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7 日,香港地产界有“四叔”之称的富豪李兆基去世了。他是恒基兆业地产的创始人。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发布消息。消息称,集团创办人李兆基大紫荆勋贤已离世。李兆基于今天黄昏(公历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七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与世长辞,其累计闰月后享年九十七岁。
2011 年,凤凰卫视香港台推出了特别节目《智富传奇》。在该节目中,对李兆基进行了独家专访。李兆基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用九成九的身家,也就是一千亿元,去换取三十年的青春。
他在大学演讲时分享了致富心得。这位千亿富豪表示,成功包含四大基本法:其一为刻苦耐劳,要勤奋努力。
第二点是经济情况尚未确定,所以不适合过早结婚。他表示:“一旦结了婚,就需要生儿育女并且照顾家庭,这会成为一个负担,就好像用一把枷锁将你锁住一样。有了这样的负担,你就很难有剩余的钱财,而所谓的通过节俭来致富,就需要你有下一步能够以钱赚钱的能力。”
第三,第一桶金,以钱赚钱。
第四,男人害怕进入错误的行业,女人害怕嫁错丈夫。李兆基讲道:“你进入了正确的行业就比较容易赚到钱,倘若你选择了耕种这一行,那你就一直都在从事耕种的工作。”
以下为专访全文:
人人都希望当大富翁。当真正的大富翁,感受又是如何?
李兆基接受了凤凰卫视香港台的采访。他在采访期间,一边玩着深受小孩喜爱的“大富翁”游戏,一边谈论着自己对成为大富翁的感受。不可否认的是,当大富翁在物质生活方面并不匮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和李兆基一起掷骰子下棋,同时用带有双关意味的话语询问这位大富翁是否喜欢玩大富翁游戏。
李兆基反应极为迅速,他立刻反问:“你所问的,是在玩大富翁这个游戏呢,还是要成为真正的大富翁?”
然后回答:“大富翁不好的地方在于会受到束缚,自由程度降低。在未成为大富翁之前,我每天晚上都能逛街,四处游玩,那种感觉无比舒服,还能去街边的大排档吃东西。而现在不行了,一旦去大排档吃东西,就会被别人嘲笑。”
虽然当了大富翁会受到一些束缚,仿佛生活在金鱼缸之中,但是李兆基这位爷爷坦言,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续成为大富翁。
当然希望他能成为富翁!爷爷给了他一些东西,所以他已经是富翁了。如果他能更加出色,能够超越爷爷,那就更好了。要成为大富翁,要成为特别大的大富翁,成为大大富翁,甚至要成为再高一级的富翁!
富豪炼金术:一元变八元
要成为大富翁,靠的,究竟是运气,还是懂得抓紧机会呢?
当你的口袋有一元时,有没有想过,如何将想它变得更多呢?
李兆基被誉为“亚洲股神”,他有一套投资策略,能将一元变成八元。
李兆基称:“我怀有一个理想,名为‘穿云箭,过三关’。其一关是凭借一份去博取两份;其二关是用两份去博取四份;其三关是拿四份去博取八份。”而所谓的过三关,在九十年代初期,李兆基就已经开始积极进行部署。他首先购入日本债券,顺利地使资金翻倍,从而以一博二这一关得以通过。他把赚到的两份资金,再次投入到在香港上市的国企之中。
李兆基称当年中国人寿等大型国企上市后,股价出现了大幅上升。他因在这一过程中获利颇丰,而被赞誉为“亚洲股神”。
它几乎是以一种强迫的方式让你去赚钱,认购之后一年半年都不能进行售卖。在那一两年间,每一只股份都有了几倍的升值。很多国企来香港上市,其中有很多股份的升值幅度达到了十倍。
在国企上市的热潮里赚取了丰厚的一笔,李兆基凭借二博四的计划取得了成功。到了第三关时,只要资金能够再次翻倍,实现一元变八元的神奇效果,就能够大功告成。然而,二零零八年的那一场金融海啸,使得恒生指数从三万二千点急剧暴跌至一万一千点,让原本以一变八这种几何式增长的投资回报计划,又恢复到了最初的状态。
李兆基称在金融海啸这一役中,有许多人的身家减少了一半,这让很多人都难以安心入眠和进食。他还说,尽管自己的情况不像其他人那么严重,“也就是能吃得下东西,也能睡得着觉,但始终觉得很遗憾没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我现在不是股神了!”
过去在大小场合,人们都称李兆基为“亚洲股神”。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股票市场赚了大钱,还因为他毫不吝啬地告诉大家哪只股票行情向好,会大升大涨,让其他人也能赚一笔。然而,一场金融海啸狠狠地打击了这位“亚洲股神”,从那以后,他也不再公开发表对股票升跌的看法了,以免股民因为跟他买了某只股票而亏本。
这件事给予了很大的打击,令人遗憾,心中充满不甘。大家称我为股神,我赶忙说千万不要这样称呼了,我现在已经不是股神了。已经没有用处了,你们不要相信!
