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圆满落幕。
比赛场是机器人的竞技场,同时也是机器人产业链的“秀场”,还是具身智能自研技术的一场“大练兵”。双足机器人展示其所长,四足机器人展示其所长,六足机器人展示其所长,轮式机器人也展示其所长,以此展现机器人目前的发展水平。
当日,众多观众驻足观看机器人格斗赛。设计并组装机器人的参赛选手,大多是高校的学生。他们在机器人成本控制方面进行了不少创新探索,在格斗性能方面也有创新探索,在抗摔性能方面同样有创新探索。同道中人队队长吴彦霖表示,虽然格斗机器人不太可能直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但是其中的一些结构或者材料,可以运用到极端地形下的救援小车等方面。
因为产能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作用,现场展示的很多机器人没有在生活中广泛推广开来。比如有一款家庭服务移动仿生人形机器人,现场的工作人员讲,这种自带轮式移动平台的仿生机器人能够很好地为老年人群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服务,当下市场的售价大概是 70 万元。用于医疗康复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其医用款的价格是 100 万,家用款的价格在 9 万到 17 万之间,且价格并不相同。
机器人租赁使得普通人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得以降低。然而,人形机器人要走向千家万户,这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学院的教授丹尼斯·洪曾说:“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究竟还需要多久?我没办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也许不会像五年这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