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 3 月 29 日电,正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人工智能(AI)这个关键词被频繁提及。28 日,编剧赵冬苓参加了本届大会的内容创作破局力与生长力论坛。在论坛中,她谈及了自己使用 AI 进行创作的感受,称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平庸的编剧。
赵冬苓的观点体现了不少中国知名编剧对 AI 的看法。编剧袁子弹觉得,AI 更善于进行套路化创作,然而在个性化书写以及审美格调方面,AI 距离跟人类“抗衡”还相差甚远;编剧王小枪表明,AI 是一个合格的、出色的“检索工具”,但并非创作的核心。
编剧袁子弹在第 12 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内容创作破局力与生长力论坛分享使用人工智能的经历。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化,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
当下,AIGC在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融入了节目策划、内容制作、个性推荐、运营推广等业务场景。尤其是在内容生产领域,AIGC与大模型技术促使视听内容生产迈入了“零门槛”的时代,AI 能够自动生成剧本、进行视频剪辑、创建虚拟角色以及配音,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与周期。
本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快速演进,它在重塑视听内容生产体系,其多模态生成能力让内容创作门槛明显降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在去年下半年,使用 AI 工具来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从 25.6%提升到了 31%。
业界在对人工智能保持理性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与它“共存”的有效办法。腾讯在线视频智能创作与内容平台部总经理刘羽指出,AI 以及智能制作是为内容创意而服务的,它们是工具,是进行初始化的打底工作。而对于创意和情感表达的部分,我们期望能留给艺术家。
AI 作为高度依赖技术进步的产业,它为动漫带来的变革力量在多个层面已经有所显现。黑岩科技的创始人、CEO 倪臻杰认为,在动画行业中,AI 对效率的提升是最为显著的。在前期剧本阶段,AI 能够辅助导演去完成梳理大纲或者整理概述等相关工作。在美术阶段,AI 能够帮助主创获得更多的灵感。同时,AI 还可以借助自身将导演的创作构想转化为可视化的内容,这有助于各工种进行高效的沟通和执行,并且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
在真人影视的创作领域,AI 正在促使生产流程发生革新,并且推动创意表达实现突破。灵河文化的创始人兼 CEO 白一骢,他是中制协的副会长兼青工委主任,他表示目前已经在众多项目里尝试运用 AI 来提供辅助。比如借助 AI 对剧本进行防御性的评估,在剧本完成之后利用 AI 生成概述图。
AI 的深度应用重塑了内容生产链条,还催生了人机协同的新创作模式。与会嘉宾觉得,在创新科技引发的革新浪潮当中,影视行业急需弄清楚 AI 驱动下的内容生产模式,以及创作者与 AI 协同的边界,以使技术能更好地为内容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