一场金融海啸,有的人输掉了自己的身家。这场海啸也让这位“亚洲股神”遭受了挫折,使他对财富有了另外一种体会。
我们好像是反过来给钱花,也就是自己不花钱,却被金钱弄得很烦恼,其实就算多赚一些也差不多。
重建旧楼,只赚不亏
一元变八元的投资计划未能实现,然而李兆基近年来在重建旧楼的项目中运用了相同的投资哲学,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回报。他表示,若收购旧楼后再兴建新楼,原本三千多个单位能够增加一倍多,变为六千多个单位,也就是兴建出多一倍的单位。李兆基拆除的是五六层的楼,之后兴建的是二三十层的楼。拆一层楼,就能够兴建到两层楼。由此可以说,在香港做重建旧楼的生意是只赚不亏的。
李兆基觉得旧楼进行重建,一方面建筑商会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危楼以及僭建的问题也会减少,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利的。然而,对于楼价高企的情况,小市民是否能够从中受益,李兆基并不认同。
我们去投标的时候,每次投中的价格都非常高。既然你花了高价买入,自然就要以高价卖出。这与地产商业本身无关,楼价高的问题是因为香港的土地少、货物少,自然政府卖出的价格就不会便宜,所以楼价就贵了。
复建公营居屋:“每年一万个也不怕!”
楼价较为昂贵,购买楼房存在困难,社会上要求政府重建较为廉价的公营房屋即居屋的呼声越来越高。李兆基表明他对此并不反对。他表示居屋建设数量过多会对楼市产生影响,倘若政府累计建设五千个单位,他认为不算多,就算建设一万个单位也无需害怕,只有建设数量过多才需要担心。然而,由于受到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李兆基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楼价未必会大幅上升,但他认同政府需要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
政府应当采取这样的行动,将居住问题予以解决。倘若有许多人无家可归,那么社会将无法保持安定,国家也难以维持安定。
供应失衡,过犹不及
回归之后,香港的地产市场行情起伏很大。李兆基觉得,关键之处在于供求出现了不平衡。他指出,香港的政策曾经提议每年建造八万五千个公营房屋单位,这个数量是过多了。在这两三年间,每年建造的公营房屋单位还不足一万个。八万五千与一万之间相差了好几倍。
过去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做得太过,二是有些做得不及。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太过了,建设得过多了;而在前几年则是不及,建设得太少了。现在的情况比较中肯,既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那个楼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成功基本法:勤奋、以钱赚钱
近年楼价变得昂贵,这导致了贫富悬殊的问题。香港社会的怨气也在日益增大,年轻人更是表示自己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李兆基在近年经常前往大学进行演讲,并且分享他的致富心得。这位拥有千亿资产的富豪表示,成功有四大基本法则:
第一是刻苦耐劳,勤奋努力。
第二是经济未定,不宜早婚。
他说,结了婚就需要生儿育女,要照顾家庭,这会成为一个负担,仿佛就像是用一把枷锁将自己锁住了一样。有了这样的负担,就很难有剩余的钱,而所谓的小俭致富,就需要有下一步以钱赚钱的行动才行。
第三,第一桶金,以钱赚钱。
第四,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李兆基表示:你若进入了合适的行业,就会比较容易赚到钱。倘若你选择了耕种这一行,那么你就常常处于耕种的状态之中。
年过八十,永不言休,一直理到底
李兆基拥有千亿身家,他依然每天前往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上班。已经年过八十的李兆基表示,从未想过退休。
有时打麻将并非是为了赌钱,而是为了兴趣。你吃到和之后会感到很开心,并非是在计较金钱。我从未想过退休,我们那一代人大多是训练到无法停下来的。人处于江湖之中往往身不由己。退,并不是真的不退,等到年纪真的很大的时候,就只好去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处理得少一些,一直处理到底。就像打麻将也要吃到和才可以,不要那么快就停止。
李兆基坦承自己没想过退休,他表示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将会成为他千亿王国的继承人。
拥有千亿老爸的感觉:爽!
李家杰称以往时常有人向他询问,拥有一个千亿老爸的感受是怎样的。他表示:“答案仅仅一个字,那便是爽!”
李兆基长子李家杰强调“爽”字。这其中,不仅有父亲给予他的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包含着父亲给予我们很多精神财富”。所谓的精神财富,指的是父亲以行善为乐,多参与慈善活动所带来的心灵满足。
李家杰多年来在打理父亲内地房地产业务的同时,还积极投身诸多慈善活动。去年,他为李家迎来了三个男孙,这使得一向行事低调的他成为了传媒关注的焦点。
提到大儿子的几个孙儿,李兆基总是有很多话可说。他知晓大儿子三个小孩的性格,且对其了如指掌。他每天总会抽出时间来与孙儿们相处,以此为乐。
男孙的鼻子像爸爸、像我!
