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在上海外环线以内区域的 20 多万株行道树里,悬铃木的占比达到了四成,它是上海栽植数量最为多的行道树种。目前对于全市到底有多少株悬铃木,还没有精确的相关数据,不过进行保守估计的话,其数量不会少于 10 万株。
如果要把这些悬铃木全部更换一遍,仅移树和购买新树这两项的成本就非常高,是一个天文数字。并且,这还没有算上换来的新树因为适应不了环境而患上病虫害甚至死亡所产生的成本,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换树过程给周边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利益损失。
公园内悬铃木有“伤疤”,这些“伤疤”成为了彩绘“小动物”向外观察的窗口,这是陈玺撼所拍摄的。
普陀区的桐柏路,其范围是从枣阳路一直到梅岭南路。在秋季的时候,这里的落叶形成了如同地毯般的景象,十分迷人。这张照片是由陈玺撼拍摄的。
其实,存在的事物就有其合理性。我们当下所操心的事情,在 1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操心了。
悬铃木在上海被广泛栽种,这种悬铃木是二球悬铃木。因为它最早是从法国引入并进行栽培的,所以俗称“法国梧桐”。
资料表明,在十九世纪的后期,上海就开始对二球悬铃木进行“考验”。1887 年的时候,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从法国购买了二球悬铃木苗;1892 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又一次从法国购买了二球悬铃木苗和桉树苗并进行试种。
结果表明,二球悬铃木在抗高温、干旱以及抵御霉菌炭疽方面表现更优,并且它生长速度快,树形美观,树冠大且树荫浓密。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远远超过桉树。因此,上海毅然决定放弃桉树,继续从法国大量购买二球悬铃木。到了 19 世纪末,上海的二球悬铃木已经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要相信前人的智慧。如果“行道树之王”只是徒有其名,能力不够,并且还有持续一个多月让人烦恼的“飘絮季”,那么悬铃木就不会在那么多城市开荒树中被选中,也不会持续发展到如今这样大的规模,早就被淘汰了。
综合而言,悬铃木对上海的功远远大于过,很难找到替代者。
从适应力方面来看,悬铃木的抗逆性较强,能够适应城市那种贫瘠的土壤等不良环境,能够较快地形成一定规模,并且能够长久地发挥生态效应。从日常养护的角度来看,它比较耐修剪,不是很娇贵。从功能上来说,悬铃木的叶片较为宽阔,表面长有毛,其滞留空气中颗粒物的效果比许多树种都好,能够高效地净化空气。在夏季,它的树冠很大,遮阳降温的效果很好;在冬季,它会落叶,透光效果极佳。
算完经济账和生态账后,还要算情感账。对于许多市民来说,陪伴上海度过了 100 多个春秋的“法国梧桐”是海派文化的一种重要元素,它承载了诸多情感记忆。近年来,由悬铃木等色叶树种撑起的街区秋色以及落叶景观,已经成为展现上海城市形象的一件美事。
因为老朋友有很多优点,所以就包容它这一个多月的“不完美”吧。
黄浦区有一条思南路,它的范围是从复兴中路到建国中路。这条思南路是沪上非常知名的悬铃木景观道,是陈玺撼拍摄的。
有新招
包容和纵容是不同的。尽管更换树木不太现实,但上海始终在积极地运用各种办法,努力降低“飘絮季”带来的困扰。
梁晶介绍,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依然是冬季修剪控果。悬铃木果球大多长在多年生枝条上,修剪后新生的枝条不会结果。每年 12 月到次年 3 月,绿化作业团队会对悬铃木多年生枝条进行适当修剪,这样能大幅减少后期结果量。并且在夏季剥芽过程中,会视情况修除果球。
研究表明,合理修剪能够在第二年使果毛的产生减少 90%。这是因为巧妙地利用了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每年从冬季到次年春季,上海都会为外环线内区域的大多数悬铃木进行修剪,就如同给它们“理发”一样。
2024 年 11 月开始到现在这一波冬季修剪的力度很大。全市有 170 多万株行道树,其中的大部分现在已经修剪完了它们的“头发”。
复兴中路经过大规模的冬修,飘絮得到明显控制。 陈玺撼摄
复兴中路经过大规模的冬季修缮后,悬铃木的枝条上很难看到果球。 陈玺撼进行了拍摄。
然而,部分悬铃木存在树形过于高大的情况,或者所处路段情况较为复杂。正因如此,“理发”难度较大,效果也不佳。甚至还因为修剪人员够不到,作业过程过于危险,所在道路无法长时间进行封闭施工等原因,导致无法实施修剪。
瑞金二路车水马龙不停歇,这使得白天封路修剪树木很难实现。而如果在夜间进行修剪,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又会很大。陈玺撼摄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在近些年进行了探索。其中,物理冲刷技术和药物技术在防控果球以及治理飘絮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物理冲刷技术使用“四件套”。高射程风力机车把风筒对准树枝,使树上成熟欲脱落的果毛被吹落。雾炮抑尘车对准半空喷洒水雾,借助水将果毛裹挟到地面。高压洒水车对准路面射出高压水柱,把粘在地面的果毛冲到路牙边。机动清扫车负责路面,环卫师傅负责人行道,最后进行收尾工作,以彻底带走果毛。
2020 年在徐汇区开始尝试后,这项技术逐渐变得成熟。近期,在上海,有 140 余条道路难以通过冬季修缮彻底控制果毛,这些道路将陆续运用物理冲刷技术来控制飞絮。为了减轻交通压力,作业通常在每天 22 时到次日 2 时进行,在实施之前会告知沿街的社区和单位,并收集意见和建议,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大家日常生活的影响。
雾炮抑尘车对准半空进行水雾喷射,通过水把果毛裹挟到地面。陈玺撼摄
科研团队选择了静安、徐汇、浦东、宝山等区的小部分悬铃木来进行“临床试验”。他们有的将“外敷药”喷洒到悬铃木上,以此来抑制果球生长,让悬铃木尽快蔫掉;有的用针筒注入“内服药”,通过调节悬铃木内源激素水平,控制雌花芽的分化,干扰雌株结实或者让花芽不能正常发育,同样能起到少结果、不结果的作用。
工作人员将药剂注入树干。 图片来源: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大规格悬铃木的存量大多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栽植的。在城市新建道路规划建设时,上海已开始对新栽植悬铃木的比例进行控制,同时提高上海乡土树种以及观花色叶树种的比例。例如,静安区的云秀路(云飞东路—汶水路)种植了望春玉兰;七浦路(文安路—浙江北路)种植了黄连木。苦楝是表现较好的城市行道树“生力军”。
深秋时节,在闵行区的名都路(都市路至闵城路)这一路段,北侧有十几棵黄连木。这些黄连木全部被“染”上了红色和橙红色,这是陈玺撼所拍摄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