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下中国经济应对之策,探杭州营商吸引力

admin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

【编者按】美国开始实施“对等关税”,这使得外部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那么,中国经济该如何去应对这种情况呢?关键就在于要“办好自己的事”。同时,宏观加力政策需要如何进行更新迭代,并且进一步加大力度呢?而微观市场主体又将怎样去锤炼自身,从而在压力中成功突围呢?从即日起,澎湃新闻将针对市场所关注的一些焦点议题,深入走进市场主体,开展一线调研工作,以回应市场的关切,并且探寻前行的路径。

杭州具有吸引力,或许是从“颜值”开始的。然而,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明显不会仅仅停留在“靠脸吃饭”上。

新春伊始,杭州凭借“六小龙”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这座城市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越发喜爱。“为何是杭州”以及“如何成为杭州”,也成为许多地方政府不断追问的议题。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参与了记协组织的“新智焕发看浙江”采风活动。他们走访了杭州的滨江、余杭、拱墅、富阳、钱塘这五个区。还探访了 AI 大模型芯片、生物医学 3D 打印、磁悬浮超高速电机、VR 头显等不同领域的十多家科技企业。他们试图从多个鲜活的案例中去寻找杭州的“顶流”密码。

杭州政府构建了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企业负责人都提及了这一情况。

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杭州有 8 个十分知名的字: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 8 字为杭州乃至浙江树立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如同惯性一般。它充分尊重企业和人才的意愿。它营造了自由、透明、公平的有序竞争环境。而这种环境正是市场活力的源泉。

在城市中心复制出一个西湖是很困难的。然而,有些较为优秀的理念以及一些相应的措施,或许是能够被借鉴的。

松弛感

法治是最佳的营商环境。然而,当要将其落到实处时,所需要面对的工作涵盖了各个方面。并且,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所面临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

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杭州拱墅区有 DeepSeek 这样的企业,如今它很火热,汇金国际商务社区及其属地政府有大量的采访调研需求和商务对接需求。很多人想来看看,但这家公司人员较少,专注于研发,觉得很难应对。我们秉持“无事不扰”的原则,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尊重和理解。

汇金国际商务社区设置了新质生产力展厅,由商务社区的工作人员来代为接待,这样企业就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科研。目前杭州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为“六小龙”等重点企业设置了展厅。政府代为接待调研参观的安排,在适当引流的同时,还能够介绍市区层面的营商环境及做法,以提升知名度。这样做有助于帮助企业打造不受干扰的环境,让企业能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研发中。

招商引资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政策,然而在政策之前的是环境,需要考虑这块土地是否具备能滋养创新的土壤。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政务是否干净、透明且包容,这一点更为重要。拱墅区发改经信局副局长张喆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滋养创新,也需要发现“新”的眼光。

中昊芯英的初创团队于 2018 年底从美国归来。当时,团队认定人工智能会在未来 20 年成为主要的发展赛道,会颠覆现有的架构。2020 年,杭州通过招商引资,向中昊芯英抛出了橄榄枝,并且一直给予其支持。如今,中昊芯英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 TPU 架构 AI 芯片核心技术且实现芯片量产的公司。

2020 年的时候,无人相信大模型。也无人相信用当下生产的芯片去运行大模型这件事。当时的主流观点表明,AI 即将退潮,算法公司如同在裸泳,而像我们这种做基础设施的公司,肯定连水花都难以看见。中昊芯英的创始人及 CEO 杨龚轶凡提及,浙江在那时就展现出了很强的眼光,愿意支持他们在此地发展。最终,中昊芯英决定将总部落户在杭州滨江。

杭州帮中昊芯英协调资金,同时协调促使浙大和中昊芯英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帮助其能够两条腿走路。在这一过程里,杭州政府并未对企业的技术路线进行干预。“做芯片,前期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是需要投入资金,并且还得有顶尖人才给予支持。”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

中昊芯英荣誉墙一角

这背后考验的是地方政府对“高度不确定”的判断力。个案或许是偶然的,但支撑“长久眼光”不能仅靠直觉。其中包含对企业质地的判断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此外,还需要有承担可能未达预期后果的勇气。

杭州具备创新土壤,很大原因在于这座城市一直处于比较宽松且松弛的政策氛围中,并且对创新创业以及新的产业十分包容。张喆的这番话蕴含着朴素的道理。

支持生态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凡企所想,必有回响”,这是“有求必应”的2.0版。

从实验室到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我们的团队中有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在十多年前,我们意识到研究不能仅仅被搁置在实验室的抽屉里,而应该能够让大家切实地使用起来,于是决定进行产业转化。

捷诺飞生物的创始人徐铭恩称,高校科研院所更为关心求新之事。而产业化则对稳定、有效以及可及性有着要求。他指出,科学研究致力于追求高精尖,然而这通常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产业化商业化并非去追求最为困难的技术,而是要找到其中最稳定并且已被证明有效、可及的技术。

捷诺飞生物历经十几年,如今已成为我国生物智造领域的领军企业,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它在生物智造装备、器官制造、高端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持续革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生物 3D 打印机已占据国内近 60%的市场份额,并且出口到多个国家。相关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全球 150 个国家和地区,让超过 65 万例患者受益。

如何跨越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转化的“死亡之谷”呢?这是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之后,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挑战。

徐铭恩毕业于清华博士后。当时,他有机会留在清华。回到杭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杭州具备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其中包括有着良好的民间资本。这种好的环境使得技术创业者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跨越技术的“死亡之谷”。自产业转化以来,捷诺飞生物的资金一直处于相对宽裕的状态。