李兆基的幼子是李家诚,他主要负责为父亲李兆基打理香港的房产业务。二零零六年,他迎娶了徐子琪为太太。在这几年间,他先后为李家增添了两个孙女。今年,又为李家添了一个男孙。
他指着男孙的相片,显得很兴奋。他说男孙的五官很端正,各个方面都很好。还说人们都说男孙的鼻子像爸爸,也像他自己。
富豪经常成为社会目光的焦点,他们的下一代也经常如此。凡事都有两面性,富豪之家也不例外。家产和传承问题常常给富豪带来烦恼。李兆基觉得只要做事公平,就不会出现争执。
香港有很多富豪,他们的后代大多都存在纷争。只要你自己做事公道,安排妥当,就希望不会出现那些问题。我应该有一个公平合理、清清楚楚的安排,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由一千元变一千亿的创富传奇
人生不过几十年光阴。当年,李兆基仅带着父亲给予的一千元,从家乡顺德启程前往香港闯荡天下。如今,他已成为千亿富豪。他的千亿故事,得从他十八岁来到香港开始说起。
1948 年,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当时有很多人携带着大量黄金,从内地往南方来到了香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做黄金买卖生意的李兆基,在香港的上环金铺开始做起了买卖黄金的生意。经过一两年的时间,李兆基已经赚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要踏上致富之路,关键在于能否懂得抓住机会,利用钱来赚取更多的钱。
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香港的人口快速增长。并且天灾连年不断,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安全且稳定的居住之地。李兆基察觉到了市民的这种需求,他认为对新楼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大。
1963 年,李兆基与冯景禧以及郭得胜共同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他们全力投身于房地产领域,被人们称作地产界的“三剑侠”。在这一年,李兆基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专门从事土地买卖和楼宇销售的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他们未曾预料到,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
致富之道:危中有机
1967 年,有许多人离开香港前往国外。他表示,在那个时候,地产楼价几乎下跌到了原本价格的两三成,甚至一两成,几乎跌得所剩无几。
七十年代出现了股灾,紧接着全球又发生了石油危机,这使得股市和房地产业都遭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除了带来经济上的冲击之外,在八十年代,中英两国针对香港的前途展开了谈判,这导致香港出现了信心危机,进而又对楼市进行了再次冲击。
危机成为了李兆基购入廉价土地的好时机。他表示,这完全是因为“知止而后能静”的道理,能够在冷静中从“危”里捕捉到“机会”。
成功,往往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
香港楼市曾多次起伏。回归前后,楼市升至最高点。这一时期也是李兆基的收获期。楼市强劲上升,使得李兆基的身家随之增长。在 1996 年,他凭借 1270 亿元的身家,登上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的第四名。并且在 1997 年,他再次获得第四名的成绩,成为当时全球最富有的华人。
当被问到当时成为最有钱的华人时是否知足,李兆基表示:这不是知不知足的问题。有时候打麻将,并非是为了赌钱,而是为了兴趣。你吃到东西并且会觉得很开心,这并不是在计较金钱。
夕阳无限好
人生追求财富,然而原来最为吸引的东西,未必就是最终的结果。回首过去,李兆基表示,最让他怀念的当年,是三剑侠一同在新鸿基打拼天下的那个年代。
SHK 代表着我们的三个英文字母,这三个字母是三剑侠各自的代号。有时候我外出打球,在晚上天色渐黑的时候坐车出来,看到那个招牌,会产生一些感触。就仿佛是夕阳无限美好,然而只是接近黄昏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在了,而我也已经年纪很大了,夕阳确实是很美好的,但又到了接近黄昏的时刻。年纪大了,就会有这样的想法。
愿一千亿元换三十年
黄昏总是最为美丽的。李兆基表示,如果能够的话,他乐意用九成九的身家,也就是超过一千亿元,去换取三十年的青春。
现在假设我有一千亿元(身家),即便只保留百分之一,那也有十亿。而十亿已经足够了,这十亿和一千亿元相差不多,能够带来一样的享受。所以,我当然希望用百分之九十九的身家去换取三十年青春,因为这样更加划算。
恒生指数三万点年捐十亿做善事
李兆基深知寸金难买寸光阴,他表示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时间,以实现人生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他说在有生之年,若恒生指数升到三万点,他每年将捐出十亿元用于慈善;若恒生指数升到四万点,他会捐出双倍的金额。精于算术的李兆基称,倘若一年捐十亿元,按照每人受助一万元来计算,每年就能够让十万人受益。
李兆基称如同老子所言,“上善若水”。他现今的愿望是能够像水那般润泽民生。他表示自己已八十多岁,年纪已高,期望能为社会贡献一些力量,回馈社会。面对环球市场的反复变化,近期港股也出现了大幅波动,然而李兆基相信最快到明年,恒指能够达到三万点,他的这个愿望也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