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Mac mini明天就要开售了,它是苹果电脑主机,是史上最小的,个头不大,但是来头不小。
它的体积减小了40%多,还能将CPU和GPU都提升一些,更重要的是,加上教育优惠,你花不到四千块,就能买到一台搭载M4芯片、16GB内存起步的苹果电脑。
我们也在第一时间上手体验了这台苹果全新的“性能小钢炮”。
除了Mac mini的常规评测外,我们这次对它的USB-C接口产生了兴趣,一方面,Mac mini将两个常用的Type-C接口放置在正前方,使得以后拔插数据充电线变得极为便利,另一方面,苹果官网的一处变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苹果先前在官网,将新款iMac与Mac mini列入70W、96W和140W的USB-C电源适配器兼容性列表,不过很快就把它们删除,这表明新款iMac与Mac mini现在不支持通过USB-C端口供电。
不过我们依旧充满好奇,全新Mac mini是否真的支持通过Type-C接口受电,若支持,是什么限制了Type-C接口受电的能力,苹果官网的新闻,究竟是编辑错误,还是不小心泄露了“秘密”?
爱范儿想要搞清这次“官网乌龙”事件,于是第一时间拿到了Mac mini M4 Pro,随后在制糖工厂的明日实验室,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软件,展开了详细测试。
制糖工厂明日实验室测试现场
先说结论:
关于Type-C接口的那些事儿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要先知晓几个小众知识,我们从此次事件的主角说起,虽说外观相同,但并非所有Type-C接口都可用于供电。
全新Mac mini一共有五个Type-C接口。
机身背面的Type-C接口采用雷雳(Thunderbolt)5/USB 4协议,该协议由Intel与苹果合作研发,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接口,它可将数据、视频、音频及电力的传输整合至一个单独接口上。
与普通的USB-C相比,雷雳接口在一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这些方面如下:
但是我们想要强调,不是所有雷雳接口都能实现上述功能,有些设备上的雷雳接口仅能用于数据传输,或者仅能用于显示输出,就像刚刚发布的Mac mini M4便是这样。
另外两个Type-C接口放置在正面,它们支持USB 3,其最大特点是传输速率最高能够达到10Gb/s 。
实际测试下来,新Mac mini的Type-C接口同样无法为主机供电,这意味着,若要让Mac mini通电开机,只能借助主机上的传统电源接口 。
而问题,也出在了这里。
有协议,但没达成的Mac mini
Type-C接口在各类消费电子设备中逐渐普及,在此情况下,USB-IF(爱范儿是其成员之一)发布了USB PD协议规范,自iPhone 8起,苹果一直采用USB Power Delivery协议受电。
USB PD协议能够让设备在多个方向上实现高效的电力传输,它还支持多种功率级别,也支持多种电压配置,进而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
简单来说,协议的作用是使特定品牌的受电设备和供电设备,达成一致目标,我想要更快的充电速度,我想要更高的电压,同时你也得同意才行。
那么,供电方和受电方若要达成一次快充,存在几个极为重要的事情 。
我们在实验室里,先给新款Mac mini前面的USB-C端口接上制糖工厂IonBridge可编程PD电源,尝试后设备没法正常运行,按下开机键没有任何反应,接着又给新款Mac mini后面的USB-C端口接上该电源,尝试后设备依然没法正常运行,按下开机键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这是在预料范围之内的结果,可是当我们在设备前面的两个USB-C端口连接电源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制糖工厂明日实验室测试现场
供受电设备在达成PD协议通讯时,会相互交换数据,这可以理解为两者在互查户口,查看暗号能否对上,确认个人信息是否准确,核查彼此是不是找对了人。
这个通讯过程,能够使用Cypress CY4500 EZ-PD协议分析器进行抓包,进而分析PD协议的相互通讯过程 。
按照常理,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那么就无法进行正常的通讯,没有通讯过程和数据传输,EZ-PD协议分析器便不会抓取到任何数据信息。
CY4500 EZ-PD 协议分析器成功捕捉通讯过程数据包
我们在测试中发现,EZ-PD协议分析器捕捉到了制糖工厂IonBridge可编程PD电源的Source Capabilities广播,该电源供应了5V电压。
根据USB PD 3.2规范中8.3.3.2 Policy Engine Source Port State Diagram的规定,受电设备(sink)插入后,供电设备(source)的Policy Engine应进入PE_SRC_Send_Capabilities状态,与此同时,Vbus供应vSafe5V电压。
