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农业农村部共同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该文件简称《意见》),此举被看作是农业领域又一关键性的顶层设计。回望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财政部以及农业农村部曾协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仅仅在两年时光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再度联手,共同推出新的政策措施,这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远意义呢?
总体而言,最显著的特色是,《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农村改革”这一理念,而过往涉及农业金融的政策文件,其核心内容均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将焦点聚焦于“农村改革”,鲜明地指出改革在政治领域的重要性已超越金融本身,展现出比以往“金融助力”更为深刻和有力的支持力度。“金融支持”这一概念着重于将传统金融资源以输血的形式注入农村,然而,本次文件着重于改革的方向,提出应通过“改革手段”来增强对农业金融服务的效率。
强化金融服务与地方政策协同
《意见》在首次提出时强调了“政府性担保机构增信功能”的强化,并推崇其与信贷和债券的紧密配合,特别针对“乡村振兴债券”的发行提供专项扶持,其目的在于推动产业与乡村的深度融合发展。
地方政府在乡村产业规划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执行组织的角色,然而,若在方案初期金融机构未能参与,项目资金落实的可行性论证可能会缺失。《意见》的第十二条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其融资和智力支持的优势,在村庄规划阶段便提前参与,并向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以及融资策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匹配度,从而拓展金融产品种类,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同时,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激发其对农业及关联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些政策的推行,将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与地方政策的协同效应,有力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稳固的金融支持。
推动金融机构管理深度变革
《意见》提出银行需构建差异化的信用评估机制,并首次倡导实施“金融链长制”,明确要求银行担任县域内关键产业链融资的引领角色。实施“金融链长制”有助于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指定银行对县域内的关键产业链提供融资服务,银行能够更精确地把握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资金需求。
“链长制”这一制度起初在工业界崭露头角,随后农业农村部将其引入农业界。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的试点工作,并鼓励农业产业化中的领军企业担任“链主”角色。实施“金融链长制”标志着金融服务农村改革的体制和机制正在逐步健全,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规范和标准。“金融链长制”强调金融服务应更加关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体状况和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而非仅凭单一企业的财务数据。在银行进行授信时,需全面考量产业链的协同作用,评估企业间合作的紧密性及其对产业链稳定性的促进作用。“金融链长制”有助于实现金融与产业的紧密融合,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
加强全产业链授信用信管理
《意见》中,“授信”一词共出现11次。该文件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加强授信信用管理,全面评估借款者的经营财务状况、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实际融资需求等多个方面,合理科学地确定授信额度,以避免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现象的发生。
《意见》针对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及产地市场的资金需求,提出应尝试批量授信,以此提高服务效能。在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意见》倡导运用“治理与产业导入相结合”的项目组合模式,对达标项目实施全面授信,旨在扩大项目的融资途径。《意见》针对新时代的文明乡风提出要求,强调要促进“整村授信”、“无感授信”以及“积分制”治理方式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乡村美德信用积分在金融行业的运用范围,以此激发村民的信用资产潜力。
该文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规划全面而深入,不仅对授信用信管理进行了全面覆盖,而且涉及了农业农村的各个领域。
深化金融服务产权制度改革
《意见》首次提出要深化“农文旅”的金融服务,加强融合,尝试将景区的经营权、门票收益权等纳入抵押物范畴,并研究集体经营性财产股权的质押贷款。农业信贷长期面临“抵押物难以获取”和“资产收益较低”等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农业信贷的难题,《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构建和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政府引导下,金融机构被激励推出新型信贷产品,例如“保险+信贷”模式,以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给农业从业者。《意见》提出要建立一个包括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确权颁证、抵押登记、价值评估、资产处置在内的完整管理体系,同时推动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并允许林业从业者申请期限较长的贷款。
《意见》倡导构建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建议通过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以此减轻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意见》还推动金融机构研发针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产品,例如供应链金融,旨在满足各环节的融资需求,进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稳健成长。采取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服务间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农业、林业等关键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同样预示着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从过去的依赖外部支持向自主发展的模式转变。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