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时,中央电视台微信公众号《1 号线上》推出了“大美中国·一带一路”这一系列。13 日,该公众号推出了《烟台篇》。据悉,烟台是《1 号线上》在全国范围内,继成都、上海、宁波之后推出的第 4 个城市。
作为首航地
烟台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烟台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其历史文化积淀较为厚重。这里是中国最早进行植柞养蚕的地区之一。在西周时期,这里的丝织业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准备了充足的货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力强大。齐国与海外诸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烟台的芝罘等港口在当时最为著名。这些港口已经开辟了到日本的海上贸易航路。
秦朝时,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日本,徐福出自齐地。有学者认为徐福是“中国丝绸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开拓东海丝路的先驱”。
唐朝在烟台地区设置了登州。登州港与明州(今宁波)、广州、泉州地位相当,一同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港口。《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各国交流的主要交通路线有七条,而海路仅有两条,其中一条是从登州出发,经由长岛岛链,与辽东半岛相连接,再转至朝鲜半岛的航线烟台东方国际,后世将其称为“登州水道”。
元朝时期,南北漕运得以疏通。烟台由此成为南北水运的中转站。朝鲜半岛的商人在烟台能够买到中国南北方的主要货物。到了明朝,从南京、北京等地前往山东半岛,接着从登州出海的水陆兼行路线,仅仅三天时间就能够到达朝鲜烟台东方国际,并且这是最为快捷的路线。
2009 年,国家文物局作出决定,把蓬莱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港口城市一同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之中。之后,又增添了北海、漳州、福州、南京等城市,总计九座城市。在这之后,烟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的历史地位得以进一步明确。
古代烟台在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它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源。这些文化沉积到现在依然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发挥沿海开放优势
烟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烟台处在环太平洋经济圈与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之地。中国有“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便是其中之一。历经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烟台已然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关键窗口,也是通向世界各地的重要节点。同时,它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
2015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里,将 15 个沿海城市的港口建设赋予了特定任务,即“一带一路”特别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任务,其中烟台也在被赋予任务的城市之列。
近年来,烟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城市。它以产业国际化为抓手,通过产业国际化来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市场国际化为抓手,借助市场国际化来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企业国际化为抓手,依靠企业国际化来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园区国际化为抓手,凭借园区国际化来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城市国际化为抓手,利用城市国际化来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并且以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为载体,全方位地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目前,烟台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贸易往来。烟台市摸索出了六种模式,分别是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转移传统优势产业、搭建研发创新平台、设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能源资源合作、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这些模式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
未来几年,烟台将以打造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作为目标。烟台着力进行建设,建设陆海双向开放枢纽城市,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建设投资贸易合作先行城市。烟台努力要成为“一带一路”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枢纽,成为“一带一路”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贸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