所以能够证明,Mac mini前置端口在硬件设计方面符合了USB PD受电设备(sink)的要求,可是,Mac mini对Source Capabilities未作出任何响应。从IonBridge的内置debug接口来看,这证明了Source Capabilities报文广播后没有响应,也就是SourceCapabilityTimer超时,之后重新广播Source Capabilities 。
针对上述颇为专业的技术过程,我们特意制作了一张简单易懂的流程图,还标明了充电流程具体包含哪些阶段,简言之,跑完图中的流程,充电便可正常进行。
所以,Mac mini M4 Pro机身正面有USB-C端口,该端口后续有可能支持PD协议。这表明,苹果在USB-C电源适配器的兼容性列表里移除了新款Mac mini,这或许并非编辑错误毫无根据,而是不小心将今后的计划公布出来了。
验证与结论
我们借助制糖工厂IonBridge可编程PD电源,成功捕捉到了含有PD快充协议芯片的电源的PD报文。我们还通过Cypress CY4500 EZ-PD,成功捕捉到了Mac mini M4 Pro的PD报文。
但从数据方面来看,此次通讯中,只有制糖工厂IonBridge可编程PD电源在发出广播,而受电设备没有对此作出回应,这给人一种有点像唱独角戏的感觉。
因此到目前为止,电源依旧没办法经由USB - C端口给Mac mini M4 Pro供电 。
到这里还完,因为实验没有对照就不算严谨,也并不完整。
之后我们使用同样的设备与软件,针对新款Mac mini后面的雷雳接口展开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CY4500 EZ-PD接通制糖工厂IonBridge可编程PD电源后,未捕捉到任何通讯数据包,从制糖工厂IonBridge可编程PD电源内部Type-C phy状态看,也未识别CC Pin上Rd的阻值。
图片来自:elfboard.com
这也刚好证明了两件事情:
实验和结论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不过我们仍想强调:
我们目前没有拆开机器,所以还不能得知设备中有没有相应的电源管理芯片,该芯片能让设备有能力协商PD。
我们目前也不清楚前置端口有没有对应的升降压电路,它能不能从正面的USB-C获取正确的电压,然后feed到整机的power rail为整机供电 。
目前处于未加电状态,背面Type-C接口的CC Pin对地阻值是580Ohm,这不符合PD要求的5.1k Rd要求。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在苹果的研发过程中,这款手机可能曾经支持过PD协议,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这种支持被取消了,又或许是由于工期方面的问题,硬件已经完成,然而软件却尚未完成。
利好策略,多来点
其实,“Mac mini能否用Type-C接口供电”这个话题,早就不是新鲜的了,前几年有博主对老款Mac mini做了魔改,它的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并且还能直接用充电宝供电 。
既然苹果对Mac mini的期望是“小形态+高性能”,那么大家就总是想要探究它的体积下限到底在何处,毕竟在主机市场中,有掌机一般大小的产品里,苹果的性能和体验,应当算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进行这次实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想看看那个理想中真正的“移动电脑主机”到底有没有到来 。
现在结论也很明确:还没来,不过快了。
苹果此次在官网发生的乌龙事件,无意间暴露了其计划。在Mac mini上捕捉到的通讯协议包,看似是偶然情况,实际上却从侧面证明,这台Mac mini极具苹果特色 。
不管苹果的产品存在多少质疑与槽点,你都得承认,这是一家打着长期主义旗号的企业。其许多做法或许不被理解,然而都是在为未来谋划布局。
2017年,苹果在iPhone X机型上率先采用一体式的L形电池,这种电池通过新形状具备形态优点,能有效利用手机的空间,还能保持设备的轻薄性和高效能。
在iPhone X上实现量产并进行大批量搭载后,有一种电池形态方案被苹果验证为可行,直到最新发布的iPhone 16系列机型,这种设计仍在延续。
两个月前,iPhone 16系列正式发布,苹果把多年未变的6GB运行内存改成了8GB标配,全新的Mac mini也从8GB升级成了16GB,这么做是为了能在苹果设备上更好地运行Apple Intelligence的各项功能。
到目前为止,发布会上的功能没有一个用户能完全体验到,国行版的用户甚至都没见过它的身影 。
长期主义促使苹果把一些“不可改变”的事项先行,软件和系统的问题可通过OTA升级解决,但硬件不行,也不现实,所以在某些苹果产品上,我们会看到相较于以前更加超前的配置。
即便我们目前还用不上苹果智能,然而更大的运行内存提升了日常用机体验,后台被杀的次数会进一步减少;即便没什么人会用Type-C接口给Mac mini充电,不过未来系统支持后,mini的使用场景会被脑洞大开的用户玩出新花样 。
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对苹果来说,能增加用户粘性,硬件有足够的冗余空间,用户的换机周期就能更长一些;对用户而言,多年前的旧手机还能体验到新功能,二手市场的价格也能有充分保障。
利好双方的产品路线,苹果在做,也希望再多做一点。