄亚、代达罗斯、普罗米修斯到潘多拉的宝盒,我们都能发现自动装置的“神话”身影。并且,其中有不少机器被描绘成是用与人类工匠制作工具和雕像相同的材料与技术打造的。事实上,古代社会诞生了众多能动装置。这些能动装置的发展在学术重镇亚历山大达到了巅峰,亚历山大可视为古代的硅谷,那里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自动装置创造。
塔洛斯之死”,鲁沃瓶画细节
阿德里安娜·梅厄所著的《神工智能: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对创造人工生命这一永恒追求进行了开创性阐述。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古希腊、罗马、印度及中国的神话是如何构想人工生命、自动装置、自驱动装置与人类增强技术的。同时,也能看到这些神话构想与古代真实存在的能动机器是如何相互映照的。它们共同描绘出了人类智慧与想象的辉煌篇章。这本作品引人入胜且图文并茂,它不仅揭示了古代神话对当今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诸多尖端创新的预言,还彰显了科学始终深受想象力的驱动与启迪。作者凭借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把古希腊神话里关于人造生命以及智能机器的想象,和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也建立了联系,给读者展现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宏伟画卷。
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自认为是理性的,难道我们仅仅是诸神手中被操纵的木偶吗?古希腊人长久地沉浸在这样的追问之中,而流传下来的那些神话故事,恰恰是他们深层心理以及思想探索的一种反映。诸神与凡尘之间那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一方面映射出了人类企图驾驭甚至超越自然界的那种深切渴望,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与之相伴而生的畏惧心理。科技飞速发展,神性与人性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类面对科技所蕴含的那种既璀璨又幽暗的力量,内心既兴奋又忧虑,情感十分复杂。这种情感反应是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现象呢?答案是否定的。约 3000 年前,古希腊的先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尖端科技未来的探索与构想。他们探索的领域包括人造生命、基因改造、自动装置以及人工智能等。这些探索充满了绚烂且富有想象力的色彩。
普罗米修斯用泥土塑造了人类,还盗取了天火;伊卡洛斯和他的父亲搜集鸟羽来制作翅膀,想要逃离迷宫的囚禁;赫淮斯托斯用青铜铸造了机械巨人,以此守护克里特岛;皮格马利翁的象牙雕像因为神祇的恩赐,变成了肌肤白皙的少女;而宙斯派遣潘多拉这个活灵活现的人偶来到人间,她打开了带来灾难的盒子。古印度典籍有记载,佛陀的遗骨舍利是由武装机械人严密守护的,且这些武装机械人是仿古希腊罗马设计的。当我们从“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的视角去审视希腊神话以及欧亚古代传说时,那些看似“科幻”的情节就得到了全新的解读和意义。
雅典娜正在用黏土制作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一匹马的模型。有一个雅典红绘风格的酒罐,大概是在公元前 460 年的时候。
古代神话中的想象与实际工艺发明和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及人工智能不完全相同。然而,其中所蕴含的与现代科技观念相契合的科学知识以及具有预见性的部分,是不能被忽视的。在电影被发明之前大约 2500 年的时候,古希腊花瓶画家运用一种近乎“电影化”的技巧。他们绘制了关于著名的青铜机器人战士塔罗斯的故事,还绘制了关于高科技女巫美狄亚的故事,以及关于执行邪恶任务飞向地球的女机器人潘多拉的故事。这些故事后来成为了诸多经典神话的源头。在近期的科幻影视剧《西部世界》中,我们能感受到古老神话的回响。
这些想象体现了人类想要战胜衰老与死亡,想要强化自身能力,还想要创造出具有自主意识的“人造生命”的那种永恒的追求。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地发展,我们遭遇着越来越多的伦理方面以及现实方面的难题。阿德里安娜·梅厄经过深入的分析以及讨论,把这些难题的根源和本质给揭示了出来。当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开始拥有自主意识与决策能力之时,我们该怎样去明确它们的身份与权利呢?当这些技术被运用到军事或者政治目的上面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保证它们的使用是符合道德以及法律标准的呢?这些问题不但和科技的发展相关联,更是和人类的未来以及命运紧密相连。《神工智能》历经了令人惊叹的时间历程。它展现出了一幅幅奇妙的科技工艺奇观,这些奇观既广阔又深邃。同时,它也揭示了古代智慧是如何预先触及并解释当今围绕人工智能、人机合作以及超人类主义等方面的诸多争议的。
《神工智能: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这本书是由[美]阿德里安娜·梅厄所著,由吴丽萍进行翻译,于 2024 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