2021 年开启一轮融资的时候,徐铭恩还未广发英雄帖。然而,杭州主动找上门来,询问他是否需要融资。当时他并未在意,觉得对方只是随口说说。但没想到的是,杭州很快就拉来了融资。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捷诺飞生物

在杭州钱塘区,捷诺飞所在的园区会主动去对接它的各种需求并做配套工作,还会搜罗下游企业,以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落地。徐铭恩说:“我们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非常大,而高新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进行加计扣除,在这个过程中,杭州的税务部门主动为我们想办法申请退税,这对研发企业来说是很关键的。”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离开了“象牙塔”,然后投身到了硬科技创业的浪潮里面。然而,科学家走到“台前”去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位于富阳区,聚焦光电产业技术孵化与创业服务,以一种仿佛“最懂科学家”的姿态,把硬科技前沿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提升转化率,达成“人剑合一”的效果。自成立五年多以来,杭光所已陆续引进 60 个技术团队,平台拥有 500 余名研发人员,其中近 30 人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孵化了五十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外部社会资本被吸引超过二十五亿,孵化企业的总估值超过二百五十亿。

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需要的是一个支持生态。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位于富阳区的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杭州拱墅区的智慧网谷小镇,有一位创业两年的无人机企业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给澎湃新闻讲述了一件事。

3 月上旬,公司有一位埃及客户准备前来洽谈。此外,还有四五个海外客户也在洽谈过程中,但他们无法来到杭州。这位负责人特别希望能为客户进行消防无人机升空喷水的演示,而进行该演示需要连接消防车水带。他试探性地给智慧网谷小镇的负责人打了个电话,询问是否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没过几分钟,对方就回复称已协调妥当,随后还陪他一起前往消防队进行对接。

这样的案例很多。

杭州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曹辉在智慧网谷小镇表示,他们一直认为企业在进行探索之路,而政府就应当做好为其铺路的工作。

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丁昌钰说,在服务企业时要做到“四个到”。一是不叫则不到,二是随叫就到,三是服务必须周到,四是说到就一定做到。从企业处于萌芽期时的人才引进开始,到企业进入成长期的融资对接,接着到企业员工的子女教育以及医疗配套等方面,高新区一直以陪跑式的服务来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对创新的理解和包容,坚定支持高科技产业,乐于在他人困难时给予帮助,也有能力解决“钱”和“地”方面的难题,这些都使得科创企业愿意与杭州建立深度的联系。

润物细无声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这种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在很多时候,企业无需特意去申请,就能够感受得到。

2021 年起,浙江省率先进行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改革。通过市场主体和基层“无感”的方式,将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与政府交互的业务办理手续、时间等数据进行全量、真实、在线的归集和监测。由此形成了“监测预警、地方响应整改、案例入库、借鉴推广”的工作闭环。实现了营商环境评价方法、数据归集模式和治理机制的重塑,全面提高了营商环境评价的便捷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2023 年,浙江省率先发布了两项地方标准。这两项标准是关于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规范领域的。它们对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的多个方面提出了规范意见,包括对象、指标体系、靶点设置、数据治理和质量保障等。这些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无感的背后,需要有那样一群人,他们要懂得企业。不能让专业交流出现明显的“障碍感”。

张喆称,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拱墅区都在努力做到“想企业所想”。对于提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一直以来都是常态化的机制。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还举办了关于未来人工智能的讲座。日常中,也鼓励经济部门在工作中多与企业进行交流,多进行走访调研,以便了解每一家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涉及的领域方向。了解一线能够让我们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知。通过了解一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产业发展的动态。了解一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产业知识。了解一线可以提升我们服务企业的能力。

事实上,敏锐的企业能够感知到“无感”。同时,政府为“无感”所付出的努力也能够被感知到。

宇视科技是智能物联的代表企业,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首席产品官朱兵表示,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它能够在那里,同时又不会过多地对企业进行干涉。

他表示,企业的产品需要注重落地。如果产品没有落地,到外地去,别人就会说:“我都没见过,为什么要用你的?”在政府部门来调研时,我们经常提出这样的要求,比如某个场景需要落地,要建立联合实验室,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应。记得有一次,前一天才讲完,第二天有关部门就过来把协议签了。这不是靠口号,而是靠行动来证明的。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宇视科技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杭州傲雪睿视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范睿,在落户杭州时有着一些感受,这些感受还带有一点文艺的气息。

范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他投身于虚拟现实行业的创业。2019 年,他因在杭州的一项比赛获奖而受到天使投资的青睐。投资机构希望他能到杭州落地。他在杭州待了一段时间后,感受到了杭州浓厚的创业氛围,于是带领团队来到了这里。

他表示,在杭州创业的这 5 年期间,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都十分自洽,内心处于平静的状态。深入探究可以发现,这源于杭州优良的创业氛围、人文感受以及优美的环境。在杭州,工作和生活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种感受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很深刻,要是没有杭州,就不会有如今的傲雪。我时常说,北京赋予了我创业的梦想,而杭州则是实现梦想的肥沃土壤。”

只有在自由且舒适的“气候”环境中,才能够启发人的灵感,让新的创意得以萌发。对于部分“毁灭性创新”所带来的那种高度的不确定性,也只有“自由”才能够予以容忍,甚至可以将失败案例视为珍宝,从中汲取“经验的力量”。创新活动要持续,就需要市场有激励机制,同时政府要保护创业者的权益。这既需要有充分的市场经济,又需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还需要有健全的产权保护体系。

这每一点都并非易事。每一座怀有渴望,希望展现出朝气蓬勃之态、涌动着创新活力的城市,所需要努力去做的,恰恰也正是这些。

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

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_“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背后:杭州的“顶流”密码

澎湃新闻记者 彭艳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